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艷
摘 要: 東西文化的差異從英文寫作中可充分表現(xiàn)出來,通過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對比分析英漢語言文化的不同,提高大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減少其因英漢對比意識不足而引發(fā)的寫作錯誤。
關鍵詞: 大學英語 寫作教學 英漢對比意識
1.文獻綜述
對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從研究的內(nèi)容和對象看,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對比分析是指以語言比較為基礎的一種外語教學方法與理論,是基礎應用語言學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目的是弄清外語學習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和障礙,從而提高外語教學。作為語言學的一門分支性學科,廣義的對比分析又稱為對比研究或對比語言學,重點對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語言或語言子系統(tǒng)進行比較研究,從而準確揭示多種語言之間的相同和不同之處(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國內(nèi)眾多學者的英漢對比研究,早期的有嚴復的《英文漢沽》,隨后的呂叔湘、楊自儉、趙世開、王力、許于龍等人均對此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其中呂叔湘于1977年發(fā)表了《通過對比研究語法》,成為我國對比語言研究的先鋒,許于龍的《對比語言學概論》也在1992年出版,使對比語言學正式成為獨立的研究學科。20世紀以來,隨著對比分析的研究更深入,研究內(nèi)容涵蓋語用、語義、語言、語音、語法、認知文化等眾多學科,涉及理論及應用性問題。王菊泉、鄭立信認為“最近10年,是我國英漢語言文化對比研究取得長足發(fā)展的10年”[1]P1。
正如呂叔湘所認為的“只有比較才能看出各種語言表現(xiàn)法的共同之點和特殊之點”[2]P493。從國內(nèi)英漢對比研究來看,進行對比研究分析,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英漢對比意識,觀察到英漢兩種語言不同的表達方式,努力適應。
2.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現(xiàn)狀及研究的必要性
聽、說、讀、寫是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四大基本項,特別是在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寫作被列為第一道考題,時長占三十分鐘,由此可見寫作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地位。
近年來,一提到四、六級寫作,“作文模板”便被列舉出來,似乎是各種題材皆可套的“萬金油”,其實,不管是四、六級范文也好,模板也罷,都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能力,即語言邏輯合理布局的能力。由于漢英兩種語言文化背景差異所造成的語言文化、心理文化的差異,中國學生往往不是用地道的英語,而是依賴母語即漢語來構思,寫出一些生編硬湊的“中式英文”,他們的英語作文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中文式的英語或者錯誤、不規(guī)范、不標準的英語,對此學生很苦惱,不知癥結所在,因此,老師正確的引導顯得尤為重要。但目前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仍然以“灌輸式”的傳統(tǒng)教學為主,即“以教師為中心”,老師講解,學生很少思考,被動吸收的教學模式,一旦學生獨自寫作,便不知所云,無從下手,其實這些都是英漢對比意識薄弱的表現(xiàn)。就像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所說:“對中國學生最有用的幫助是讓他認識英語和漢語的差別,在每一個具體的問題上都盡可能用漢語的情況來跟英語比較,讓他通過這種比較得到更深的體會?!盵3]P27因此,這一客觀現(xiàn)實要求大學英語教師應采取相應的教學措施來設計英語寫作教學,而英漢對比研究,突出培養(yǎng)學生的英漢對比意識即為一種有效的途徑,其對提高大學英語寫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大學英語寫作中英漢對比的三大方面
3.1詞類
3.1.1短語搭配錯誤,形成中式英語,最常見的有:
a.形容詞與名詞錯誤搭配:
如:crowded traffic,expensive price,the newest news.
正確搭配應為:heavy traffic,high price,the latest news.
b.動詞與賓語搭配錯誤:
如:learn knowledge,open the mobile phone,resolve the problem,solve contradiction.
正確搭配應為:acquire knowledge,switch on the cell phone,solve the problem,resolve the contradiction.
c.畫蛇添足:
如:They are reading books in the library.
或They are singing songs.
正確答案應為:They are reading in the library.
They are singing.
