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靜/東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
奧爾夫教學法中創(chuàng)造性教學
錢 靜/東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摘 要】音樂是一種有聲的情感體驗。首先要通過聆聽來感受音樂的美。新課標指出要求學生突出體驗,重視實踐,鼓勵創(chuàng)造,也就是說不是讓學生一味枯燥的學習音樂知識,而是注重體驗欣賞聆聽。現(xiàn)如今,很多學生喜歡音樂卻不喜歡上音樂課,需要我們學習奧爾夫教學法,充分認識到奧爾夫的創(chuàng)造性。從而更好地將這一優(yōu)點運用到教學中。
【關鍵詞】奧爾夫教學法;創(chuàng)造性;實踐
于2015年7月21日~7月31日在北京聯(lián)合大學師范學院我參加了奧爾夫教育一級教師資格證書課程班,其中共有5名老師講課,分別是:李燕怡老師,講了主要的樂器“豎笛”;《回顧與展望》等。方曦老師主要講了,舞蹈;聲勢的動作;奧爾夫樂器的應用;教具的應用等。莫卉卉老師主要講了,舞蹈;卡農;創(chuàng)編等。曹利老師主要講了舞蹈;樂器(自制樂器、音條樂器);創(chuàng)編等。宋丹老師主要講了,舞蹈;樂器他所教授的學生都是特殊兒童。幾天的課程中,創(chuàng)編的過程都必不可少,可見奧爾夫的創(chuàng)造性體現(xiàn)的很多,主要的想說一下奧爾夫教學法的創(chuàng)造性,以及如何奧爾夫的創(chuàng)造性實踐。
卡爾 奧爾夫(Karl Orff,1895-1982),當代世界著名的德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1895年7月10日出生在慕尼黑一個有藝術素養(yǎng)的軍人世家,受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卡爾·奧爾夫從小對音樂和戲劇產生濃厚的興趣,這為他成為一個偉大的音樂劇大師奠定了基礎。奧爾夫基本上是自學成才的大師,從少年到青年,他通過自學刻苦鉆研大師們的作品,在不斷地探究大師們的風格中頑強地尋找著自己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語言:”那種”野生”的具有原本性的音樂、戲劇”。他從不把自己禁錮在某一專業(yè)、學科之中,作曲、指揮、戲劇、舞蹈等,他均報有極大熱誠去關注、去研究。奧爾夫晚年一直居住在鄉(xiāng)間亞梅湖(Armmersee)岸邊的房子。他不管去哪里講演會這是參加演出等活動,都要回到湖邊安靜的家園,沉浸在大自然中,并重新獲得精神與創(chuàng)作的活力。
奧爾夫認為:表達思想和情緒,是人類的本能欲望,并通過語言、歌唱(含樂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樂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不斷地啟發(fā)和提升這種本能的表現(xiàn)力,而表現(xiàn)得好不好則不是追求的最終目標。而我們傳統(tǒng)的音樂教育認識卻不是這樣,我們的課程一直是把通過學習歌唱和樂理以及相關的音樂技巧和能力作為美育的手段和目標,目光集中在如何學得好上。
由于假期去北京學習了十天的奧爾夫音樂教育,獲得了奧爾夫音樂教育教師資格證書。對于奧爾夫的教學法有了一定的認識理解,更大量的閱讀了書籍,認為如此有創(chuàng)造力的方法應該更好的去應用。奧爾夫的教學法有非常系統(tǒng)的體系,也就是說不僅僅有一種原本性的理念,更是形成了體系性。 有具體的理念、知道的思想甚至是具體的方法都有體現(xiàn)。所以說奧爾夫教學法越來越具有體系,雖然說是原本性的、元素性的,但是其中卻更多的讓我們學會融入更多的本土化音樂。從越簡單的音樂最基礎的音樂出發(fā)反而也不容易。因為要求一切都體現(xiàn)音樂性,藝術性。雖然他特別強調節(jié)奏,但是卻不是簡單的敲敲打打,而是要通過在音樂中完成的,對旋律和聲等要求都十分嚴格。雖然奧爾夫器樂是特色,但是又是與聲樂并重的,這都顯示了整個的完整的體系性。
奧爾夫的教育還有自身的獨特性,不像之前教育的死板,而是更具有創(chuàng)造力,具有活力的教學過程,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奧爾夫教育有其靈活性,沒有固定的教學大綱,沒有具體的教材,也沒有具體的年齡限制,所以說奧爾夫教學更加的靈活,適合于任何年齡的人群。而且可以本土化,適合各國的教學。由于奧爾夫樂器十分簡單,好入手,更便于大家學習音樂感受音樂。同時音樂教學也更加的新鮮,沒有重復的課程。更對于教師有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充分的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運用奧爾夫的方法更好的進行教學。奧爾夫有開放性,沒有條條框框、不封閉、不排他的。是逐步發(fā)展的、逐步豐富的,永遠沒有終結。奧爾夫教學有藝術性,也就是要求教師從教學到表演哪怕是很簡單的事情內容都要體現(xiàn)藝術的價值。綜上我認為的這些性質,足以體現(xiàn)了運用奧爾夫創(chuàng)造性來教學的重要性。
奧爾夫教學法其實和新音樂課程標準由很多共性。首先,注重音樂實踐,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新課標在注重人文性和審美性的情況下,提出了注重音樂時間,培養(yǎng)能力。奧爾夫教學法恰好能很好的體現(xiàn)這一點,由于奧爾夫的教育是原本性的教育,樂于讓孩子們更多的感受音樂,用自己的身體律動來表現(xiàn)音樂,用奧爾夫樂器來演奏音樂,從而也體現(xiàn)了奧爾夫的綜合性。奧爾夫的理念中“以人為本”也強調了學生積極的參與其中,全身心的感受音樂。奧爾夫的適用范圍也很廣,適合各種年齡段。
