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炳國
摘要:當代高中生感恩意識缺失,如何通過感恩教育提升他們的感恩意識,并促使他們帶著感恩的心來回報社會,是一個很嚴峻的課題。學校教育是感恩教育的關鍵。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級的核心,有義務通過自己的工作教導學生學會感恩,提高綜合素質(zhì)。本文將具體從感恩意識的“點燃”、班級感恩氛圍的營造、“班主任效應”等三個方面展開論述,探究高中班主任提升學生感恩意識的途徑與方法。
關鍵詞:班主任;感恩意識;方法
當代中學生感恩意識非常貧瘠,而且功利現(xiàn)象非常嚴重。特別是90后的高中生,由于自身的心理特點和舒適的物質(zhì)生活,都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往往更加忽視感恩的重要性。如何通過感恩教育可以提升高中學生的感恩意識,并促使他們帶著感恩的心來回報社會,對待事情時可以以一個正確的態(tài)度來進行解決,這對于教師而言,是一個很嚴峻的課題。學校教育是感恩教育的關鍵。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級的核心,有義務通過自己的工作教導學生學會感恩,提高綜合素質(zhì)。
一、通過各種教育方式“喚醒”、“點燃”學生心靈深處的感恩種子
教育不僅是一個知識的傳授過程,更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心靈溝通、靈魂撞擊的過程。德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卡爾·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一書中提到:“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這是教育的出發(fā)點,也是教育的歸宿。教育的本質(zhì)是什么?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感恩教育更是如此,它是一種啟蒙,一種喚醒,一種點燃,是培育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提高他的精神高度,提升他的內(nèi)涵品味。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薄半x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李鎮(zhèn)西的《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教育,是一門溫暖的功課。作為教書育人的教師,要扮演“喚醒者”的角色,千方百計幫助他們進行心與心的溝通與交流,在學習和生活中對學生進行充分的關懷,從而點燃學生的感恩意識。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只有真正的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多為學生考慮,真正的關心學生,學生才會將自己的心里話說出來,才會真正的去接收和容納。教育者與教育對象之間不僅要進行思想上的交流,而且也要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只有雙方真正地做到互相尊重,互相關心彼此,感情才能相通,內(nèi)心深處才更容易產(chǎn)生共鳴,學生才會發(fā)自內(nèi)心的接受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才能真正發(fā)揮它的作用。做一個內(nèi)心溫暖而精神富足的教師,用智慧啟迪智慧,用激情點燃激情,用愛心澆灌愛心,用溫暖傳遞溫暖,用精神影響精神。這不只是一種教育的理念,更是一種美好生活的信條。教育者以自己的全部學識、良知、勇氣感染受教育者,喚起受教育者對于生活的熱愛與柔情,對未來的憧憬和感恩之情。
二、營造班級感恩文化氛圍,增強青少年的感恩情懷
抓住契機,精心組織,營造感恩班級文化進行養(yǎng)成性教育。教育是什么呢?蘇格拉底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感恩是一個人由內(nèi)而外產(chǎn)生的一種道德素養(yǎng)。一顆感恩心的養(yǎng)成需要環(huán)境對其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不應該是強行灌輸,而是應該細水長流。感恩教育用“潤物細無聲”來形容最為貼切,如何營造一種班級感恩氛圍,使感恩的種子有生長的土壤,才是當今教育者該思考的問題。班級是管理的主戰(zhàn)場,班級文化則是一個班級的靈魂。在一個窗明幾凈、富有濃厚文化氛圍的班級中,感恩勵志的種子有生長的土壤,學生會自發(fā)形成一種濃郁的學習風氣。這就要求作為一個班級的領導者和決策者的班主任,充分挖掘我國感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應在班級內(nèi)營造感恩氛圍,創(chuàng)建班級特色文化,組織與感恩相關的各種活動,使學生能夠意識到感恩父母,進而感恩社會。感恩教育它是一種隱形教育,具有彌散性、滲透性等特點,是以“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進行教育的。班主任應注意發(fā)揮它隱性教育的功能,顯性與隱性相結合,使感恩教育“入耳”、“入心”,實現(xiàn)內(nèi)化。通過一些顯性、隱性的班級文化建設,既陶冶了學生的道德情操,也潛移默化地使學生主動接受文化的熏陶,不斷提升個人境界。感恩不是形式化的,它具體可感,具體可看。也許當時并不能立即見效,但就像一簇火苗會越燃越旺,終可以在寒冷的冬日溫暖他人。
三、充分發(fā)揮“班主任效應”,發(fā)揮教師的言傳身教的作用
要做好一名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更要以身作則,身教重于言教。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就曾經(jīng)說過,教師個人的范例,對學生心靈的健康和成長是任何東西都不可代替的最燦爛的陽光。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就要自己首先以身作則,對學生進行充分的關心與尊重。由于班主任與學生交往時間較長,關系密切,教師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行、舉手投足,每一個最輕微的細節(jié),都無時無刻不在釋放著一種信息,產(chǎn)生巨大的磁場,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班主任的一舉一動,都被學生視為楷模,都會加以模仿和效法。班主任可以通過充分發(fā)揮“班主任效應”,對學生進行現(xiàn)身說法,耳濡目染地去感染學生。言行一致、公平公正,用自身的高尚情操和對學生的愛去影響學生,加強家校聯(lián)系,增進感恩教育思想和實踐的溝通,同時特別關心關照那些有行為問題、心理問題、學習困難及特殊家庭和貧困家庭的學生,用自己的身體力行去觸動孩子的心靈,去激發(fā)他們的感恩情懷。
感恩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滲透到日常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融入到實踐活動中,才能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教師尤其班主任要以善致善,實實在在走學生的內(nèi)心深處,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讓學生心靈接受洗禮,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潛移默化的感染別人;用智慧去喚醒學生的良知;用教育的光輝去照亮學生的心路旅程。讓感恩成為學生的一種信仰,就像教徒信教那樣,每天都不忘感恩。
參考文獻
[1] [德]卡爾·雅斯貝爾斯著,鄒進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1991.
[2] 李鎮(zhèn)西《教育是心靈的藝術》[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