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競爭原則是市場經濟的靈魂,也是促進市場經濟高效發(fā)展的一個重要保證。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貫徹競爭原則,就要樹立競爭意識、開展有效競爭、提升競爭本領、保證競爭的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競爭原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8.19講話”中強調: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要重點抓好“理念創(chuàng)新、手段創(chuàng)新”,努力打開工作新局面。把經濟建設的先進理念、手段,創(chuàng)造性的融入到意識形態(tài)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
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意識形態(tài)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幫助大學生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競爭是市場經濟的靈魂,競爭原則更是市場經濟建設充滿活力、產生效益、高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保證。把競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在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貫徹競爭原則,幫助大學生增強競爭意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積極意義。
1 貫徹競爭原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樹立競爭意識
達爾文在《進化論》的有關文字,是關于競爭意識最早的比較系統(tǒng)的論述,它第一次提出適者生存,優(yōu)勝劣汰這一大自然的基本規(guī)律。恩威爾也認為“培養(yǎng)一個奮發(fā)向上的人,關鍵在于培養(yǎng)他對前途的希望,對現狀的估計,最重要的是,是要培養(yǎng)他參與競爭的意識?!?/p>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果沒有競爭,大學生就會因為缺少參與熱情,缺乏超前創(chuàng)新的思維意識,而很難達到思想政治教育應有的效果。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調動大學生學習、工作的積極性,一個很重要方面就是要培養(yǎng)大學生積極的競爭意識,把競爭作為在校學習、畢業(yè)創(chuàng)業(yè)的助推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樹立競爭意識就要加強市場經濟知識學習,讓大學生知道優(yōu)勝劣汰的用人規(guī)則,珍惜自己的學習機會,熱愛自己的所學專業(yè),即使在“學習無用論”充斥社會,各種所謂“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的事跡沖擊校園的時候,也能奮發(fā)圖強,找到自身價值,忘我拼搏。強化大學生意志品質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苦樂觀、得失觀,讓大學生明白忠誠、奉獻、能吃苦不僅是一名新時期優(yōu)秀大學生所必須的,也是未來走向社會生存競爭之本,更加珍惜在校生活、學習,更好地立足本職專業(yè),磨礪鍛煉自己,以積極的心態(tài)競爭成才。此外,還要注意利用市場經濟競爭觀念帶來的積極影響,把競爭意識和競爭機制引入高校工作中,讓在競爭中冒尖的人才脫穎而出,使大學生在催人奮進的高校競爭機制作用下,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和進取精神,為在將來社會建設中做出貢獻。
2 貫徹競爭原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開展有效競爭
現代競爭理論第一個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是由美國經濟學家克拉克基于現實環(huán)境的復雜性和競爭的多樣性而提出來的有效競爭理論。他認為有效的競爭是由“突擊行動”和“追蹤反應”這兩個階段構成的一個無止境的動態(tài)過程的競爭,其前提是競爭因素的不完全性,結果是實現了科技進步與創(chuàng)新。
在我國高校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們要解放思想,大膽鼓勵在大學生中開展合理有效的競爭。有效競爭理論中競爭過程的“突擊行動”階段是由先鋒企業(yè)首先進行創(chuàng)新,運用新技術、推出新產品、開發(fā)新市場、實行新的生產組織形式,從而獲得“優(yōu)先利潤”,在競爭中占據市場優(yōu)勢地位。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充分合理的利用有效競爭理論,在大學生中廣泛開展 “爭先創(chuàng)優(yōu)”、學習成才、社會實踐等系列鼓勵創(chuàng)新活動,為大學生公平競爭提供陣地和場所,使一部分先鋒大學生或社團通過競爭首先進行創(chuàng)新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建立一定的榜樣式的先進個人和團體,從而在各個高?;虼髮W生群體中產生一種模范帶頭的效應,這也是在高校中開展公平競爭所進行的一種“突擊行動”。有效競爭理論中競爭過程的“追蹤反應”階段是與先鋒企業(yè)處于競爭關系中的其他企業(yè)開始模仿和追隨先鋒企業(yè)的方式。在高校開展有效競爭的過程中,在“優(yōu)等生”、“模范生”式的先進個人、團體已經形成的情況下,我們就要通過各種途徑大力宣揚先進者,在整個高校形成一種先進者帶動后進者,后進者追趕先進者的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通過大力宣揚模范大學生個人和團體,讓“優(yōu)等生”、“模范生”感到光榮和自豪;要實行必要的政策傾斜,切實讓優(yōu)秀的社團和個人吃得開、立得住,在高校形成一種爭先應該、冒尖光榮的局面。
3 貫徹競爭原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提升競爭本領
亞當·斯密論述的自由競爭所包括的五個條件中,經濟主體或者競爭主體必須具備對有關市場狀況的足夠認識,必須具有一定的競爭本領使他們能在這些知識的基礎上行動,是斯密所強調的實現自由競爭的重要條件。
要想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競爭者必須有過硬的競爭本領。就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況看,市場經濟對知識、技術和人才的客觀需求,已經變成大學生求知成才的強大動力。高校中“求知熱”、“成才論”方興未艾,廣大官兵渴望成才的呼聲越來越高。面對這一現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適應時代的要求,為大學生擴展知識儲備鋪路架橋。要從高校教書育人的根本職能出發(fā),下大力提升競爭本領,以適應立足社會的要求;要拓寬培養(yǎng)渠道,在引導大家立足本專業(yè)的前提下,積極組織不同專業(yè)的師資力量、技術力量,通過網絡等新興傳媒方式,為大學生求知成才提供便利條件;高校的領導干部和教職員工,要組織好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提升大學生掌握競爭的本領,努力使大學生成為競爭意識強、競爭本領高的現代人才。
4 貫徹競爭原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保證競爭健康發(fā)展
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具有豐富的特征和屬性,競爭具有利益性,商品生產的深刻機理就在于每個商品生產者都是為了自身獲取物質利益。競爭的內在驅動力是利益最大化,同時,競爭又具有風險性。競爭的風險就是指在競爭中具有“ 劣汰”的危險。由于競爭本身的特性所決定,競爭中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貫徹競爭原則,同樣也會出現一些由競爭的特性所導致的問題。競爭的積極作用,能給大學生帶來生機勃勃的活力,加速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步伐。然而,它也會帶來個人成才愿望與現實生活以及社會人際關系需要的集合力與競爭造成的離心力之間的矛盾。這就是要求我們在貫徹競爭原則、開展競爭活動的過程中妥善處理競爭引發(fā)的問題,要明確競爭的原則和要求,充分發(fā)揮競爭的積極作用,正確處理競爭帶來的矛盾,消除競爭的消極因素,開展深入、徹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競爭能夠在有利于增強大學生學習動力、有利于提高競爭本領的基礎上,充分有效地開展起來;要注意加強引導,使大學生樹立積極的競爭觀,抱著熱情的態(tài)度,運用正當的手段,積極地參與到競爭中去,加強管理,提高效率,搞好服務,滿足大學生個體成長的需要,在追求個體利益的同時,推進整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樹蔭: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
[2]余亞平:思想政治教育學新探[M].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簡介
王曉月(1981-),女,遼寧遼陽,碩士研究生,政治理論教研室講師,研究方向軍隊基層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