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翻譯中的形式與語義不相容問題*

    2017-01-10 01:16:58
    外語與翻譯 2016年4期
    關(guān)鍵詞:原文譯文語義

    劉 揚

    湖南第一師范學(xué)院

    ?

    翻譯中的形式與語義不相容問題*

    劉 揚

    湖南第一師范學(xué)院

    翻譯中形式與語義不相容是一個普遍而又復(fù)雜的問題,往往導(dǎo)致誤譯的產(chǎn)生。這種不相容大致有四種類型,即翻譯中理性意義不對稱、情感意義不對稱、社會意義不對稱和搭配意義不對稱。對不相容問題有了較全面的認知,譯者便可有意識的避免不相容情形的出現(xiàn),從而減少誤譯的發(fā)生。

    翻譯, 形式,語義, 不相容

    由于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和思維結(jié)構(gòu)具有宏觀相似性,“一種語言能說的話在另一種語言中也能相對精確地表達出來”(Nida,1975:xiii)。即使在漢語和英語兩種差異較大的語言之間,也存在著大量語義相符的詞語。漢語和英語的一些合成詞在其結(jié)構(gòu)和意義方面也十分相似,如陽光:sunlight;頭痛:headache;后院:backyard等。一些英語詞的來源和漢語字的來源也很一致,例如continent,這個詞由con-,-tin-,-ent三部分構(gòu)成,con-表示“共同、一起”,-tin-表示“支撐”,-ent表示“人”或者“物”。我們知道,地球上百分之七十一是水,水中的“共同支撐起來的東西”便是“大陸、洲”,而我們漢語中的“洲”也是這么來的,“洲”所表示的意思就是“水中的陸地”;又如,pneumonoultramicrosco picsilicovolcanocon -sis,這個單詞雖然長,但看一下它的組件,其實不難知道它的意思:第一個成分pneumono-是lung(肺)的意思;第二個成分ultral-是個前綴,意思是“超”;第三個成分microscopic是“顯微鏡的、細微的”的意思;第四個成分silico代表silicate(硅酸鹽);第五個成分volcano代表的是volanic(火山似的[指疾病發(fā)作時猛烈的程度]);第六個成分代表希臘詞conis或konis(dust塵埃);第七個成分-osis是個表示疾病的名詞后綴,我們把各個組成部分的意思加起來,就知道這個單詞的意思了,即硅酸鹽沉著病,肺塵病(一種礦工易感染的病)。然而,除了這部分語義相符的詞語外,漢英兩種語言之間還存在著許多看似相同、實際有別的假語義相符詞句。在翻譯中,這種看似相同,實則不同的詞句是不可能實現(xiàn)源語與目的語共處的,我們把翻譯中這種看似相同實則不同的現(xiàn)象,叫做翻譯中的形式與語義不相容(incompatibility)。相容,即不矛盾,能共存,相配;不相容即矛盾,不能共存,不相配。翻譯實踐中,這種形式與語義不相容性很有欺騙性,往往導(dǎo)致許多詞句的誤譯。例如,“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倫敦?!狈g成“The story takes place in London.”;“我們享受公費醫(yī)療?!狈g成“We enjoy free medical care.”;“我們的當(dāng)務(wù)之急是要深化改革?!狈g成“To deepen reform is the most urgent task.”單從語法上看,以上三個譯文似乎無可挑剔,但在語義上存在著不相容問題,英美專家憑他們的直覺不約而同地判定上述句子為典型的中式英語例證,應(yīng)作如下修正:1)The story is set in London.2)We are entitled to free medical care.3)To deepen our commitment to reform is the top priority.(陸國強,2012:2-3)因此,我們認為,對于翻譯中形式與語義不相容這一問題的探討,是十分必要的。

    國外首先提出形式與語義不相容性的學(xué)者是語言學(xué)家利奇,他是在1983年出版的《語用原則》一書中提出這一問題的。國內(nèi)對這一問題首先進行研究的是陸國強,他在1999年出版的《英漢和漢英語義結(jié)構(gòu)對比》一書中,用較大篇幅討論了搭配意義不對稱的問題。李永平、黃媛媛(1999:27-28)曾發(fā)表過《形式與語義的不相容性及其修辭特點》一文,談到了形式與語義不相容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認為形式與語義的不相容性在特定的語境中會產(chǎn)生言外之意,必須從語言的深層結(jié)構(gòu)上去探討邏輯語義配價。李秀梅(2005:26)根據(jù)美國語言學(xué)家格萊斯著名的會話含義理論中的合作原則之四準則,就形式與語義不相容的語用效果進行分析。

