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平臺服務深化新路徑

      2017-01-16 02:22:05金業(yè)陽
      現(xiàn)代情報 2016年12期
      關鍵詞:服務創(chuàng)新知識庫

      金業(yè)陽

      〔摘 要〕平臺服務的深化,正在成為圖書館創(chuàng)新服務的新路徑。然而技術與學科融合的知識服務平臺,如果缺少一些必要的條件,則很難實現(xiàn)當初的愿景。本文以“深圳學派”知識庫的構建,作為平臺服務創(chuàng)新的一個案例,首先,分析了構建“深圳學派”知識庫的現(xiàn)實意義;接著,重點探討了欲實現(xiàn)“深圳學派”知識庫功能:一是在信息技術支撐上,軟件平臺及模型構建應滿足學術資源長期保存、開放存取及學術交流功能;二是在資源內容建設上,應規(guī)劃與界定學術資源的范圍、類型,建立多層次的激勵、保障機制,以及方便存取的信息渠道。

      〔關鍵詞〕服務創(chuàng)新;深圳學派;知識庫;機構庫;學術資源建設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12.015

      〔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6)12-0081-04

      〔Abstract〕Deepening of platform services,is the innovation of library services for the new path.The knowledge service platform for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and academic resources,however,without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it is difficult to realize the vision.The paper first analyzed the significance of building“Shenzhen School”knowledge base.Then it discussed the functionality to achieve“Shenzhen school”knowledge base,for one thing,the software platform and model should meet the academic resource long-term preservation,open access and academic exchange,and for another,information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should be to plan and define the scope,type of academic resources,establish multiple layers of incentives,guarantee mechanisms,as well as easy access to information channels.

      〔Key words〕service innovation;shenzhen school;knowledge base;institutional repository;academic resource construction

      平臺即服務,在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數(shù)據(jù)挖掘等信息技術風起云涌之時,信息服務也以精、準、快之勢撲面而來。當下Facebook、YouTube、微信、QQ、等各類社交軟件(或媒體)以同事、朋友、同學或相同興趣者等群共享空間,主導著當下社交或個人之間的信息溝通;同樣,作為信息服務主體的圖書情報機構,也正利用這些新的信息技術構筑著各類信息服務平臺,如機構知識庫、學者知識庫、高校人文庫,等等。毋庸置疑,平臺服務的深化,正漸漸形成圖書館創(chuàng)新服務的新路徑,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深度融合,深耕知識服務平臺,把知識創(chuàng)造者、傳播者及利用者以一種最直接、簡便的形式集結起來,形成一個個集中展示學術成果、并以此為紐帶進行學術交流的開放式信息服務系統(tǒng)。然而,構建一個真正能實現(xiàn)這些功能又樂于被學者及讀者使用的知識庫平臺必須具備一些基本條件:庫存在的社會意義、建庫的信息技術、信息資源及支持庫運作的環(huán)境等。否則,類似的創(chuàng)新服務就難以持續(xù)發(fā)展,建庫的愿景也難以實現(xiàn)。特別是當知識庫利用率很低時,有些甚至成為僵尸庫。有鑒于此,筆者擬就構建“深圳學派”知識庫,作為平臺服務創(chuàng)新的一個案例進行分析,以饗讀者。

