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陸機《文賦》)。精彩的導語無疑會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然“教要有法,但無定法?!睂дZ設計也是如此,方法是千姿百態(tài)的。語文教學的導語設計,往往是需要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文體類型、作家風格、作品的內容以及特定的教學環(huán)境、不同的學生群體而靈活運用的。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摸索,總結了以下幾種導語設計方法。
一、故事引入,增強趣味
針對學生好聽奇聞軼事的心理特點,教師在導入時可以引用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故事趣聞,拓展學生的思路,增強學生的興趣。在學習柳永名作《望海潮》時,我首先講到這首詞曾傳到塞北,金主完顏亮聞聽“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一句,怦然心動,日夜向往江南,便起揮鞭渡江的愿望,北方虎視眈眈的游牧民族從此對中原垂涎欲滴,致使大宋江山不再太平。這則趣聞傳說讓大家頓時興致盎然。又如學辛棄疾詞時,我先向學生講到《射雕英雄傳》中郭靖和楊康取名的來由是為了牢記北宋“靖康之變”的恥辱,大家頓時神采飛揚;又板書對聯(lián)“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讓大家猜一位堪比郭靖的愛國詞人,大家更是興高采烈,學習興趣陡增,課堂教學因此順利展開。正如孔子所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就是最好的老師。
二、以情激情,展示情境
教材中的課文大部分是文質兼美的名篇佳作。設計導語,必須把握文中的情,用充滿激情的言語撥動學生的心弦,激起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沉浸于教師所營造的藝術氛圍里,領悟文本沒有傳達出的信息,從而幫助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文章,使他們與作者之間架起情感共鳴的橋梁。
如郁達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是一篇飽含深情、情文并茂的抒情散文。我這樣引導:秋像一本耐人尋味的書,不管什么時候讀,都別有風味。有人獨立于橘子洲頭,看到的是“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的絢麗壯景,有人登高,感受的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濃濃悲愁,有人傷別,目之所及是“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孤獨凄苦,那么郁達夫筆下的秋又有怎樣一番情致呢?通過古典詩詞渲染濃郁氛圍,能很快將學生帶入課文情境品讀學習中。再如賞讀《雨霖鈴》時,我這樣開場:人生無常,聚散不定,離愁別緒最易觸動詩情,詩詞歌賦中可以想見朋友分別的悲楚不舍、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游子思歸的淚眼愁眉,可以體悟到“黯然銷魂唯別而已矣”的至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抒寫離別之情的名作《雨霖鈴》。這樣的詞句迅疾調動起學生的情緒,將其帶入悲愁感傷的濃郁氛圍中,接下來的賞讀活動就暢通無礙了。
三、布疑設懸,引發(fā)思考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教師不僅應該解決疑難問題,還應該善于提出問題?!耙伞?,往往能使人感到“奇”,激發(fā)人的求知欲。教師在設計導語時,應根據(jù)教材內容,巧妙地布疑設懸,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拓展學生的思維跨度,使學生思而不解,欲罷不能,頓生興趣,從而刺激求知的興奮點。
例如學習散文隨筆《熱愛生命》時,我這樣導入:“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是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人生誓言,在26歲青春華年之際,為保衛(wèi)國土他選擇了犧牲。這是否說明他不珍愛自己的生命呢?讓我們跟隨法國思想家蒙田去領悟怎樣才是熱愛生命吧?!蓖瑢W們在問題的引導下展開思索,進而迫不及待的去文章中找尋作者觀點,從而理解熱愛生命的真正含義,形成積極進取的人生價值觀。學習魯迅的《拿來主義》時,我首先問學生是否喜歡風靡中國的韓劇《大長今》,然后問大家“韓”流來襲該怎么對待,大家議論紛紛爭執(zhí)不下,我因勢利導讓大家看魯迅時如何精彩詮釋的,大家就會帶著問題認真閱讀思考,快速抓住文章中心。
四、解析標題、把握重點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題目,以領會題意和文章重點。標題是文章的眼睛。透過標題,我們可以抓住文章的主題和中心。因此,從標題導入課文,能讓學生迅速抓住重點。如在講賈祖璋的《蘭州六月荔枝丹》時,就可以直接板書課題,引導學生析題:題目交待哪些內容?學生們會很快找到答案:四個內容——這篇課文的說明對象荔枝、荔枝的產地、荔枝成熟期及成熟后的顏色。之后繼續(xù)讓學生思考:課文會介紹荔枝哪些方面的知識?請猜猜。學生議論后可以順勢利導:課文段落很多,但結構很清晰,現(xiàn)在同學們翻開課本速讀課文,思考文章先寫了什么,后寫了什么。這樣的導語設計,不僅潛移默化地把文章理解的重點滲透給學生,而且還會引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使之快速投入到新課文的學習之中。
五、溫故知新、前后有繼
教師依據(jù)溫故知新的教學原則,引導學生回憶舊知識,激發(fā)學生對新知識的探討欲望來導入新課。例如學習林庚的《說“木葉”》時,我首先請學生回顧并背誦杜甫冠絕古今七律的《登高》,然后找出情景交融意境深遠的頷聯(lián)“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接下來啟發(fā)大家:看到“落木”二字你會不會以為是無數(shù)的木頭從天而降?為什么不用“樹葉”或“落葉”意象呢?學生立即舉手發(fā)言,各抒己見,有的利用意象意境和表達情感的緊密關聯(lián)加以賞析,有的結合前一篇課文知識“咬文嚼字”給予品評。大家的學習熱情很快被激起,我也趁熱打鐵,讓大家閱讀課文找出作者觀點進一步學習提高。這樣,由學生已有的知識引出話題,讓他們積極參與其中,使之情緒高漲,課堂就會出現(xiàn)活潑熱烈的教學場景。在此基礎上學習新課,學生自然獲益匪淺。
六、教育技術,輔助渲染
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廣泛使用,利用幻燈、錄音、錄像等電教手段,創(chuàng)設情景,渲染氣氛,導入新課,也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求知欲?,F(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使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內容變成形、聲結合的畫面形式,讓靜態(tài)的審美對象活躍起來,加快美的信息速度,使學生直接受到美感熏陶,引發(fā)求知欲。例如講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就可給學生播放課文配樂朗讀畫面,這樣既能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技能,又能讓學生沉浸在朗讀者所創(chuàng)設的情感氛圍之中。講梁思成的《中國建筑的特征》一文時,考慮到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的距離,可以將一些典型的中國古建筑和外國建筑的圖片制作成幻燈片,通過直觀感受激起探究興趣,既能促成理解又不會顯得枯燥乏味。
特級教師于漪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課文的環(huán)節(jié)。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礎。”精妙的導語融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藝術性于一體。精彩的導入語能撥動學生的思維之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以最佳狀態(tài)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使學生懷著一種迫切期待的心情投入新課,如沐春風,如飲甘露,進入一種美妙的境界。要設計好一篇課文的導語,關鍵取決于教師廣博的知識、敏捷的思維能力和良好的語言素養(yǎng),所以教師要不斷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精心設計、巧妙構思,才能打造出一把與眾不同的金鑰匙,開啟學生智慧之門,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暢游。
參考文獻:
[1]李炳亭《高效課堂22條》山東文藝出版社2009年版。
[2]高榮林《現(xiàn)代教育技術》 蘇州大學出版社 2000年版。
[3]《語文教學論》 南京大學出版社 1989年版。
祝炎萍,教師,現(xiàn)居湖北孝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