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華樹
引用: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
我校處于偏僻農(nóng)村,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不如人意。其原因,我簡單歸納如下:
一、家庭原因
留守兒童多,學習習慣差。很多家庭的家長長期在外務工,在我們學校的300名學生中,一半以上是留守兒童。學生缺乏與家長的情感交流和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學習隨意性強,無作息規(guī)律。隔代教育,無限的溺愛,孩子是在老一輩寵愛和物質(zhì)誘惑中學習。
即使家長在家,他們也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在鄉(xiāng)村,他們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不是就近掙錢,就是打牌娛樂。至于孩子的學習,他們也是很少問起,也不知怎樣去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習慣。
二、社會原因
以前提倡的“知識改變命運”。而現(xiàn)如今,在鄉(xiāng)下,部分家長質(zhì)疑“讀書有多少用”?只要能寫幾個,算幾道就可以。不是有很多沒讀幾天書的,在外同樣開廠掙大錢嗎?所以至于孩子學不學,怎樣學,他們才不去考慮呢。
三、教育原因
教育經(jīng)歷了一輪又一輪的改革。首先要“改變教學思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學習使用各類教學儀器、各種教學資源;其次“改變教師組織課堂教學”,要求高效課堂。最后“改變學習方法”,自主學習、翻轉(zhuǎn)課堂。我不能說不成功,只是覺得“曇花一現(xiàn)” 。都沒有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如何改變學生的現(xiàn)狀呢?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生本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中,全縣大力推進生本教育。我們有幸到成都龍泉參加了數(shù)學的生本教育培訓。第一次接觸“生本教育”, 對于鄉(xiāng)村學校的老師,新穎而又充滿活力。什么是“生本教育”,要達到什么目的呢?簡單的說: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
(一)生本教育是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的教育。
(二)"先學后教,先練后講,以致達到不教而教的目的。"
(三)突出學生、突出學習、突出合作、突出探究
(四)使學生獲得了學習動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我在教學中也大膽的嘗試,讓“生本教育”走進小學數(shù)學課堂。首先,我把班上的同學安4-6人就近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輪流安排1人主講、2人記錄、1-3人負責解答疑問。
其次,把課堂分成幾部分進行。
(一)課前前置學習
例如四年級上《筆算乘法(一)》課前小研究
1.認真看書,自主探究
(1)認真觀察課本P52頁例3情境圖,我了解到的數(shù)學信息是
每分鐘行223米,12分鐘到達 ,要求的數(shù)學問題是 王叔叔家距果園多少米?
(2)我這樣想:王叔叔每分行223米,行了12分,就是求( 12)個(223)是多少,用(乘 )法計算。算式是:223×12 =
(3)我能試著列豎式計算: 2 2 3
× 12
答:
(4)嘗試筆算后思考:
①先用因數(shù)12中個位上的2去乘223,得到的積是(446 ),積的末位對準( 個 )位寫。
②再用因數(shù)12十位上的1去乘223,得到的積是(223個十 ),積的末位對準( 十 )位寫。
③最后把兩次算得的積( 446 )和( 2230 )相加得( 2676 )。
5.試一試:列豎式計算。
121×23 325×18
2.小結(jié)
通過這預習,我學會了 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
不懂的地方有 為什么十位上的數(shù)去乘,積要對著十位寫?
每個同學一份,帶回家完成。達到的目的:先學后教,先練后講。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
(二)小組合作學習,完成教學內(nèi)容
2 2 3
× 12
4 4 6 → 223×2的積,積的末尾要對個位寫
2 2 3 → 223×10的積,積的末尾要對十位寫
2 6 7 6 → 446+2230的和
在此過程中,小組內(nèi)交流計算方法,弄明白每一步計算的是什么,怎樣書寫,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為講解做準備。教師負責聆聽小組內(nèi)的交流和講解。
(三)展示計算過程,并講解、解答疑問
小組內(nèi)負責主講的同學為大家講解豎式計算過程,并強調(diào)書寫規(guī)范正確。講解結(jié)束,看大家是否有疑問,舉手示意,安排同學負責解答疑問。疑問:1、為什么第二部計算不對齊?(因為是223×10的積,十位乘得的積要寫在十位上)2、2676是怎么得來的。(446+2230的和)
達到的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課堂小結(jié)
本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通過“生本教育”的模式,不知不覺中轉(zhuǎn)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轉(zhuǎn)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只要在教學中用于探索,我堅信教育事業(yè)會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