      機構知識庫(Institutional Repository)是學術機構為獲取并保存機構的智力成果而建立的數(shù)字資源倉庫,其功能是展示并長期保存機構內的研究成果、實現(xiàn)科研成果的開放存取,并以此促進學術交流及體現(xiàn)機構的學術聲譽、學術水平和社會價值[1]。它最初的雛形是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于2001年為保存本校師生的研究成果而建立的知識庫,而正式誕生則是以麻省理工學院與惠普公司于2002年合作推出系統(tǒng)軟件DSpace為標志,隨后幾年,機構知識庫在英國、日本、澳大利亞、中國大陸、香港等世界各國或地區(qū)逐步發(fā)展,2006年達到300多家,之后以每年約300家的速度迅速增加,截至2016年6月,OpenDOAR共收錄機構知識庫超過2 600家(來源:http:∥www.opendoar.org/,2016.06.08)。其間,功能也逐漸強化與完善,由最初的典藏與展示機構成員智力成果為主的載體漸漸變?yōu)樵诔蓡T間進行學術交流與研究、激發(fā)靈感與啟迪智慧并重的平臺。有鑒于此,筆者認為,在深圳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打造“深圳學派”之際(見《關于深入實施文化立市戰(zhàn)略建設文化強市的決定》,2012.2),構建基于“深圳學派”的知識庫,對于長期保存深圳學人的研究成果,營造學術氛圍與凝聚人才,促進“深圳學派”建設具有重大意義。這里筆者需加以說明的是“深圳學派”知識庫并不等同于機構知識庫,它與通常意義下的機構知識庫略有區(qū)別:就是在收藏范圍方面,機構知識庫以是否是機構的成員作為學術資源邊界的收藏范圍,而不論其收藏的學科內容;而“深圳學派”知識庫則以學術成果的內容(即符合深圳學派內涵與價值取向的學科或主題)來劃分邊界收藏范圍,而不論其學者是那個機構,實際上,從“深圳學派”現(xiàn)有學術資源來看,其學派核心成員所在機構包括深圳大學、深圳社會科學院、深圳特區(qū)文化研究中心、深圳綜合開發(fā)研究院、深圳市委黨校等眾多機構。因此,構建“深圳學派”知識庫除會面臨一般機構知識庫建設所面臨的問題外,還會面臨自身一些獨特的問題。接下來,筆者擬就構建“深圳學派”知識庫的現(xiàn)實意義及幾個關鍵問題進行探討。

      1 構建“深圳學派”知識庫的現(xiàn)實意義

      “深圳學派”的提出緣自著名學者余秋雨與時任深圳市文化局副局長王京生的一次談話,時隔不久,王京生發(fā)表了《從百家爭鳴到深圳學派》一文,首次公開提出建設“深圳學派”的基本設想。隨后,建設“深圳學派”漸漸形成共識并得到深圳市委、市政府的精心呵護:2010年3月,“深圳學派”一詞首次出現(xiàn)于政府文件《關于全面提升深圳文化軟實力的實施意見》中;2012年2月,深圳《關于深入實施文化立市戰(zhàn)略建設文化強市的決定》,明確提出“深圳學派”建設的宗旨。在學界,2012年9月,召開了一次由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社會科學院主辦的“深圳學派”建設高規(guī)格學術研討會,與會者包括:中國社科院、廣東省社科院、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中心、深圳特區(qū)文化研究中心、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深圳大學、香港科技大學、中央黨校、深圳市委黨校等高校及研究機構的百余位專家、學者。如此種種表明,“深圳學派”正在從概念走入現(xiàn)實。然而,建立深圳學派,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因為“深圳學派”需要一批具有學術開放、包容,具備全球視野的研究群體來豐富學派內涵、規(guī)劃學派發(fā)展、營造學派生態(tài)[2],這些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時間的積淀,也需要一個適宜的環(huán)境及具體平臺去孕育,而構建“深圳學派”知識庫就是提供這樣一個平臺。具體來說,基于“深圳學派”的知識庫對“深圳學派”建設的意義有以下4個方面:

      1.1 為學派成員提供一個直接、方便、全方位的學術交流平臺 知識庫的學術交流模式是學者將智力成果直接提供給知識庫,經(jīng)過審核認證后、進行收藏整理,就直接提供給最終消費者使用。與傳統(tǒng)的學術交流模式相較,一是它比傳統(tǒng)期刊的商業(yè)模式更快與讀者見面,也更方便獲?。欢撬梢约匠霭嫖?、預印本、學術會議稿、研究報告、實驗數(shù)據(jù)、博客、電郵、學術網(wǎng)站于一身,提供及時、多樣化的學術交流渠道。

      1.2 展示并長期保存學派成員的研究成果

      通過“深圳學派”知識庫,其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或各類研究活動能夠系統(tǒng)展示出來。由于它以一個整體的角度來反映“深圳學派”的智力資源,不會被眾多分散的期刊所淹沒,從而確?!皩W派”整體資源的廣泛傳播與長期保存,提高“深圳學派”及研究者個人的可見度與學術聲譽。

