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其鋒 柯衛(wèi)東
(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中醫(yī)醫(yī)院,湖北 十堰 442600)
腹膜后腹腔鏡技術在泌尿外科中的臨床應用分析
柯其鋒 柯衛(wèi)東
(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中醫(yī)醫(yī)院,湖北 十堰 442600)
目的 探討腹膜后腹腔鏡技術在泌尿外科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選擇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經(jīng)腹膜后腹腔鏡技術治療的泌尿外科患者的臨床資料,總結分析患者的手術情況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等信息。結果 入選的90例患者,均手術成功。腎切除手術患者23例,腎囊腫去頂減壓手術患者48例,行腎上腺切除術手術的患者7例,行輸尿管切開取石術患者12例,所有患者術后1 d開始正常飲食,并于術后2 d將創(chuàng)腔引流管拔除。平均住院時間(9.3±2.4)d。無傷口感染等并發(fā)癥及不良事件發(fā)生,無復發(fā)病例。結論 腹膜后腹腔鏡技術應用于泌尿外科,取得了良好的手術效果,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腹膜后腹腔鏡技術;泌尿外科;療效;并發(fā)癥
腹腔鏡技術是指在腹腔中實施的,外科醫(yī)師通過鎖眼大小的切口,插入細小的光源、攝像機以及手術治療所需的外科器械,并通過觀察監(jiān)視器中接收的操作部位的圖像,實施手術。腹腔鏡術具有對患者損傷小、瘢痕小、恢復快等優(yōu)點,得到了臨床手術治療和應用的廣泛關注與肯定[1-2]。本文通過對我院近年來泌尿科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探討其應用于泌尿外科的療效和安全性。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應用后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90例,男51例,女39例。年齡38~71歲,平均(54.3±8.5)歲。其中包括,腎上腺腫瘤7例,腎囊腫48例(左側囊腫18例,右側囊腫28例,雙側囊腫2例),輸尿管結石12例,患腎切除23例(腎結核8例、重度腎積水致無功能腎12例、腎癌3例)。入選患者術前均進行泌尿系超聲檢查、IVU及腎臟CT等進行確診,并進行手術適應證檢測。
1.2 方法:均采用經(jīng)腹膜后腹腔鏡技術治療?;颊咝g前均留置胃管,氣管插管,全麻,前傾30°健側臥位,并行常規(guī)留置尿管。
于患側腋中線髂嵴上緣0.02 m處,切開皮膚,作一長0.01~0.02 m的小切口,作為A口,并以中彎血管鉗鈍性分離肌層,并伸向腹側,推開腰背部的筋膜和腹膜后間隙,將腹膜推向腹側,經(jīng)切口將用手術膠手套自制的氣囊置入,氣囊內(nèi)注生理鹽水250~400 mL或注入空氣800 mL左右,保留5 min起到擴張腹膜后間隙的作用,隨后放出氣囊內(nèi)氣體或液體后將氣囊取出。隨后經(jīng)該切口置入10 mm Trocar套管(左手操作時改為5 mm套管針),并通過Trocar套管置入離鉗、吸引器或電凝鉤等其他手術操作器械。通過CO2氣體灌注建立人工腹膜后腔,手術操作過程中,壓力維持在10~15 mm Hg范圍內(nèi),套管插入腔鏡觀察,并在電視的引導下,以腰大肌為標志,開始尋找腎臟、腎上腺組織以及輸尿管。腎囊腫去除手術患者,首先游離腎臟周圍的脂肪囊組織,并剪開和分離腎周圍的脂肪,將腎臟表明充分暴露到視野,隨后根據(jù)術前檢查結果,初步判斷囊腫位置后,單純性囊腫游離部分腎臟,游離并用超聲刀或電鉤切除囊腫,多囊腎臟則完全游離腎臟后切除囊腫。隨后吸盡囊液和滲血,并于腎周圍放置一引流管引流。腎臟切除術患者則在游離脂肪囊后,分離腎動脈和腎靜脈,用Hem-olok夾分別處理腎動、靜脈,在近心端上2個Hem-olok夾,遠心端上1個Hem-olok夾,在Hem-olok夾之間分別剪斷腎動靜脈。向下游離輸尿管同樣用Hem-olok夾結扎后切斷。在檢查無活動性出血的情況下,取出腎臟。隨后同樣應吸盡囊液和滲血并于腎周圍放置一引流管引流。而切開取石術者,首先找出輸尿管,并游離結石段,并于結石處切開輸尿管剝離結石,將結石完整取出,安置雙J管后將輸尿管用可吸收線縫合,常規(guī)引流。操作完成后排氣并進行縫合,結束手術。