    根據(jù)翻譯實踐,我們將翻譯中形式與語義不相容問題歸納為四種類型。通過對這四種類型的剖析,我們便能全面了解這一問題所呈現(xiàn)出的各種情形、內(nèi)容及成因,從而達到在翻譯實踐中避免形式與語義不相容產(chǎn)生的目的。

    1.理性意義不對稱

    理性意義(Conceptual Meaning)也就是概念意義。

    Leech是對語義有深入研究的權(quán)威,他所劃分的理性意義也就是概念意義,比漢語中的概念意義狹窄。它只包含外延的內(nèi)容,而不包括內(nèi)涵的內(nèi)容。他用對比原則和結(jié)構(gòu)原則對詞語和句子進行概念意義的分析,例如他根據(jù)對比原則把woman分析為包含了+HUMAN-MALE+ADULT這幾個特征,而boy可以被劃分為+HUMAN+MALE-ADULT,這樣就可以區(qū)別開來(束定芳,2002:62)。這樣的分析,有助于弄清每個詞語或句子的精確語義,在應(yīng)用該詞語或句子的時候,尤其是在進行翻譯的時候,不至于出現(xiàn)概念意義的擴大、縮小或完全不對應(yīng)。同時,Leech(1974)認為自然語義層有其本身與句法結(jié)構(gòu)相對應(yīng)的成分,這種語義結(jié)構(gòu)與數(shù)學(xué)家及哲學(xué)家所建立的符號邏輯系統(tǒng)大致相對應(yīng),可見語義概念系統(tǒng)對人類各種語言來說基本上是共同的。

    對源語與目的語似乎對應(yīng)的兩個詞的理性意義理解不透徹,往往造成形式與語義不相容。根據(jù)多年的教學(xué)經(jīng)驗,我們發(fā)現(xiàn)學(xué)生在翻譯中很容易出現(xiàn)這種理性意義不對稱的錯誤,現(xiàn)將學(xué)生最常見的理性意義不對稱翻譯例子列表如下:

    源語誤譯正譯密碼*secretcodepassword口水*mouthwatersaliva大片*bigmovieblockbuster蝴蝶結(jié)*butterflyknotbow長鏡頭*longlenszoomlens方便面*convenientnoodlesinstantnoodles隱形眼鏡*invisibleglassescontactlenses拳頭產(chǎn)品*fistproductknockoutproduct新聞自由*freedomofnewsfreedomofpress買一贈一*Buyone,presentone..Buyone,getonefreebusybody:*忙人愛管閑事的人saltwater*鹽水海水infamous*不著名的臭名昭著的do-gooder*做好事的人空想社會改革家capitalidea*資本主義思想好主意drawingroom*畫室客廳morningglory*晨光牽?;╟onfidenceman*信得過得人騙子Spanishathlete*西班牙運動員吹牛的人

    (陳宏薇等,2012:74;楊菲,2008:61:成昭偉等,2011:49)

    這類例子不勝枚舉。

    從語用學(xué)的角度看,一個詞可分為表層和深層,其表層表達的是概括的意義,深層表達的是聯(lián)想的意義。因此,大部分詞都不只有一個實際的意義,這是詞語固有的特性。在實際應(yīng)用時,根據(jù)不同的情景,會產(chǎn)生出特殊的作用和效果,例如“An Englishman’s house is his castle.”的表層意義是“英國人的家是獨立王國。”,其深層含義是“未經(jīng)許可,不得入內(nèi)?!庇秩纭癐t does not follow from my ignorance of the fact that I was entirely indifferent.”原譯:“我漠不關(guān)心并不是由于我對那事實全然不知而來的”。(《英語一日一題》,香港版,p.97/98)“follow from”確實有“從……而來”的意思,但在“it follows from…that”這個句型里,follow from 作“從……可知”、“從……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解。It是先行詞,充當(dāng)形式主語,“that-clause”是主語從句,表示結(jié)論的內(nèi)容,“it does not follow(from…)that”則表示“不能(由……)得出……的結(jié)論”。改譯“不能因為我對這件事一無所知,就說我對它漠不關(guān)心”。