      1.3 凝聚研究人才、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

      “深圳學派”建設任重道遠,目前深圳的學術文化現(xiàn)狀還存在諸多不足,如學術機構、高等院校不多,學術氛圍不夠濃厚、學術人才也相對薄弱,加上缺少“學派”學術交流的平臺如學派自己的刊物、網(wǎng)站、社區(qū)等等,使得本就不多的學術人員分散、缺乏思想碰撞。而構建“深圳學派”知識庫,正好可以彌補缺少學術平臺的不足,為學術人員提供一個相互討論、啟迪智慧、促進學術交流的陣地,從而達到凝聚研究人才與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的目的。

      1.4 保留學派成員完整的思想脈絡,以見證“深圳學派”的成長 學派知識庫功能之一是為每一位學派成員提供一個自由的學術空間,用于對自己的學術資源進行提交、授權、交流及一些個性化需求的滿足。在平臺的這一自由空間,學派成員可以隨時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以保存稍縱即逝的思想火花;同時,通過與同行交流還可挖掘未用文字表達出來的隱性知識。借助這樣一個個知識碎片的學術積累、梳理,漸漸形成的思想脈絡便可以完整保留。此外,對收集的論文、著作、科研報告等正式出版的學術成果,知識庫還可為其創(chuàng)建一個“成果檔案”[3],如通過他人的引用或參考來了解該項工作的延伸與發(fā)展態(tài)勢、以及社會效果評介等等,從而見證“深圳學派”的成長。

      2 構建“深圳學派”知識庫的幾個關鍵性問題分析

      “深圳學派”知識庫是指為獲取并保存深圳學派建設者的智力成果而建立的數(shù)字資源倉庫,其功能是按“深圳學派”形成與發(fā)展規(guī)律,對學派建設者的學術成果提供展示與長期保存、實現(xiàn)開放存取,為每位學派成員提供一個自由的學術空間與交流平臺。欲實現(xiàn)這一功能涉及到3個主要問題:即完成整個功能的模型構造、便于操作的軟件平臺及學術資源的規(guī)劃與建設。以下筆者就這3個關鍵性問題加以分析。

      2.1 模型構建及工作流程

      構建的“深圳學派”知識庫模型應能達到儲存數(shù)字資源、實現(xiàn)開放存取及自由的學術空間的目的,因此模型至少應包含3個模塊:一是管理應用平臺模塊。其功能是對數(shù)字資源儲存模塊與學術空間模塊進行綜合應用管理,使這些功能得以實現(xiàn)并在相互之間進行切換,對用戶身份進行認證、提供檢索與導航。二是資源存儲模塊。主要用于對數(shù)字資源按信息資源類別如學術資源、學者資源進行分類儲存。其中學術資源包括學派成員的學術成果如論文、專著、研究報告、預印本等等;而學者資源則包括學者簡介、學者所屬機構、學者參加的各類學術活動的剪影、以及別人對學者的相關評論等等。三是學術空間模塊。主要用于對“深圳學派”核心成員與讀者進行學術交流、以及對自己的學術成果進行發(fā)布、提交等。其模型構建如圖1所示:

      圖1中的工作原理與流程是:學派成員經(jīng)由“深圳學派”知識庫操作界面進入學術空間模塊中的學派成員個人空間,通過授權認證后,可以進行數(shù)字資源提交、發(fā)布設定等活動,或以板主身份進入學術交流空間與讀者進行學術交流;而用戶經(jīng)由操作界面,通過身份認證及相應的授權后進入數(shù)字資源儲存模塊,檢索及閱讀相關資源,或進入學術空間模塊中的學術交流空間與作者進行討論、交流。

