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你的孩子不愛你
我遇到過非常多的父母,發(fā)現(xiàn)基本分成兩大類:一類是照顧性父母。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這些父母的作用,都只是在“看”著孩子。聊天、看手機,或者自己發(fā)呆,跟孩子只會有一搭無一搭,心不在焉地應和;一類是教育性父母。這類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講得每句話,都是按照育兒百科的教學方式和大綱,有教學目的和意圖的。
在國內(nèi),能跟孩子玩,而且會跟孩子玩兒的父母是鳳毛麟角,極為少見。我們家的兩個孩子也不喜歡跟我玩,就是因為我無法控制的優(yōu)先教育的態(tài)度。無論玩什么,我都會情不自禁地找到一些教育意義。
譬如一起玩卡片,我會讓她們數(shù)每個人分了多少張卡片,讓她們按照顏色歸類,把卡片上的字讀出來……我自己覺得,一個游戲讓孩子們認識了顏色、數(shù)字、字母、大小,還能找到自信,多值啊。
事實上,孩子就是孩子,有時候她們僅僅需要玩,需要開心,需要精神愉悅。我家的兩妞兒喜歡和爸爸玩。他不但可以和她們玩兒,會耍賴,會偷懶,還會發(fā)明很多新鮮的規(guī)矩。
其實,陪孩子玩是一個考驗智商、情商、注意力和體力的任務;陪孩子玩,更是取得孩子們的信任,讓孩子們愛上父母的最好方式,沒有之一。
父母子女,血緣讓我們連在一起,無法分離。可是如果不提養(yǎng)育的恩情,僅僅作為一個人,我們的孩子會喜歡我們嗎,會和我們親近嗎?
作為成年人,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塑造自己的孩子,讓孩子變成我們所希望的樣子??墒亲鳛楹⒆樱吮粍拥挠?、承受和忍受父母的愛,孩子們會不會自己從心里覺得,父母是一個有趣、有價值、有威信,值得信任和尊重、讓自己熱愛的人呢?這值得每一位父母深思。
(《報刊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