    這種不相容類型中,有一類句子要特別引起注意。下面以“It is a wise father that knows his old child.”為例進行分析。此句原譯為“只有聰明的父親才會知道自己的兒子。”這句譯文選自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的出版的《莎士比亞全集》,譯者是我國研究與翻譯莎士比亞戲劇的著名專家。然而,該譯是形式與語義不相容問題的一個代表,類似的錯誤在一些詞典中也出現(xiàn)過不少,如“It is an ill wind that blows nobody any good.”譯為“使人人遭殃的風(fēng),才是惡風(fēng)”。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主要是譯者把句子的that-clause當(dāng)作一般的定語從句去譯,結(jié)果只能在表面意思上兜圈子,譯來譯去,距原義總有一步之遙,未能將譯文歸納、升華,使之凝結(jié)一句發(fā)人深思的真理,同時又保留諺語幽默雋永的特色。其實,這種句型的翻譯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采用反詰的方法即可完成,例如“It is a good horse that never stumbles.”直譯為“決不會失蹄的馬那才叫好馬?!狈丛懀骸澳挠心??/可能嗎?”改譯“再好的馬也會失蹄?!边@種句子誤譯的原因,在于譯者的思維僅僅停留在第一個階段,即表層意義上。那么,套用這種譯法,我們可將“It is a wise father that knows his old child.”翻譯為“再聰明的父親也未必了解自己的兒子?!保瑢ⅰ癐t is an ill wind that blows nobody any good.”翻譯為“再壞的風(fēng)也會給一些人帶來好處?!薄?/p>

    2.情感意義不對稱

    情感意義(Emotional Meaning)即語言的表情功能。語言除傳遞信息以外,還要表達說話人或作者對所講事物與聽者、讀者的態(tài)度,也就是表達感情。漢語中的“干部”和“當(dāng)官的”這兩個詞,其概念意義完全一樣,但感情色彩不一樣,前者是中性的,有時甚至還帶有褒義,但后者顯然帶有一種貶義。再如下面兩個句子:a.They chucked a stone at the cops, and then did a bunk with the loot.b.After casting a stone at the police, they absconded with the money.a句帶有較強的俚語色彩,很可能出自一個犯罪嫌疑人之口,而b句則較正式,可能是一位警長說的話。翻譯時,對詞的情感意義的理解不透徹,也通常會導(dǎo)致形式與語義不相容。例如:

    1)農(nóng)民(*peasant):農(nóng)民在漢語中是一個中性詞語,而peasant在英語中具有貶義,喻指粗魯無教養(yǎng)的人,因此將“農(nóng)民”譯為同樣是中性詞的farmer更為恰當(dāng)。

    2)宣傳(*propaganda):漢語中“宣傳”的意思是向大眾講解說明、進行教育,而英語中看似對應(yīng)的propaganda一詞具有“欺騙性的宣傳”這一貶義,為了避免造成誤解,用popularize來翻譯“宣傳”更為貼切。

    3)價廉物美(*cheap and good):cheap一詞常使人聯(lián)想到價格低廉的劣質(zhì)產(chǎn)品,而economical則具有“實惠、劃算”的聯(lián)想意義,因此,“價廉物美”這一褒義詞應(yīng)改譯成economical and good或nice and inexpensive。

    4)你紅光滿面(*Your face is very red.)中的紅色具有“身體健康、精力充沛”的蘊涵意義,而在英語中如果形容一個人的臉很紅,其蘊涵就是“不好意思,處于窘境”。為避免由于蘊涵意義不同而帶來的誤解,此句宜改譯為You look so healthy and full of pep.

    5)Deng Xiaoping is a man of the day.應(yīng)譯為:鄧小平是當(dāng)代偉人!

    6)The girl said,“Last night my father came home very late, dog-tired.”原譯:女孩說:“我爸爸昨晚回來得很晚,他很疲憊?!边@句話中其實應(yīng)該含有女兒對父親的憐愛的情感意義,所以翻譯時要譯出感情色彩。改譯:女孩說:我爸爸昨晚很晚才回家,太辛苦了!

    7)He Long, one of the founde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led many battles during the Chinese Civil War and Anti-Japanese War.應(yīng)譯為:賀龍元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期間,領(lǐng)導(dǎo)過許多次重要戰(zhàn)役。

    在一篇暴露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德國納粹分子在波蘭奧斯威辛(Auschwitz)集中營里用毒氣殘酷屠殺猶太人和戰(zhàn)俘的材料中,有這樣一句話: 8)SS guards then shoved each prisoner in the direction the doctor had indicated.

