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新聞辦)
?
2015年商務工作年終綜述五: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在歐亞地區(qū)積極推進
(商務部新聞辦)
2015年是“一帶一路”建設開局之年,商務部進一步深化與歐亞地區(qū)國家的經貿合作,積極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進程。
一是政策、機制對接迅速。政策對接早、行動快、覆蓋面廣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在歐亞地區(qū)推進的顯著特點。截至2015年12月,商務部與歐亞8國簽署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部門間合作協議,積極落實中俄兩國元首就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達成的重要共識,與歐亞經濟委員會簽署《關于啟動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經貿合作伙伴協定談判的聯合聲明》;推進中哈(薩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戰(zhàn)略對接;積極探討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同俄羅斯跨歐亞大鐵路改造、蒙古國“草原之路”倡議對接合作,打造中俄蒙經濟走廊;與俄遠東發(fā)展部牽頭成立了中國東北地區(qū)和俄遠東地區(qū)地方合作理事會。
二是自貿區(qū)建設和貿易便利化取得突破。商務部與格魯吉亞完成自貿區(qū)協定談判可行性研究,正式啟動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格有望成為歐亞地區(qū)第一個與中方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與歐亞經濟聯盟商定將建立自貿區(qū)確定為長遠發(fā)展目標,并將于近期啟動經貿合作伙伴協定談判工作。在中方推動下,上合組織建立了貿易便利化工作機制,啟動了貿易便利化的制度安排進程。
三是大項目進展順利。一批有影響的互聯互通和產能合作項目相繼竣工,促進了當地民生改善,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開局之年的重要早期收獲。
道路建設方面,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環(huán)湖公路連接線修復、塔吉克斯坦艾尼—彭基肯特高速公路項目竣工,兩國總統(tǒng)出席通車儀式并對項目高度評價;烏茲別克斯坦安格連-帕普隧道、塔吉克斯坦瓦赫達特-亞灣隧道工程進展順利,質量和進度多次受到領導人肯定。
跨境物流運輸合作方面,連云港已成為中亞國家對日韓及東南亞轉口的重要貨物中轉基地,預計到2015年年底轉運貨物總量25萬標準集裝箱;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改善了跨境基礎設施條件;中俄同江鐵路橋中方一側已完成工程總進度的65%,計劃2016年年中開工建設黑河-布拉戈維申斯克公路橋及跨黑龍江索道。截至10月底,中歐班列共開行1070列,其中回程207列,比上年增長15倍。
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已經開工,雙方正就西線天然氣管道等項目進行商談;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C線已全線竣工并驗收,D線塔吉克斯坦境內段開工建設;中哈天然氣管道第二階段按期投產,吉爾吉斯斯坦南北電力大動脈(達特卡-克明500千伏高壓輸變電工程)竣工;塔吉克斯坦杜尚別2號熱電廠一期工程第一臺機組并網發(fā)電。
境外經貿合作園區(qū)建設方面,在歐亞地區(qū)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園區(qū)23個,其中5個已通過商務部、財政部的確認考核。涉及木材加工、石油裝備制造、建材深加工、通信等多個產業(yè)。中白工業(yè)園在5月習近平主席與盧卡申科總統(tǒng)共同視察之后加速發(fā)展,到2015年年底,起步區(qū)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入園、融資支持、政策配套等各項工作進展順利。
產能合作方面,中哈簽署52個早期收獲項目,已簽署項目協議金額230億美元;與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國家進行了深入探討;我在吉建設的三個煉油廠填補了吉產業(yè)空白,“塔爾德布拉克左岸金礦”順利投產。12月,上合組織總理會議期間,中方倡議,將中哈產能合作模式推廣到上合成員國,得到各方積極響應。
民生工程方面,中國政府對歐亞國家援建的社會保障房、醫(yī)院、學校等一批合作項目在當地產生良好社會效益。
四是資金融通進展明顯。中方與歐亞7國簽署了總額2107億元人民幣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中俄貿易人民幣結算比重升至雙邊貿易額的5%,尤其是2015年10月以來,人民銀行兩次動用本幣互換資金累計100億盧布,主要用于雙邊貿易結算。中方啟動了人民幣兌塔吉克斯坦索莫尼匯率掛牌交易。中國銀行通過本幣互換協議框架向哈薩克斯坦公司發(fā)放了首筆堅戈貸款,推動了人民幣國際化、中哈貿易投資便利化。歐亞7國成為亞投行意向創(chuàng)始國。絲路基金、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中哈產能合作基金的組建,大大豐富了中方對該地區(qū)的投資平臺。
五是上合組織區(qū)域經濟合作穩(wěn)步推進。7月,習近平主席出席上合組織成員國峰會和金磚國家元首峰會,提出了促進區(qū)域內互聯互通、加強產能合作、能力建設合作、開展投融資合作四點經貿倡議,各成員國就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達成共識,并寫入峰會宣言,標志著上合組織區(qū)域經濟合作進入與“一帶一路”融合發(fā)展的新階段。
9月,在西安成功舉辦上合組織經貿部長第14次會議,各方就深化上合組織區(qū)域經濟合作達成了九項務實舉措;同月,舉辦上合組織國家商品展,吸引來自12國200余家企業(yè)、500多名展商,觀展人次超過10萬,意向成交額近50億元人民幣,為促進上合組織各國間的貿易暢通搭建了新平臺。
