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萬喜
1.陜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陜西 西安 710119;2.榆林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科研部,陜西 榆林 719000
?
淺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實踐教學*
郝萬喜1,2**
1.陜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陜西 西安 710119;2.榆林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科研部,陜西 榆林 719000
課堂實踐教學具有便捷性、時效性、靈活性、廣泛性等方面優(yōu)勢,是培養(yǎng)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效途徑,應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探索的方向之一。開展課堂實踐教學應從增強學生感性認識、發(fā)揮學生主體性作用、注重師生互動等途徑入手。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實踐教學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存在一些普遍性的問題,如教學方法太過單一化,教學模式過于陳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夠濃厚等,諸如此類現(xiàn)象確實值得關注。課堂實踐教學作為課堂教學中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在教學過程中一直未得到高度重視。許多高校的思政課還是采取“滿堂灌”的授課方式,導致學生和老師之間出現(xiàn)了“脫鉤”現(xiàn)象,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無法凸顯,課堂實踐更是被邊緣化,這樣的思政課課堂是不科學和完整的。這是擺在高校思政課老師面臨的一個普遍性問題。
在高校思政課的教學中,課堂教學大學生接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臺,主要包含理論趨向的教學和實踐趨向的教學,而實踐趨向的教學就是課堂實踐教學。所謂課堂實踐教學就是指在思政課教師組織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根據(jù)已有的教學計劃和安排,以課堂教學這一平臺為場域而開展的一系列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如聲像播放、案例解析、情景模擬、演講比賽、專題辯論等形式),通過課程理論教學內(nèi)容與社會實踐巧妙結合,開展充分討論和深入思考,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特定目標的一種教學方式。
(一)規(guī)范性原則
思政課課堂實踐教學的有效進行得益于教學計劃的科學制定。思政課指涉的內(nèi)容是十分豐富的,他本質上與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相統(tǒng)一的,正因為它本質上涉到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教育問題,有著其他課程無法比擬的特殊性。如果思政課課堂實踐教學的內(nèi)容、方式方法不經(jīng)過科學合理的設計,就無法實現(xiàn)預期的教育教學目標。
(二)復合性原則
復合性原則就是指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不能僅僅局限于單一的形式。思政課各門課程之間也具有一定的知識相通性。作為一名思政課老師,既要對自己講授的課程了如指掌,又要努力把其它課程進行深入的學習,把思政理論課能夠融會貫通,在內(nèi)心深處織出一張“思政課之網(wǎng)”。
(三)目標性原則
目標性就是指思政課課堂實踐活動的進行必須以“教育人、引導人”作為出發(fā)點,運用“實踐育人”的理念,通過開展課堂實踐活動進而實現(xiàn)特定的教育目標。要全面掌握思政課教學內(nèi)容和大學生的客觀實際情況實際,使二者之間在課堂實踐這一環(huán)節(jié)找到“契合”,旨在引導和幫助大學生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成人、成才,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培養(yǎng)一代新人。
(一)綜合多種手段與方法,著力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感性認識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通過播放專題片、紀錄片、電教片等方式,讓學生在賞析經(jīng)典影視作品的過程中體驗各種場景,不斷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可以從思政理論課各門課程的特點出發(fā)設計課堂實踐教學方案。牢牢抓住互聯(lián)網(wǎng)+這一主旋律,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搜索一些與課程有關的學習資料;可以通過選取典型案例進行深入討論分析,老師可以列舉大學生感興趣的典型案例或者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充滿正能量的事件,進行精心設計之后把它呈現(xiàn)在課堂上,讓學生分析、判斷,得出屬于每一位學生自己的感悟,也能夠讓學生感知到社會生活的是非曲直并引發(fā)作為“參與者”的深刻思考;還可以通過對多媒體課件的認真規(guī)劃和設計,搜尋查找與所要講授的知識點相一致的表格、圖片等內(nèi)容,通過課堂實踐教學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教學內(nèi)容的動態(tài)化、直觀化,展現(xiàn)方法的多樣化,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也能給學生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亦有利于啟發(fā)學生主動進行思考,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接手思想政治教育。
(二)借助于課堂展示和研究,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作用
首先,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通過各種專題研討、演講比賽、辯論賽等形式進行展示性的活動,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讓學生始終覺得自己有一種課堂實踐教學的“在場感”,有利于激發(fā)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鍛煉他們的組織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挑戰(zhàn)自我的精神和迎難而上的精神。通過建構教師主導下的全體學生參與的課堂實踐教學模式,力爭在每次課堂實踐教學中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實踐教學活動。[1]其次,把課堂實踐教學的研究性和趣味性相結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是否有興趣是思政課課堂實踐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所以,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講笑話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學習和參與興趣。與此同時,課堂實踐教學要圍繞重點難點問題展開,把重難點融入實踐的過程中,讓學生有一種“跳起來摘蘋果吃的欲望和沖動”,這樣的課堂實踐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三)通過師生雙向互動提高課堂實踐教學效果
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也是一個師生情感交流和知識對話的過程,努力在師生之間構建一種互為主體的雙向互動交流共享關系。在思政課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引用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和方法,將其植入課堂實踐教學當中,這也是課堂實踐教學的新思路、新形式、新方法。[2]
[1]毛圣泰.淺論政治理論課課堂實踐教學的優(yōu)化[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6(24):17-18.
[2]呂志,黃紫華.面向社會實踐育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探索[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35.
*第五批陜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項目: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長效機制研究——基于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社團建設的實踐;陜西省教育科學研究所項目《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項目編號:SGH140818)。
G
A
1006-0049-(2017)13-0027-01
**作者簡介:郝萬喜,男,陜西綏德人,陜西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博士在讀,榆林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