      2.2 軟件平臺的選擇

      “深圳學派”知識庫其軟件平臺的選擇應能滿足上述模型各個功能的實現(xiàn)。就目前而言,國外機構知識庫研究已日漸成熟,并涌現(xiàn)了許多優(yōu)秀的軟件平臺,如Greenstone、DSpace、Eprints、Archimede、CDSware等[4]。而國內較為常用的做法是選擇國外比較成熟的開放源碼軟件系統(tǒng),直接或在軟件源碼基礎上做些適當?shù)?、非商業(yè)化的修改后加以采用。那么,對于“深圳學派”知識庫是否有現(xiàn)成的軟件平臺可供選擇呢?這方面,蘇州大學在以Dspace建設“學者知識庫”的經(jīng)驗值得借鑒,因為“深圳學派”知識庫與蘇州大學構建的“學者知識庫”在功能上有類似之處,即比通常的機構知識庫多了一個交流功能。也就是說只要在原機構知識庫軟件平臺上稍做修改,進行二次開發(fā)把交流功能補上就可以了[5]。就本模型功能而言,可選擇目前機構知識庫采用最為普遍的軟件平臺DSpace進行二次開發(fā),因為Dspace是較為成熟的機構庫建設平臺[6],國內外大量高校與科研院所使用它來構建本單位的機構知識庫,這有利于促進機構庫建設統(tǒng)一規(guī)范、開放存取及資源共享;再一個DSpace軟件是可以免費下載、升級和重新分發(fā),嚴格遵行OAI元數(shù)據(jù)收割協(xié)議,且不會引起相應的知識產(chǎn)權糾紛。然而對“深圳學派”知識庫而言,其不足之處是Dspace沒有學術交流功能,無法在讀者及學者間開展學術交流。因此“深圳學派”知識庫若選用就必須把所需的功能加上,即對其進行二次開發(fā),其中主要是在學術空間模塊中增加學術交流功能,最常見的做法是增加一個框架與DSpace相同、且相對獨立的BBS模塊系統(tǒng),BBS模塊嵌入在資源顯示頁面的下面,與DSpace之間通過惟一的資源識別ID號聯(lián)系。讀者在看完學術資源后可隨時在其下的BBS區(qū)發(fā)表評論;而作者也可在登錄后對評論進行回復、或作相關的處理,這樣交流功能就得以實現(xiàn),而經(jīng)過這一改造的DSpace軟件平臺也就可實現(xiàn)模型的整個功能了。

      2.3 學術資源的規(guī)劃與建設

      誠然,學術資源是“深圳學派”知識庫的核心,只有知識庫的資源能夠真正反映“全球視野、民族立場、時代精神、深圳表達”這一宗旨,“深圳學派”知識庫的功能與現(xiàn)實意義才能體現(xiàn),否則“深圳學派”知識庫就只是一個空殼或一些毫無用途的信息堆積。因此,對學術資源的建設就成為構建“深圳學派”知識庫的另一關鍵問題。那么,如何構建一個具有“深圳學派”內涵并保證其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及方便存取的學術資源呢?筆者認為具體可從三方面加以考慮:

