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衛(wèi),劉 娜
(1.山東外貿職業(yè)學院 國際交流與合作處,山東 青島 266100;2.山東外貿職業(yè)學院 公共英語部,山東 青島 266100)
?
基于網絡學習平臺的學習風格對高職英語寫作行為的影響研究
崔 衛(wèi)1,劉 娜2
(1.山東外貿職業(yè)學院 國際交流與合作處,山東 青島 266100;2.山東外貿職業(yè)學院 公共英語部,山東 青島 266100)
以318名山東省高職學生為對象,通過調查問卷和訪談兩種形式,對其網絡學習平臺的學習風格和寫作行為的關系進行調查研究,利用SPSS23.0對統(tǒng)計數據進行了分析,闡釋了高職學生英語寫作行為的共性及個性,提出學習風格為英語寫作行為提供導航,并為建立學習風格模型提供事實根據。
網絡學習平臺;學習風格;英語寫作;風格模型
大數據時代,以網絡平臺進行英語寫作教學已具有一定規(guī)模并已成為一種趨勢。而英語寫作的成績與學生的學習行為有關,也與其學習風格有關。不同的學習風格會影響其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本文以定性定量的研究方式來了解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風格對英語寫作行為的具體影響。
學習者風格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人們對認知風格研究的深入。由于其特定的教學視角,許多學者把學習風格看作對教學行為管理的一個重要因素(Cheninai, 2002; Reid,2005; Burnett, 2005)。20世紀80年代Dunn夫婦比較系統(tǒng)全面地研究了學習風格的分類,后來的研究者(Riding& Rayner 1999)又將其總結為四類:環(huán)境類、情緒類、社會性和生理性。我國學者根據其性質和表現形式將其歸納為三類:感知模式、認知模式和情感性格模式。
從目前的研究來看,學習者風格涉及感知、認知、情感和行為等諸多方面。正如有的學者認為,學習風格是認知和交際的模式,學習風格是認知風格應用的一個方面(Scarcella, 1990;譚頂良,1995)。
學習風格是學習者的一項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具有穩(wěn)定性和獨特性。目前實證研究也證明了學習風格與外語成績有顯著相關(Hermman,1996;劉潤清,吳一安2000; Chen,2004等)。
鑒于當前大數據時代,學習風格對大學生英語學習存在特別影響,該文從實證的角度研究高職學生的學習風格與網絡平臺的英語寫作之間的關系。特提出如下假設:
1.高職學生的學習風格與英語寫作行為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
2.學生學習風格與學習效果和英語寫作成績存在顯著性差異。
2.1 研究對象
參與調查的對象是山東外貿職業(yè)學院的學生。該校學生全面通過批改網(網絡寫作平臺)進行英語寫作教學。該調查通過網絡問卷,在19個班級中發(fā)放問卷,共有318人參與。山東外貿職業(yè)學院是以文科為主的商科學院,所以女生比例較高。參與調查的學生中80%以上是女生。
表1 基本信息描述統(tǒng)計
2.2 調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量表是在Kolb學習風格量表(LSI)和Dunn & Dunn夫婦的學習風格量表基礎上,根據高職學生的現狀制作的學習風格量表。本量表共24題,包含學習風格的三種分類、九種模式,其中感知學習風格分為視覺型、聽覺型和觸覺型;個性學習風格包括外向型和內向型;認知學習風格分為分析型、整體型、場獨立型和場依賴型。調查問卷采用里科特五級記分制(1—5 Likert Scale),被試者在每個題項后的五個分級中任選一個代表該題項與自己實際狀況相符合的程度,如1=完全符合,2=比較同意,3=不清楚,4=不同意,5=完全不同意。筆者先在自己的兩個班級(共112人)中進行預測,回收問卷98份,可靠性分析Cronbach's Alpha系數是0.743,說明信度較高,符合調查目的。通過因子分析對問卷進行結構效度分析,結果如下:
表2 KMO and Bartlett's Test
該調查的KMO值為0.619>0.5,表示因子分析的效度還可以。巴萊特球形檢驗P<0.001,表明提取最少的因子能解釋大部分的方差,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然后根據批改網上學生的寫作情況,從高分和低分的學生中選取20名學生進行訪談,了解其具體的學習風格和寫作行為特點。
2.3 數據的收集與分析
問卷采用的是電子問卷,于2016年2月至3月使用問卷星平臺,為鼓勵同學們的參與,以微信紅包的形式在本校學生中發(fā)放,每人只有一次機會,多次無效?;厥沼行柧?18份,后利用SPSS23.0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相關分析。
3.1 描述性數據分析
對9種類型的學習風格進行了正態(tài)分布檢驗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如表3所示。
根據以上的描述性統(tǒng)計,發(fā)現9種學習風格偏態(tài)值和峰值的絕對值都小于2,說明這些學習風格的數據都呈現正態(tài)分布。而外向型和整體型的學生學習風格標準差大于1,說明只有這兩種離散程度較大。我們結合訪談來分析受試者學習風格的整體情況。
在感知學習風格中,視覺型的平均值最低,聽覺型的平均值其次,觸覺型的平均值最高,說明大部分受試者傾向于視覺型學習風格。體現在英語寫作學習上,他們表現為更認可看圖片、看視頻了解意思,傾向于記要點、劃重點,其次希望通過聽說和討論記住要點,對于觸覺型的活學活用、學以致用的學習方式意識比較薄弱。
在個性學習風格中,外向型的平均值大于內向型,且都大于2,說明大部分受試者在英語學習中不屬于外向型學習風格。訪談中也發(fā)現該校學生在與人英語交流中比較拘謹,主要擔心自己詞匯量不夠、語法錯誤等,思維拓展不開。