    有人把它譯成:

    “希特勒的黨衛(wèi)軍按醫(yī)生所指的方向把犯人推過去?!?/p>

    把prisoner譯成“犯人”是不妥當(dāng)?shù)摹T渲械膒risoner根據(jù)上下文,顯然是指那些被納粹分子逮捕的無辜猶太居民和戰(zhàn)俘,他們不是犯了什么罪的人,所以prisoner一詞在此句中的譯文應(yīng)是“被監(jiān)禁者”。

    9)While facing foreign pressures, China was also weakened by social unrest which resulted from a great increase in population and inadequate farmland.This led to peasant uprisings.The most serious one was the Taiping Rebellion, led by Hong Xiuquan.The rebellion was one of the most destructive unrest in history, taking as many as 30million lives.

    中國面臨外患的同時,又因人口大增和耕地不足引起社會動蕩,國力減弱,農(nóng)民起義此起彼伏。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洪秀全領(lǐng)導(dǎo)的太平天國運動。這是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農(nóng)民起義,三千萬人為之付出了生命。

    可以看出,原文作者對太平天國運動持保留或否定態(tài)度,用一些中性詞或貶義詞來作描述,如“uprising”(起義)、“rebellion”(造反、叛亂)、“the most destructive”(最具破壞性的、毀滅性的)等。譯者根據(jù)我國普遍持有的政治歷史觀、按照我國的政治語境進行了翻譯(束定芳,2002:24;陳宏薇、李亞丹,2012:75;張培基、喻云根、李宗杰、彭謨禹,2008:16;方夢之、毛忠明,2014:49)。

    情感意義不對稱,還表現(xiàn)在口吻的傳譯上。翻譯活動在傳遞原文意義的同時,口吻作為原文的態(tài)度意義自然不可小覷。例如,英語的現(xiàn)在進行時并非僅僅具有表達時間的功能,更是別具口吻意味。如:

    10)He is always thinking of how he could do more for the people.

    他總是考慮如何多為人民做事。(表示贊揚)

    11)He is constantly leaving his things about.

    他老是亂放東西。(表示討厭)

    12)Why would you be driving a car if you were drunk?

    你喝醉了酒為什么還要開車呢?(表示責(zé)備)

    口吻多種多樣,主要有擬人、幽默、諷刺、強調(diào)、憤恨、驚訝等。英譯時,為了正確傳遞原文口吻,譯者采用最多、最有效的做法之一是補償,即增詞。這主要是因為漢語是借助詞匯手段表意的語言,增詞法自然就成為我們傳遞口吻不可或缺的手段。

    13)He jumped on me when he learned that I made a report about his wrong doings.

    聽到我報告了他這些不良行為,他竟然對我大發(fā)雷霆。

    13)譯文中增加了“竟然”一詞,以傳遞原文口吻(張大群,2011:94-95)。

    英國詩人John Dryden給亡妻寫的墓志銘:

    Here lies my wife: let her lie!

    Now she’s at rest,and so am I.

    對句中長元音與雙元音的詞語占據(jù)絕對主導(dǎo)以及行文中標點符號的頓歇作用,大大舒緩了對句表情達意的節(jié)奏,由此傳遞出徐緩、靜思、深情、關(guān)切的口吻。這樣解讀符合作者當(dāng)時的心境,也符合通常寫作墓志銘的情態(tài)。就此對句,有人譯為:

    這里躺著妻:讓她躺這里!

    現(xiàn)在她安息,我也可休憩。(黃杲炘,2012)

    誦讀譯文,頗感急切局促,傳遞出的口吻仿佛是總算擺脫了生活累贅后的暢快感,這與原作的口吻及其語境出入較大。張保紅將其改譯為:

    這里躺著我的妻子,讓她靜靜躺在這里!