12月,在鄭州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總理第14次會議取得重要經貿成果:一是各國總理一致通過了關于區(qū)域經濟合作的聲明,主要內容是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二是批準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多邊經貿合作綱要落實進展情況的報告》;三是各成員國海關部門簽署了《2016-2021年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海關合作綱要》;四是中方提出推進產能合作、推進上合組織貿易便利化、建立上合組織電子商務聯盟、深入推進上合組織互聯互通領域合作、加強投融資合作、上合組織能力建設六項經貿倡議。
當前,上合組織區(qū)域經濟合作開始逐步轉入區(qū)域貿易便利化規(guī)則的制度階段,并逐步接受貿易自由化的發(fā)展目標,上合組織正沿著貿易投資便利化、經濟技術合作和建立自貿區(qū)的“三步走”目標堅實邁進。
六是重要展會活動亮點紛呈。2015年,中方首次作為主賓國參加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舉行的第六屆俄國際創(chuàng)新工業(yè)展,組織了10大重點行業(yè)的130多家龍頭企業(yè)和7個省份參展,集中展示我裝備制造和科技創(chuàng)新的最新成果;成功舉辦第二屆中俄博覽會,參展規(guī)模和層次較首屆進一步提升;組織70多家大企業(yè)和金融機構參加首屆俄羅斯東方經濟論壇,是出席論壇級別最高、規(guī)模最大的外國參會國;成功在西安舉辦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商品展,上合組織框架內12國200多家企業(yè)、500多名展商攜本國最具競爭力的優(yōu)勢產品首次集中亮相。
2016年,是十三五規(guī)劃實施的第一年,中方將根據創(chuàng)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fā)展理念,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與歐亞國家一道將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不斷推向深入,造福各國人民。
▲財經資訊
2016年全國進出口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1月15日,商務部在京召開2016年全國進出口工作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商務工作會議精神,總結2015年外貿工作,分析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外貿形勢,部署2016年主要工作。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鐘山出席會議并講話。張驥部長助理出席會議。
鐘山指出,2015年外貿形勢復雜嚴峻,下行壓力大。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外貿工作,國務院出臺了7個支持外貿發(fā)展的政策文件。商務部會同各部門、各地方,以空前的力度狠抓政策落實,大力優(yōu)化外貿發(fā)展環(huán)境,為企業(yè)減負助力,取得積極成效。2015年,我國出口增速好于全球和主要經濟體,預計全年占國際市場份額從2014年的12.4%提升至13.4%左右。外貿結構調整、動力轉換加快,質量效益提高,對國民經濟貢獻加大??傮w看,我國外貿發(fā)展趨勢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外貿成績單是靚麗的,成績來之不易。
鐘山強調,今年外貿發(fā)展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國際市場需求增長乏力、大宗商品和原材料價格下跌、進口需求下降、要素成本持續(xù)上升等,外貿發(fā)展的不確定、不穩(wěn)定因素增多,工作難度增加,下行壓力仍然非常大。但也要看到我國外貿仍具備綜合競爭優(yōu)勢和持續(xù)發(fā)展的有利條件,要從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大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高度,認識、把握和做好外貿工作,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
鐘山要求,要堅持穩(wěn)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加快外貿結構調整、動力轉換,著力推進外貿供給側改革,全力以赴做好新常態(tài)下的外貿工作。2016年和今后一段時期,外貿工作的目標任務是穩(wěn)增長、調結構、轉動力、提質量。重點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推動外貿政策落實。會同有關部門聚焦清理收費、貿易便利化、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加大政策落實力度,切實為企業(yè)減負助力。二是推動外貿結構調整。努力推進國際市場布局、國內區(qū)域布局、外貿商品結構、外貿主體結構和貿易方式優(yōu)化,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yōu)勢。三是推動外貿動力轉換。通過外貿體制機制、商業(yè)模式、產品創(chuàng)新,加快外貿發(fā)展動力轉換。加快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貿易促進平臺和國際營銷網絡建設。四是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選擇重點開拓市場,加強貿易投資合作。五是加強調查研究。深入基層,研究外貿難點、焦點問題,著重解決外貿發(fā)展的“短板”問題和瓶頸制約。(商務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