      2.3.1 科學界定學術資源內容的范圍制定收集方案

      “深圳學派”學科范圍如何界定,目前還未形成一致的定論。但筆者認為,只要其內容符合“全球視野、民族立場、時代精神、深圳表達”這一宗旨,不論是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都在收集范圍之列,正如曾任深圳社科院院長的彭立勛教授所說:“‘深圳學派中不限于一種學科,可以包括多種學科,不限于一門學問,包括多種學問。也不限于包括一種學術觀點,而是多種觀點。不限于一種研究內容和方法,而是多種研究內容方法”[7]。當然,作為特定的資源建設也不能面面俱到、無所不包。就現(xiàn)階段而言,筆者認為可以優(yōu)先選擇那些既能反映深圳在國家戰(zhàn)略中的重要地位并具學術文化開放、流動、包容特色,又能夠體現(xiàn)深圳學術發(fā)展主要優(yōu)勢及擔當深圳文化使命的學科或領域的學術資源。不可否認,深圳已開始了該方面的踐行,如2013年4月23日,“深圳學派文獻專區(qū)”在深圳市圖書館揭牌,共收藏146名全市專家學者出版的專著類文獻486種近1 200冊,學術期刊9種[8],這是首次以“深圳學派”的名稱集中展示所積累的信息資源;與此同時,深圳大學圖書館高校文庫正在籌建的“深圳大學學者文獻庫”,其首批學者包括胡經(jīng)之、蘇東斌、魏達志、何道寬、呂元禮、黃衛(wèi)平等人的學術資源,范圍涵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經(jīng)濟特區(qū)與港澳臺經(jīng)濟、城市文化、文藝理論等領域,這也是“深圳表達”的一種集中體現(xiàn)。可以說,這些實踐為“深圳學派”知識庫的學術資源建設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且兩部分資源也可作為“深圳學派”學術資源存量的核心部分。有鑒于此,筆者認為其學科或主題范圍界定原則應遵行3點:研究領域居全國領先之列、具開放與包容文化特色的深圳表述、有一定的學術資源存量。對照這3點且具體到學科或主題來說包括:哲學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經(jīng)濟特區(qū)與港澳經(jīng)濟、城市文化、文學藝術、建筑與設計等;而收集方案的制定,則既要根據(jù)信息資源不同的類型形態(tài),采用新的信息技術、及靈活的收集策略[9],以保證信息資源收集的可操作性與系統(tǒng)性;又要嚴格遵守知識產(chǎn)權法及尊重著作權利人。如對著作、論文、研究報告、專利、會議文稿等正式發(fā)行的出版物,可通過購買由數(shù)據(jù)出版商主動導入、或由文獻管理軟件自動采集及用戶主動提交等方式;而對個人網(wǎng)站、QQ、博客、微信公眾號、郵件等各類網(wǎng)絡資源,以及實驗報告、演講文稿、專題報告等非正式出版物,則可在尊重著作權利人及相關知識產(chǎn)權的前提下,通過數(shù)據(jù)挖掘等信息技術進行收集、整理。

      2.3.2 對學術資源的收集建立政府、機構單位及民間組織等多層次激勵、保障機制

      作為知識庫建設,尤其是“深圳學派”之類學術資源存量較少的知識庫來說,如何吸引學派成員積極參預,以加快知識庫學術資源的增量建設,是知識庫能否良性循環(huán)發(fā)展的關鍵。為此筆者認為,首先應廣為宣傳,促使社團、協(xié)(學)會等民間組織及“深圳學派”核心成員等學者個人積極使用“深圳學派”知識庫,優(yōu)先把自己的學術成果在“深圳學派”知識庫發(fā)布、儲存,優(yōu)先從“深圳學派”知識庫獲取學術資源、進行學術交流,借此把知識庫打造成聚集“深圳學派”學術資源與學術交流的主渠道;其次,學派成員所屬機構尤其是核心機構應制定相關的激勵條例,鼓勵機構成員向知識庫提供自己的學術成果及無后顧之憂地使用其資源。如在學術評價體系中,增加對知識庫學術成果的認可,并與傳統(tǒng)的期刊評價同等對待;對職稱晉升、干部提拔及各類考核、評聘中,將學者在知識庫中發(fā)布的學術成果一并加以考慮;制定“深圳學派”知識庫知識版權相關許可協(xié)議等等[10]。最后,作為政府層面應建立相關的制度保障如籌建“深圳學派”知識庫聯(lián)絡處,以協(xié)調知識庫建設中各機構之間相關事宜;建立“深圳學派”學術成果的“呈繳制”,對深圳學者創(chuàng)造的學術成果如著作、論文等有義務為“知識庫”提供一份數(shù)字資源貝份,從制度上對知識庫建設在學術資源增量上給予保障。

      2.3.3 為學派成員或核心機構提供方便存取的信息渠道

      學術資源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長期的積累。在這個過程中,除了要遵循學術文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做到學術資源建設與學者成果發(fā)展相適應之外,還需要一個方便存取的信息渠道。因為低效、不便操作使用的信息渠道會減少人們的利用,從而極大阻礙信息資源的建設。這就要求在操作界面上人性化、操作終端設備多樣化,在提交方式與流程設計上,讓學者既能在需要提交及發(fā)布信息時,可隨時隨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或學術活動現(xiàn)場感受,通過電腦、Ipad或手機提交、發(fā)布在知識庫上;又能在需要獲取知識庫資源時,可按自己的意愿以作者或學科內容來檢索并無縫鏈接進入。