    現(xiàn)在她已悄然安息,我也在此悄然休憩。

    改寫的譯文基于原文的整體語言效果,通過選擇性顯化(optional explicitation)的方法將原文潛在的語義內(nèi)涵提升至譯文表體(如靜靜地、悄然地),將原譯與上下兩行6頓改為8頓,并使行尾頓音數(shù)改為雙音頓,這樣取得了較為和諧、舒緩的節(jié)奏,再現(xiàn)了詩人對失去妻子深情哀思、生死相守、愛之深切的口吻(張保紅,2015:78)。

    3.社會意義不對稱

    社會意義(Social Meaning)是語言所表示的關(guān)于這個詞或這段語言的社會環(huán)境的意義。

    同一種語言中文體有不同的側(cè)面和層次,我們通過這些不同的側(cè)面和層次的辨認來對一個語段的社會意義進行“解碼”,人們可以從一些詞或發(fā)音分析出說話人所生活的地理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也可以根據(jù)語言或其他特征了解講話人和聽話人之間的社會關(guān)系。比方說,我們一般人說“饅頭”,但某類專家會把它說成“發(fā)酵面團在水蒸氣作用下形成的可食膨化物”,讓做饅頭的師傅都無法聽懂?!按驀娞纭北会t(yī)學(xué)專家稱為:“鼻內(nèi)黏膜受到刺激性氣體作用而產(chǎn)生的急促發(fā)聲現(xiàn)象”。從這些話語中,我們可以判斷說話人的職業(yè)、身份等社會關(guān)系。但是,翻譯時如果沒有把詞語的社會意義處理恰當(dāng),就會引起語義不相容。請看例子:

    14)At long last I am able to say a few words of my own.

    如果是口語體,可以譯為:“我終于可以說幾句我心里的話”,而書面語體則可譯為:“本詔書簽署者能以一己之愿陳述原委之時機終于來臨”。

    15)I’m up to my neck in your bullshit.

    你把我害得好苦??!

    這個譯文看似正確,但實際上與原文不相配。原文是美國大兵說的粗話,所以,譯文應(yīng)盡量保持原文的粗俗意味,可以譯成:“你讓我倒他媽的八輩子邪霉了”,這樣語句才與原文保持一致。

    16)“I kep it from her arter I heard on it,” said Mr.Peggotty, “going on nigh a year.We was living then in a solitary place, but among the beautifullest trees, and with the roses acovering our Bein’ to the roof…”

    “我聽到那消息以后”,辟果提先生說道,“瞞了她差不多一年。我們當(dāng)時住在一個僻靜的地方。周圍有十分美麗的樹,屋頂上有薔薇花……”

    這樣的譯文當(dāng)然很通順,但并不忠實于原作的語言,有礙于譯文中再現(xiàn)辟果提的神態(tài)。辟果提是英國小說家狄更斯所著《大衛(wèi)·科波菲爾》中的人物,此人沒有文化,說話不規(guī)范,上引寥寥數(shù)語中就有不少用詞和句法的毛病。為了譯文的語義與源語保持一致,譯者應(yīng)采取各種措施盡可能地如實傳達辟果提的不通順語言,可以譯成“那時俺聽了消息后,”辟果提先生說:“瞞著她快一年了。俺們那時呆的地方挺背,前后八方的樹林子說不出的最漂亮,屋頂盡是薔薇花兒……”(張培基、喻云根、李宗杰、彭謨禹 ,2008:8-9)

    17)Bill would hit the streets, knocking on every single door, telling himself,“The next customer will say Yes.”The key is, Bill believes they will all say yes eventually.

    原譯:比爾游走于街道,敲開每一扇門,并不斷地告訴自己:“下一個顧客將會說‘是的’。”比爾相信所有的顧客最終都會說“是的”。

    改譯:比爾游街串巷,挨家挨戶地敲門,還不住地給自己打氣:“下一個顧客將會說‘要的’?!北葼栃睦锉P算,接下來的所有顧客最后都會說“要”的。

    對比原譯和改譯,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原譯在對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傳達上并沒有什么錯誤,但是改譯通過一些口語化的詞語,更加生動地再現(xiàn)了比爾這個人物,從而使譯文的語義與原文的意義保持一致。

    18)There was much traffic at night and many mules on the road with boxes of ammunition on each side of their pack—saddles and gray motor trucks that carried men, and other trucks with loads covered with canvas that moved slower in the traffic.

