左明連
【摘 要】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大多是以課本上的文章為依托,通過對文章的閱讀來進行語文教學,由此可見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程度非同一般,閱讀不僅體現(xiàn)了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包括學生的理解能力、積累量、邏輯思維能力等。本文將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其中的難點,并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困境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182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方式,語文教學的主要方法就是通過對教材上的課文進行閱讀,從而掌握語文知識。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在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很多老師都開始重視閱讀教學,并在閱讀教學方面采取了比較新穎的教學方法,也都或多或少的取得了成效。但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整體來看,閱讀教學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學生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提升閱讀能力顯然變得很困難。閱讀教學方法的不當,導致了教學效果不佳,學生的學習也就難以提升,很多課時也就浪費了,基于這樣的背景,本文將重點總結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對于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困境,并對其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一、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困境
(一)學生缺乏閱讀訓練,閱讀量少
學生語文水平的提升并不是短期內(nèi)可以實現(xiàn)的,需要學生長時間的積累,學生通過大量閱讀,掌握的知識點也就更多,學生的語文水平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升,但在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缺乏閱讀訓練,閱讀量少。閱讀是當前初中語文的教學方法,即通過對教材上的課文的閱讀來學習知識,但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也僅僅停留在教材上,事實上教材上的課文是有限的,如果僅僅局限于教材,學生的閱讀量難以提升,閱讀面也較為狹窄。僅僅依靠學生自己去閱讀也還不夠,還需要老師加入其中,在學生閱讀之后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再去閱讀,在閱讀過程中解答相關的問題,從而對閱讀的文章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閱讀教學的方式單一,學生缺乏興趣
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比較固定,大多是老師帶著學生閱讀一遍,然后分析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包括作者的中心思想,即作者通過這篇文章想要表達什么思想,談論了這些問題,對一篇課文的學習也就宣告結束。這樣的教學幾乎可以用“模板”來形容,即教學毫無新意,每一位初中語文老師都運用了這個教學模板,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情況下,閱讀能力難以提升,學習興趣也逐漸喪失。如果學生遇到一篇比較優(yōu)美的散文,自己在閱讀過程中把自己假想到了文章之中,學生就會被文章內(nèi)容感動,馬上就有了一些自己的見解。這時候老師忽然打斷:“請總結本文的中心思想。”那么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也就受到了打擊。
(三)閱讀教學分析不全面
在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對一篇文章的分析有一定的套路,以古詩詞為例,在學習一首詩詞時,老師通常不管其他的內(nèi)容,閱讀之后就進行中心思想的分析和作者寫作意圖的揣摩。待分析完了這些內(nèi)容,老師就宣告對這一首詩詞的講解結束,由學生自行背誦。這樣的教學方法雖然對應試有一定的幫助,但對學生語文水平的提升卻沒有幫助。學生去學校學習,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更是為了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提升自己的語文水平,但這樣的教學方法無意打壓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期望的學習目標也就難以實現(xiàn)。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對策
(一)提供閱讀訓練的機會,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面對學生缺乏閱讀訓練和缺乏閱讀量的問題,老師可以改變自己的觀點的束縛,不將教學局限在教材上,而是結合部分優(yōu)秀的課外文章進行閱讀訓練。舉個例子,初中語文會學到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在對這篇文章進行學習之后,老師不能就此打住,而是要對這篇課文進行延伸。這篇課文選自《朝花夕拾》,老師就可以找到其中的另外的一兩篇文章給學生閱讀,并在學生閱讀之后提出幾個問題由學生解答。這是極為簡單的閱讀訓練,通過對教材課文的延伸,比如找到同一個類型的 文章、同一個作者的其他文章等,時間久了,學生的閱讀量也就得到了積累,而相應的閱讀訓練也就多了。除此之外,增加閱讀量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在課外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文章進行閱讀,由學生自己來拓寬閱讀量。
(二)采取多樣化的閱讀教學模式,提倡自主閱讀
當前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采取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從而使得學生缺乏興趣,教學效率也難以提升。面對這樣的問題,老師必須要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改變,改變原有的單一的教學模式,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所謂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主要指的就是結合多種方法,比如學生自主閱讀法等。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語文基礎,他們完全有能力去自學課文,所以老師可以選取一兩篇文章來讓學生進行自學,學生在自主閱讀之后,老師再詢問一些問題,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文章。
(三)閱讀教學中對文章能夠進行全面分析
對一篇課文的分析不應該僅僅局限在中心思想和寫作意圖上,事實上,對一篇文章進行全面分析,所需要涉及的內(nèi)容很多。首先是對文章題目進行分析,比如楊絳先生的《老王》,通過題目我們可以知道作者在文中是在講一個人,而寫人是為了寫一種精神,所以從老王身上我們可以看出一些常人所缺乏的精神。其次是對作者進行分析,我們可以分析楊絳先生的寫作風格是什么,有什么經(jīng)典的文章等。第三是對正文進行分析,這就包括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內(nèi)容。而很多老師所忽視的是每篇課文之后的“注釋”,很多“注釋”里包括文章中的生詞的解析或是引用的名句的出處等,而最為重要的是很多“注釋”里包括了文章的寫作背景,只有做到對這部分內(nèi)容的詳細的分析,才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一篇文章才能夠得到全面的分析。
三、總結
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提升學生語文水平的關鍵,初中語文教學中,重視閱讀教學并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從而提升教學水平是當務之急。本文主要總結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困境,主要為缺乏閱讀訓練、閱讀教學方法單一、對文章的分析不全面。針對這部分問題,本文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主要包括提高閱讀訓練的機會,增加閱讀量、改進教學方法、閱讀教學中對文章進行全面地分析。只有這樣才能提升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從而提升初中學生的閱讀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