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麗
長期以來,在課堂教學中雖然教師教得很苦,學生學得很累,但課堂教學效果依然不理想。思想品德課程標準要求思想品德課教學要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情感體驗、道德生活和人格養(yǎng)成,提高教學實效性。為此,教師需要對思想品德課程的有效教學進行深刻反思和認真研究。
一、走出構建高效課堂的認識誤區(qū)
高效教學是遵循教學活動的規(guī)律,通過師生互動的形式,在教學中高效率地完成預定教學目標,使學生在體驗、感悟、運用知識等各個方面都獲得發(fā)展,取得好的教學效益的教學模式。高效課堂是指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能夠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即要做到效率最大化、效益最優(yōu)化。
敢為人先的不少課改名區(qū)、名校在探索有效教學的課程中提出了建設高效課堂這一命題。毋庸置疑,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突出其主體地位是構建高效課堂所必須的。但是,在當前的高效課堂達標實踐活動中,卻出現(xiàn)了極易陷入的認識誤區(qū)。
1.弱化教師的主導作用。
有些教師過分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為了體現(xiàn)對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走極端,不準備教案,提出問題后就“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隨后分小組討論交流、合作學習、小組長展示交流成果。教師在一旁觀望,放任自流,不停贊賞學生發(fā)言。課堂教學沒有了老師適時收放和糾誤糾偏,缺少了相機指導和總結提升。
“放手”不等于“放羊”。因此,“放羊式”地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是不可取的。教師主導地位不但不能削弱,反而必須加強。首先,教師應把握講解的時機和火候。對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要通過精練、生動、形象的語言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其次,借助多媒體等教學手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化抽象為直觀,幫助學生花費較少時間獲取更大效益。
2.忽略知識體系的構建。
教師教,學生學,歸根結底是讓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此基礎上,才談得上諸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中,不少教師不太注重幫助學生完善知識框架、構建知識系統(tǒng)或體系。學生獲得的知識一盤散沙,零碎無序,這樣的課堂即使學生、教師表現(xiàn)得如何精彩,課堂不一定是高效的,因為表演的成分占較大比重。
3.片面追求課堂的大容量。
就一堂課而言,教師既要面對課堂容量中“量的問題”,還要面對課堂容量中“質的問題”。適度容量的課堂不僅要容得下足夠知識,還要容得下老師對知識的拓展和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及學習過程的引導。課堂上將要傳授多少知識需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為了增加容量,不管有用無用,不分輕重主次,不論深淺難易,一股腦兒地向學生“狂灌”的教學方式勢必會減少師生互動,剝奪學生思考時間。學生也會因信息過于密集、蕪雜,承受不住,接受不了,學起來囫圇吞棗。
二、注重環(huán)節(jié)配合提高教學實效
教師要遵循教育規(guī)律和教學原則,從課前的有效準備、課堂的有效組織、課后的有效練習等環(huán)節(jié)多下功夫提高教學實效性。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有效備課必須體現(xiàn)出教學目標清晰、簡明,教法靈活、恰當。教師一定要組織教學語言,增強語言表達的科學性、針對性、準確性,做到清晰精練、重點突出、邏輯性強。講解語言既要符合思想品德學科的“術語”要求,還要明白、確切、合乎邏輯,不能含糊不清。準確表達每一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準確剖析概念中的字詞涵義,是教學語言準確性的重要標志。例如,在教學《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guī)范》一課時,要向學生準確說明:我國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體現(xiàn),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人民”與“公民”兩個詞語意思截然不同。教學組織各環(huán)節(jié)的安排要盡可能以全體學生的參與為基礎,以個別提問、小組交流、課堂檢測等多種形式來了解大多數(shù)學生學習的情況。課后的有效練習不在多,貴在精。要充分了解學情,因課設計練習,讓學生深刻理解、掌握課堂所學知識,在訓練中思考和解決問題。
思想品德課是一門實踐性、綜合性、人文性、思想性很強的課程,教師只有在教學中多加學習和思考、探索和研究,才能不斷提高教學實效性,實現(xiàn)高效課堂,促進學生更好更快地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