    原譯:晚上交通甚繁,有許多騾子走過,鞍子馱著軍火箱子,灰色的摩托貨車裝著人,此外,還有一些裝貨的貨車,上面用帆布蓋著,走起來慢一點。

    原文是海明威的《永別了,武器》中的一段描寫戰(zhàn)爭場面的文字,原文中的“man”指的是“士兵”,而“l(fā)oads”則為軍用物資,即“輜重”,而traffic是“運輸”,而非車來人往的“交通”。原譯只是用很常見的漢語對應(yīng)詞來翻譯這些詞,沒有再現(xiàn)出戰(zhàn)爭的氛圍,而“市井氣”卻大大增加。

    改譯:夜間,這里運輸繁忙,路上有許多騾子,鞍子的兩側(cè)馱著彈藥箱,灰色的卡車上坐滿了士兵。還有一些輜重車輛,用帆布蓋著,在路上慢慢地行駛著。

    (呂俊、侯向群,2002:301-302;傅敬民、張順梅、薜清,2005:171)

    19)There’s no pot so ugly it can’t find a lid.

    罐兒再丑,配個蓋子不發(fā)愁。

    這是拉丁美洲地區(qū)人民熟悉的一條諺語,它的含義是“姑娘無論多么丑也能配個漢子”,如果譯成“沒有丑到配不上一個蓋子的罐子”,讀來未免平板滯重。譯成“罐兒再丑,配個蓋子不發(fā)愁”,意韻合拍,簡潔明快,風(fēng)趣雋永,才符合諺語洗練睿智的風(fēng)格。(張培基等,2008:17)

    4.搭配意義不對稱

    搭配意義(Collocation Meaning)是由一個詞從它相結(jié)合的其它詞的意義所獲得的各種聯(lián)想構(gòu)成的。在翻譯中,由于搭配不當(dāng),會產(chǎn)生大量的形式與語義不相容的譯語。譯者只有真正掌握漢英兩種語言,熟悉其固定的詞語搭配模式和地道的表達習(xí)慣,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因搭配不當(dāng)導(dǎo)致的誤譯。請看譯例:

    假花:artificial flower; 假牙:false tooth

    假唱:lip-synch; 假鈔:counterfeit money

    假酒:adulterated wine; 假新聞:pseudo-event

    “假”在以上例子各詞中都具有“不真實”之意,是“真”的反義詞。但在翻譯時如果一律用fake或是false來對譯,就不符合英語的搭配習(xí)慣。

    詞與詞或詞與短語之間可否搭配是個非常復(fù)雜的問題,有的語體不同而不能搭配,例如不能說“*He mounted his gee-gee.”(他跨上小馬)有的是因在概念語義學(xué)的層次上沒有共存性,比如說“*The donkey ate silence”(驢吃了沉默)就不能被人接受。還有的是語法問題,例如在*He frightened that he was coming.和*He elapsed the man.兩個句子中,frightened后面不能有以that引導(dǎo)的從句,而elapsed是不及物動詞,所以不能有賓語。根據(jù)目前的研究,我們可以說有四種搭配的限制條件。一種完全取決于相互搭配的詞義,也就是搭配要合邏輯,例如我們可以說He was justly proud.但一般不說*He was justly arrogant.我們說That was an inspiring story.但不宜說*That was an inspiring fabrication; 第二種取決于搭配的范圍,即一個詞可能與一組有一些共同的語義轉(zhuǎn)義的詞一起使用。比如我們可以說The rhododendron died, 但不能用passed away來取代died; 第三種可以說是“真正的”搭配,既不取決于意義,也不依賴于范圍,例如rancid同bacon或butter的搭配,addled同brains或eggs的搭配,即屬于這種類型;第四種是不合邏輯的習(xí)慣搭配,例如漢語中“用心想”,“打掃衛(wèi)生”就屬于這類搭配,英語中To have one’s heart in one’s mouth(非常吃驚),To wear one’s heart on one’s sleeve(十分坦率,感情容易激動),To cry one’s eyes out(痛哭)也都屬于這類搭配,按它們的字面意義顯然是不合邏輯的。有些詞在一些特殊搭配中含有特定的意義,比如可以用“abnormal”或“exceptional”來形容氣候反常,兩者沒有什么差別,但用來形容小孩時就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指“不正?!?,后者則指“不尋?!保疤貏e好”。

