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也逐漸嚴格,尤其對于從中職學校走出來的“技師型”人才,更是如此。作為中職學校的一名語文教師,更應深刻意識到在語文教學中不能拘泥于傳授知識,應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整體素質的提高,指導學生從實際出發(fā),而加強語言文字知識訓練是中職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語言文字知識;語文素養(yǎng);提高
中職學校的學生大部分參與學習的意識不強、積極性不高。語文基礎知識較為薄弱,那么,中職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如何貫穿語文基礎知識訓練呢?這就要求教師要具備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有如下幾點體會跟大家分享:
一、備課要充分,教學形式要突出“動腦動手”
在上每堂課之前,首先要把這堂課學生可能會涉及的生字詞標記出來,把學生容易讀錯的音、容易寫錯的字,以及容易相混淆的字都做上標記。拼音中的聲母韻母,常用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主語、賓語和名詞、動詞等語法概念、比喻、排比、借代等修辭手法,等等,這些基本功在幫助學生完成課文活動中布置的任務時會用得上,對于學生接受新的知識和培養(yǎng)新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基礎。其次,教師在教學形式上要突出“動腦動手”。語言文字知識主要是“教師照書講、學生拿本記”,這也就往往使語文課變得“棄之可惜,食之無味”。其實語言文字知識絕不是一些只需要死記硬背的條文,而是無時無刻不發(fā)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鮮活的現象。正因為如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嘗試著把過去“告訴式”的講課轉變?yōu)椤皡⑴c式”的活動。一方面每篇課文本身都是聯(lián)系日常生活中語言文字現象的實例,這些內容本來就值得我們關注和探究。另一方面這些課文也不再是一些死記硬背的條文,而是需要同學們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動腦甚至動手參與才能完成的“任務”?!霸谟斡局袑W會游泳”,“在實踐中增長才干”。
二、發(fā)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合理規(guī)范語言文字
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工作是學校的一項基礎性工作,“說普通話,用規(guī)范字,做文明人”不僅是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工作方面的要求,更是開展學校德育及學生行為規(guī)范教育的內在需要。學校是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工作的主陣地。我們要充分發(fā)揮課堂,尤其是語文課的主渠道作用,加強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教學和培養(yǎng),因地制宜地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教育。課上教師講課,學生回答,師生、生生交流,都統(tǒng)一使用標準普通話。這是規(guī)范語言文字的一個重要途徑。教師的普通話是給學生示范,所以教師的字字句句首先要絕對的規(guī)范正確。上課時一旦發(fā)現學生發(fā)言中的字音沒到位,就應及時進行提醒糾正。講授新課時,讀通順課文是最基本的要求。要讀通讀順文章,就要求學生對課文中的每個字都掌握的很好。尤其是課文中出現的生字新詞。學生接觸語言文字有很多渠道,而課堂是檢驗他們掌握情況的最關鍵的一站。所以,我們每個教師都應重視課堂,很好的利用課堂這個主陣地,有效規(guī)范語言文字,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知識的興趣。
很多中職學生一聽到“字詞句”這些東西就頭疼,覺得沒意思,甚至覺得沒用處。這跟過去語言文字教學內容枯燥、方法死板有關,也跟學生還沒有真正走進語言文字的神奇世界有關。其實,語言文字現象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語言文字本身也是一門科學,其中有無窮的奧妙。比如古人和今人為什么說不同的話,方言是怎么來的,漢字為什么不改用字母,一個詞為什么會有好多意思,語法是誰規(guī)定的,怎么看待網絡詞語,怎么從語言中透視歷史和文化,等等。如果學生想知道答案,或者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那他就一定會有濃厚的興趣去學習這方面的內容。
三、設計好課堂提問
設計課堂提問必須以認識論為基礎,以教學大綱和教材的知識體系為依據,針對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思維的關鍵點上提出問題。
1.適宜性。 是指設計的問題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規(guī)律。問題的難度適宜,使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從而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如果問提設計得太深,學生就會一頭霧水,連問什么都不知道,就更加不用提要他們回答你的問題了。提問太簡單的話,也會讓學生感覺到學習沒有什么挑戰(zhàn)性,繼而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2.針對性。指設計的問題必須針對教學的關鍵、知識的重難點,該問的一定要問,不該問的不多問。問得多了,會讓學生覺得教師很啰嗦。
3.啟發(fā)性。即引導誘發(fā)。要求教師的設問能啟迪學生思維,給學生指明思考的方向。
四、磨練學生閱讀意志,有效閱讀經典文本
中職學生普遍語文基礎較差,沒有坐下來靜心讀書的習慣,對他們來說,閱讀經典是個艱苦的過程,學生很容易半途而廢,因此,經典閱讀不能完全遷就于學生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激發(fā)興趣的同時,注重磨練學生的閱讀意志,促使學生從興趣閱讀向意志閱讀提升。中職學生喜歡讀輕松的大眾讀物,比較漠視傳統(tǒng)意義上的經典作品,更沒有邊讀邊思考或作筆記、批注的習慣,這就需要教師善于指導,讓學生對名著有興趣,讓學生讀名著有發(fā)現,讓學生讀名著成習慣。教師可以根據新課標和學生實際情況制定一個具體的經典作品閱讀計劃,提供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將閱讀任務分解到每個年段、每個學期,甚至是每個周,逐步達到規(guī)定的要求,保證閱讀任務的順利完成。在實際閱讀中,很多經典作品不易讀懂,語文教師應向學生介紹作品的時代背景,賞析精彩章節(jié),為學生經典閱讀提供最實際的幫助,同時指導學生閱讀時做好摘抄、旁批,并及時地對學生的閱讀效果進行檢查和評價??梢悦恐馨才艃晒?jié)專門的閱讀課,一是保證學生的閱讀時間;二是保證教師的指導時間,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或監(jiān)督中形成一種自覺。
總之,加強中職學生語言文字知識訓練,既是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的重要載體。我們要增強中職學生規(guī)范地使用語言文字的意識,提高學生應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和表達水平,推進學生全面均衡有效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謝玉聰.注重中職語文教學的實用性[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0年02期
[2]章妙娟.在語文教育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J].考試(教研版),2009年12期
【作者簡介】
次仁玉珍,學歷:大學本科;職稱:講師,研究方向:中職語文教學。重要榮譽:本文已收錄到教育理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