      3 結 論

      深圳學術資源存量不多,增量資源分散。因此,對構建基于“深圳學派”的知識庫,作為聚集學術資源、開展學術交流的具體平臺就顯得尤為重要,它能夠團結深圳學人、集中彰顯深圳學術特色,從而為促進“深圳學派”建設夯實牢固的基礎。而上述3個關鍵性問題的分析,一方面,從構勒“深圳學派”知識庫整體功能、原理及工作流程,通過技術機制來保證“深圳學派”知識庫的實現(xiàn);另一方面在學術資源建設上,分別從資源內容的規(guī)劃與界定、制度層面的保障機制與激勵條例、以及信息渠道的方便存取3個角度來保障學術資源建設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也就是說,平臺服務深化或創(chuàng)新要開出一遍新天地,除了技術、資源與方法外,天時地利也是必不可少的。

      參考文獻

      [1]柯平,王穎潔.機構知識庫的發(fā)展研究[J].圖書館論壇,2006,(6):243-248.

      [2]莫大喜,周禮紅.“深圳學派”建設:學術文化引領城市發(fā)展——“深圳學派”建設學術研討會綜述[J].學術界,2012,(10):215-221.

      [3]袁順波,董文鴛,劉艷華,等.機構庫實踐建設現(xiàn)狀研究——基于OpenDOAR的調研與分析[J].圖書館,2012,(5):67-70.

      [4]郭少友.機構庫建設的若干問題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6,(1):77-80.

      [5]何繼紅.以人為本 科學構建學者知識庫[J].圖書情報工作,2010,(8):131-135.

      [6]凌云,李寧.大學機構庫建設新思路[J].圖書情報工作,2013,(增2)(12):53-56.

      [7]楚小慶.深圳:時代的文化強市與學者的文化自覺——“深圳學派”建設學術研討會綜述[J].藝術百家,2013,(1):96-100.

      [8]翁惠娟,韓文嘉.“深圳學派文獻專區(qū)”揭牌[N].深圳特區(qū)報,2013-04-24,(A04).

      [9]解金蘭,常琛.發(fā)現(xiàn)機構庫的構建與發(fā)展趨勢[J].情報科學,2016,(2):110-114.

      [10]張麗娟,陳越,黃閩,等.高校機構庫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情報理論與踐,2013,(2):21-25.

      (責任編輯:郭沫含)

      猜你喜歡
      服務創(chuàng)新知識庫
      漢語近義詞辨析知識庫構建研究
      基于TRIZ與知識庫的創(chuàng)新模型構建及在注塑機設計中的應用
      美國高校機構知識庫開放獲取政策調查
      圖書館建設(2018年8期)2018-08-31 02:20:56
      新環(huán)境下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創(chuàng)新的實踐與思考
      考試周刊(2016年21期)2016-12-16 09:48:55
      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業(yè)擴雙向服務研究與探索
      公共圖書館數(shù)據(jù)庫建設與服務創(chuàng)新探索
      汽車維修服務中心發(fā)展連鎖經(jīng)營模式的相關建議
      中國市場(2016年41期)2016-11-28 06:24:51
      大數(shù)據(jù)時代下圖書館的服務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30:45
      高速公路信息系統(tǒng)維護知識庫的建立和應用
      油田礦區(qū)物業(yè)服務管理理念的研究及分析
      依兰县| 涡阳县| 苗栗县| 建昌县| 百色市| 玉龙| 塔城市| 保山市| 珲春市| 陆川县| 枣强县| 喀喇沁旗| 石门县| 肥城市| 南华县| 吉水县| 莱州市| 即墨市| 遵义县| 禄劝| 准格尔旗| 商水县| 拉孜县| 林口县| 穆棱市| 南投县| 勐海县| 积石山| 湄潭县| 福州市| 衡南县| 开封市| 余干县| 蓬莱市| 邛崃市| 年辖:市辖区| 庆安县| 南京市| 巴林右旗| 泉州市| 曲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