    中國人學(xué)英語時往往會犯由搭配不當(dāng)導(dǎo)致的語義不相容的毛病,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對講英語的民族習(xí)慣表達方法不熟悉,這種用漢語思維套譯的英語搭配是我們需要下工夫加以更正的。如,學(xué)習(xí)英語知識,很多人會譯成learn a knowledge of English,正確譯法為acquire a knowledge of English/has a knowledge of English;恢復(fù)經(jīng)濟,錯誤譯法:recover the economy,正確譯法:reconstruct the economy;搞垮身體,誤譯:injure one’s body,正譯:injure one’s health;打掃房子,誤譯:sweep the house,正譯:clean the house;價錢太貴,誤譯:The price is too expensive.正譯:The price is too high.; 根據(jù)他的意見,誤譯:according to his opinion,正譯:in his opinion等等。

    Leech(1974)指出,搭配意義不像意義的其他類型具有普遍化性質(zhì),它只是個體詞的一種特異性質(zhì),用意義的其他類型無法解釋時,才求助于搭配意義這個特殊范疇。搭配意義的這一種特殊性給我們提高表達能力增加了困難,所以有一本較詳盡的搭配詞典是十分有益的。

    5.結(jié)語

    以上我們分析了翻譯中形式與語義不相容的四種主要類型,目的是通過這種分析讓譯者能夠了解形式與語義不相容的各種情況,從而有意識地在翻譯實踐中加以注意,盡可能避免這些語義不相容的翻譯錯誤的出現(xiàn),從而譯出地道的譯文。在特定的語境里,理解一個詞、一個語段或一個語篇的含義,往往不僅要靠語言知識,即對原語理解的深度,有時還要靠社會歷史知識,甚至還要發(fā)揮一點想象力(毛榮貴、范武邱,2003:146)。翻譯中的形式與語義不相容問題,是一個十分現(xiàn)實的問題,也是一個十分復(fù)雜的問題,本文對該問題的探討只是個開頭,期冀引起專業(yè)人士對該問題的關(guān)注。

    Leech, G.1974.Semantics[M].Penguin.

    Nida, E.A.1974.LanguageStructureandTranslation:Essays[M].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陳宏薇、李亞丹,2012,《新編漢英翻譯教程》(第二版)[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成昭偉、張思永,2011,翻譯“假朋友”詳論[J],《遼寧工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4)。

    方夢之、毛忠明,2014,《英漢——漢英應(yīng)用翻譯綜合教程》(第二版)[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傅敬民、張順梅、薛清,2005,《英漢翻譯辨析》[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黃杲炘,2012,《譯詩的演進》[M]。上海: 上海譯文出版社。

    李秀梅,2005,形式與語義不相容的語用效果分析[J],《山東外語教學(xué)》(4)。

    李永平、黃媛媛,1999,形式與語義的不相容性及其修辭特點[J],《福建外語》(3)

    陸國強,2012,《思維模式與翻譯》[M]。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呂俊、侯向群,2001,《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毛榮貴、范武邱,2003,《英漢翻譯技巧示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xué)出版社。

    束定芳,2002,《現(xiàn)代語義學(xué)》[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楊菲,2008,警惕翻譯的“假朋友”[J],《福建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6)。

    張保紅,2015,文學(xué)作品中口吻的傳譯[J],《外國語文研究》(3)。

    張大群,2011,口吻——譯者不可忽視的言外之意[J],《晉中學(xué)院學(xué)報》(2)。

    張培基、喻云根、李宗杰、彭謨禹,2008,《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劉 揚:湖南第一師范學(xué)院外國語學(xué)院教授)

    通訊地址::410205 湖南省長沙市楓林三路1015號

    *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全球化語境下譯者的文化自覺研究”(項目號:15YBA106)的階段性成果。

    H059

    A

    2095-9648(2016)04-0016-06

    2016-03-28

    猜你喜歡
    原文譯文語義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語言與語義
    譯文摘要
    讓句子動起來
    I Like Thinking
    “上”與“下”語義的不對稱性及其認知闡釋
    認知范疇模糊與語義模糊
    嘗糞憂心
    賣身葬父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东乡| 图们市| 蓬安县| 临清市| 凌云县| 赤壁市| 民乐县| 南汇区| 海口市| 清丰县| 密云县| 临西县| 昌平区| 临汾市| 沙雅县| 合作市| 扬州市| 武定县| 新泰市| 博罗县| 瓮安县| 寻甸| 商水县| 陇西县| 确山县| 偏关县| 广平县| 绥芬河市| 崇义县| 濮阳市| 安国市| 平昌县| 林周县| 平原县| 云浮市| 边坝县| 班玛县| 肇州县| 永丰县| 巴南区| 麦盖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