其次,注重即興編創(chuàng),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新音樂課程標準指出,應該要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多與學生互動,增強學生的積極性,注意要設定生動的過程,讓學生激發(fā)興趣。發(fā)揮其創(chuàng)新能力。奧爾夫教學法也提出,要讓孩子去參與、去探索、去創(chuàng)造音樂。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自己參與創(chuàng)造體驗,給人能夠體現(xiàn)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再次,注重本土文化,弘揚民族音樂。新課程標準強調了音樂教育應該具有民族性的特點,通過民族音樂的認知和學習,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和民族的自豪感。加強學生學習民歌、加強地方戲曲的能力。奧爾夫音樂強調本土化,凸顯了對于每個民族文化的尊重,也使得更多的民族文化保留下來。強調民族化,讓學生學習更多的民謠、山歌、地方戲曲等各種民族民間音樂為教學素材,讓學生在民族音樂中學習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我國有56各民族,民族的文化特別的豐富。學生們可以學習自己喜歡的民族,學習民族民間音樂,激發(fā)其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從而更好地感受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奧爾夫的教學主要分為以下幾種形式,可以分類型很好的運用到小學音樂課的教學當中。
奧爾夫的教學內容首先包括朗讀與歌唱活動,就是從最基本的朗讀活動開始,進行語言節(jié)奏的體驗,到提取其中的“節(jié)奏基石”把平日里說的話,可以組成不同的節(jié)奏型。比如說在小學課本中,教一首歌曲,里面有一些比較難的節(jié)奏型,可以先編成平時學生說話的詞句。然后讀出來,就可以將比較難的節(jié)奏型學會。朗讀活動內容包括呼喚、兒歌、童謠、詩歌、格言以及詞、詞組等。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會學到不同的節(jié)奏型。學習和培養(yǎng)節(jié)奏感,使得孩子們鍛煉了語言能力,學習了民族民間音樂等。在上課時,遇到難的節(jié)奏型,完全可以創(chuàng)編為學生特別熟悉的詞,或者平時說的一些話,這樣可以更好的學習節(jié)奏型。
其次基本動作教學中包含律動和聲勢活動。奧爾夫的體態(tài)律動教學吸收并發(fā)展了達爾克羅茲的體態(tài)律動。律動是通過身體的動作,來更好的感受音樂欣賞音樂。然而有些教師卻沒有很好的理解這一點,為了動作教學而教學,讓學生們學習很難的動作,反而適得其反。讓學生不能夠欣賞好的音樂。在我看來,應該最好可以讓學生自己來通過聽音樂來創(chuàng)編一些簡單的動作,從而更好的理解音樂感受音樂。不管動作是什么樣,只要是能夠體現(xiàn)音樂的結構變化就夠了。音樂的結構并不是要等到大學才可以學習的知識,小學生也可以很好地理解。雖然是以創(chuàng)造性貫穿始終的,但是也不是任意的雜亂無章的。通過教學,學生能夠更加細膩的理解音樂表現(xiàn)音樂。聲勢活動有一些基本的方法:拍手是聲勢訓練中用得最多、最基本的方式。剩下就是拍腿跺腳和捻指。最多的就是采用模仿的辦法,教師做聲勢,讓學生們模仿。這樣既鍛煉了節(jié)奏感,又能訓練聽覺記憶、聽覺反應等,到了一定程度后可看譜子進行聲勢。在上課的過程中,可以教學生一些簡單的聲勢,讓他們結合到音樂中去表現(xiàn)。在幾節(jié)課之后,可以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編動作。不僅讓學生學會了聲勢,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編創(chuàng)能力。而且體態(tài)律動更能使孩子感受音樂的快慢。也能讓學生全身心的體會音樂的美感。通過一些簡單的動作使學生肢體協(xié)調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而且到后期的一些活動中更多的一些同學之間互動的環(huán)節(jié),也能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交往能力,社會能力。這些都是潛移默化的。
最后就是奧爾夫的器樂教學。是指使用奧爾夫樂器進行演奏活動。很多教師說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樂器的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奧爾夫的器樂教學,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愛唱歌,那些不愛唱歌的孩子理解音樂就可以通過器樂的方式來學習音樂感受音樂。奧爾夫的器樂不像鋼琴和別的樂器那么難學習,反而比較簡單易學,學生們不需要經過枯燥乏味的技術練習就可通過樂器做反應,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即興創(chuàng)作欲望,進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
奧爾夫的教學法意義在于,他不僅提供了一條使學生自然、順利進入和進行音樂學習之路,使得學生更加喜歡音樂課,將最基本的音樂課結合適當的方法,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音樂、欣賞音樂、感受音樂!
參考文獻:
[1]尹愛青.當代優(yōu)秀音樂教育體系與教學法研究[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李妲娜修海林尹愛青.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教育出版社,2011.
[3]尹愛青.音樂課程與教學論[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5.
作者簡介:
錢靜1992年3月31日,女,漢族,內蒙古包頭市,東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