在認知學習風格中,其平均值都大于2,離散度都在1的附近,說明學生一般兼有整體型和分析型、場獨立和場依賴型的學習風格,但都比較薄弱。在訪談中發(fā)現,英語寫作得分高的同學分析和概括能力更強,句法表達能力強,能較好地理解和表達要寫的內容,場獨立型更明顯一些。而得分低的同學局限于單詞或語法的表達,更希望老師給出一些標準句型來提高成績,多屬于場依賴型。
表3 學習風格描述統(tǒng)計結果
表4 學習風格與年級和性別的相關性分析
注:**.在 0.01 級別(雙尾),相關性顯著。*.在 0.05 級別(雙尾),相關性顯著。
3.2 相關性分析
從表4中可以看出,年級與視覺型、聽覺型、觸覺型、外向型和場獨立型的學習風格呈現負相關,說明越是高年級的學生感知學習風格越弱,在英語寫作中越保守,屬非外向型和非場獨立型。與學生的訪談中得知在大一英語課學習中偏向討論和視聽說,而從大一下學期開始要準備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學生更趨向于應試的寫作模式,偏向于寫作模板的記憶方式。
性別與外向型、整體型和場獨立型呈正相關。在英語寫作的學習中,女同學更傾向于向外界求助,多與別人英語交流,在寫作中能同時注意語法與內容,并把握整體的寫作要求。
通過對受試者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發(fā)現高職學生的英語寫作行為與學習風格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
受試者普遍傾向視覺型的學習風格,更愿意通過圖片等形式來理解內容、做出表達。但寫作成績比較高的受試者其寫作行為更為積極,觸覺型學習風格突出,更愿意付諸于行動。英語寫作屬于英語學習中比較高的一項要求,內向型的學習者一般都為了應試而學習,動力不足。再加上高職學生基礎普遍較低,所以對英語寫作普遍有畏難情緒。班級成績高的同學基本都是外向型的學習者,他們對英語寫作有興趣,也喜歡借助與他人交流互動或影視材料拓展自己的思維。在學習風格的認知方面,受試者差異不是很大。但成績高的學生會利用自己的學習風格特點來增加自己的語言知識,偏向于場獨立型的學習風格。
學習風格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主要是外界對個體的影響不大,但對于個體自身而言,它們還是會隨著學習目的和動機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對于學生而言,如同諺語所說,自助者天助之,只有自己真正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優(yōu)勢的學習風格加上外力的作用才會真正起作用。對于教師而言,了解所執(zhí)教學生的學習風格,會更好地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能力。
本研究只是一個??圃盒5膫€案分析,未來的研究還需增加受試者的樣本規(guī)模和層次,以期從更廣泛的意義上了解學生的學習風格和學習行為的關系,為建立學習者風格模型提供實證基礎。
[1] Burnett, N. Leadership and SEN: Meeting the Challenge in Special and Mainstream Settings[M]. London:David Fulton,2005.
[2] Dunn, R.& Dunn K. The Learning Style Inventory [M].Lawrence, KS: Price Systems,1975.
[3] Hermann, N.The Whole Brain Business Book [M]. New York: McGraw-Hill, 1996.
[4] Reid,G.Learning Styles and Inclusion [M].London:PCP,2005.
[5] Riding, R J. & Rayner, S. Cognitive Style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Understanding Style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and Behavior [M]. London: D. Fulton Publishers,1999.
[6] Scarcella R. Teaching Language Minority Students in the Multicultural Classroom [M].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1990.
[7] 劉潤清,吳一安.中國英語教育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8] 譚頂良.學習風格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
責任編輯:九 林
2016-10-24
本文系教育部職業(yè)院校外語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基于大數據的高職英語寫作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課題”(編號:GZGZ5414-25)和山東外貿職業(yè)學院2015年度課題“基于網絡的英語自適應學習系統(tǒng)中高職學習者特征模型的構建與實踐”(編號:ky2015-21)階段性研究成果。
崔衛(wèi)(1967—),女,山東即墨人,教授,碩士,研究方向:二語習得與外語教學;劉娜(1977—),女,山東青島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中西文化對比與外語教學。
G431
A
1671-8275(2016)06-00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