1.3 觀察指標:對所有患者的手術記錄和術后恢復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的情況、手術結束至腎周引流管拔出的時間和患者住院時間。并對患者出院后進行隨訪,觀察有無復發(fā)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進行分析,其中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的方式表示,并以χ2檢驗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平均值±標準差的方式進行表示,以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當P<0.05為差異顯著。
入選的90例患者,均手術成功。腎切除手術患者23例,手術時間為96~185 min,平均手術時間(131.5±23.3)min;術中平均出血量(42.4±6.5)mL。腎囊腫去頂減壓手術患者48例,手術時間40~133 min,平均手術時間(72±16.3)min;術中平均出血量(31.5±5.3)mL。行腎上腺切除術手術的患者7例,手術時間143~175 min,平均手術時間(157±11.4)min;術中平均出血量(61.3±5.9)mL。行輸尿管切開取石術患者12例,手術時間為83~235 min,平均手術時間(92.6± 12.7)min,術中出血量為(32.5±6.5)mL。
患者術后1 d開始正常飲食,并于術后2 d將創(chuàng)腔引流管拔除。平均住院時間(9.3±2.4)d。無傷口感染病例發(fā)生。術后隨訪期間,所有患者恢復良好,無復發(fā)病例。
人體泌尿系統(tǒng)器官腎臟及腎上腺均位于腹膜外,在手術過程中,選擇腹膜外徑路,具有入路直接,且對腹腔臟器干擾小的優(yōu)點[3]。腹膜后腹腔鏡技術的應用和發(fā)展,為泌尿外科手術的實施,提供了良好的操作途徑,因此受到了臨床的廣泛關注。
傳統(tǒng)手術具有較大的腹腔臟器損傷,且易發(fā)生腸麻痹、腸粘連以及導致腹腔感染等。相對而言,應用腹膜后腹腔鏡技術,極大降低了手術對腹腔的干擾和損傷,且患者恢復快,因此近年來后腹腔鏡在臨床泌尿外科手術中應用廣泛[4]。
盡管后腹腔技術具有較多優(yōu)勢,但是在應用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實際應用時,應用于診斷和治療過程中,應最大限度避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在手術實施過程中,一旦發(fā)生出血等意外事件,應立即用紗布填塞或中轉(zhuǎn)開刀手術等方式止血。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等指標均在一定范圍內(nèi),并優(yōu)于傳統(tǒng)手術,患者無感染等并發(fā)癥及不良事件發(fā)生。
綜上所述,本研究結果顯示,腹膜后腹腔鏡技術應用于泌尿外科,取得了良好的手術效果,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1] 孫穎浩.腹腔鏡技術在泌尿外科臨床應用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J].中華外科雜志,2013,51(4):295-297.
[2] 胡春燕,張思州.腹腔鏡技術在泌尿外科中的臨床應用進展[J]. 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5,31(4):544-546.
[3] 梁春宇.腹腔鏡技術在泌尿外科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5,13(25):120-121.
[4] 管軍,張新英,周偉.后腹腔鏡泌尿外科患者手術后腹膜腔感染的臨床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11):2771-2772.
R69
B
1671-8194(2017)10-00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