3.1.2多層次時空概念問題。
漢語的語言邏輯并不是那么嚴格,只要把意思表達清楚就行了,并不會太講究句式,而英語句子的數(shù)量、時態(tài)、人稱、語態(tài)在句子結構上有比較嚴格的次序規(guī)定,要求前后一致,如句子“我家有四口人。(There are four people in my family.)”中,相對應的時空概念有there be句型,人稱數(shù)量關系等,而一般中國學生往往根據(jù)中文語序翻譯成“In our family have 4 persons.”。又如另一句“他跟她結婚已有二十年了。(He has been married to her for twenty years.)”,中國學生也喜歡寫成“He married her for twenty years.”。因此,熟練掌握中英語言的邏輯差異,分清多層次時空概念,對學好英語尤為重要。
3.1.3中式表達
在翻譯一些句子時,學生往往會逐字理解、對釋,用母語習慣思維方式取代英語思維方式,而中英兩種語言表達方式迥異,采用逐一對應的翻譯方式違背了英語表達規(guī)律。如“今天天氣很冷?!保ㄥe)Today is very chilly.英語語法中表示天氣、時間和距離,常用it做主語。(正)It is very chilly today.又如“對不起,我把字典忘在家里了?!保ㄥe)Sorry, I forget my dictionary at home.這是逐字逐句按照漢語字面意思來翻譯,動詞“forget”在表達“忘記帶某物”時,不能連用地點狀語。因此,該句正確表達是“I left my dictionary at home.”。翻譯“那些經(jīng)常沉迷于上網(wǎng)的小孩不懂得區(qū)分現(xiàn)實和虛幻,”時,中國學生往往望文生義為:“Children who are often immersed in the Internet can not divide reality and unreality.”而正確的譯文為:“A child often addicted to surfing the Internet may not ten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reality and fantasy.”再如另外一句“總的來說,手機有很多優(yōu)點,但當并非意味著手機是完美無缺的?!?,中國學生往往喜歡直譯為“Generally speaking,cell phones do have a lot of advantages,but this doesnt mean that cell phones are perfect.”不注意英語語態(tài),將英文語用中國化,寫出一些語境不當?shù)闹惺接⒄Z,其正確譯文為“It is undeniable that cell phones enjoy a host of merits,but this is not to say that they are without disadvantages.”。
3.2語法
英語語法呈外顯性,要求主謂賓在數(shù)量、人稱、動詞時態(tài)上一致,而漢語語法為內(nèi)隱性,只要求主謂語在語義上協(xié)調(diào),而形式上不求一致。因此,不僅要求學生在英語寫作過程中語義表達正確,還要特別注意主謂賓等搭配協(xié)調(diào),使其合乎英語語法邏輯。英語句子中通常用相關的關聯(lián)詞,即關系副詞或關系代詞將句子連成一個語義通暢的整體。這一點很重要,不然就會出現(xiàn)主從句之間的相互關系不明確。如:“天氣很好,我們決定去野餐?!保築eing a fine day, we decided to have a picnic.句中“being”與“we”并沒有形成主謂一致的呼應,所以應改為“It being a fine day,we decided to have a picnic.”。再如“At the age of seven,his grandfather died.”就是典型的從句和主句不配套,而產(chǎn)生歧義。
此外,特別要注意的是被動語態(tài)在英語中被廣泛使用,可以不必說出主動者,便于上下文的連貫。而漢語中很少用被動語態(tài),因為漢語經(jīng)常用賓語前置的手法表示被動,即用詞匯的手段表示被動,在被動結構中,施事者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會出現(xiàn),否則用主動。如:“這座橋下個月建成?!笨勺g為“The bridge will be finished buiding next month.”,另一句“要不遺余力地實施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可譯為“No efforts should be spared to firmly implement the basis Stat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3.3篇章
英語句子結構復雜,呈“樹形結構”,即由主謂語為核心,大量的修飾語借助于關系副詞、關系代詞、關系連詞、非謂語動詞、介詞等把各個分句有機地結合起來,且一個從句修飾另一個從句,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鋪開,猶如“參天大樹,枝葉橫生”,表現(xiàn)為“形合”的特征。漢語語句往往按時間順序和邏輯順序,借助動詞,逐步交代情況或事件,禁止顛三倒四,所呈現(xiàn)的是按邏輯順序、時間展開的流水圖示,表現(xiàn)為“意合”的特征。請看下面例子:【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I第177頁
In this example,the conscious mind at the moment of creation knew nothing of the actual processes by which the solution was found.[4]P177(在這個例子中,創(chuàng)造性意識對找到方法的實際過程一無所知。)本句中,通過介詞短語at the moment,by which把三個句子有機地組織到一起,使三個簡單句變成了富于變化的復合句。
4.教學對策
英語思維能力是指能按照英語表達方式進行思維和交流的能力。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要擯棄中式英語,培養(yǎng)英語思維習慣,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4.1多創(chuàng)造課外英語環(huán)境
課外活動可采取多種形式。如舉辦英語寫作、劇情表演、歌詠、演講等比賽,自我介紹,開辦英語角、聽英文廣播,辦英文板報,開展中外學生之間的對話,看英語視頻,講英語故事、建立英語學習資料庫等,讓學生在濃厚的英語氛圍中學習英語,提高英語表達能力。
4.2養(yǎng)成英語學習好習慣
培養(yǎng)好的英語思維習慣盡量做到“善聽、會看、勤背誦”:
大量的聽力訓練(包括聽課文錄音,聽力材料,跟讀、跟唱模仿等)可以極大地縮短地道英語與自身所聽到的語言之間的距離。因此,善聽在英語學習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要認真聽老師的英語講述,盡快理解日常交際用語和課堂用語,熟悉真實英語環(huán)境里面的語音,語調(diào)和語速,理解一些常見的口語發(fā)音特征,如抑揚頓挫、縮略、弱讀、連續(xù)等。
會看,就是培養(yǎng)英語閱讀的習慣,如分級閱讀的英語讀物、原版英語讀物等。
勤背誦,是一種刺激大腦記憶達到強化語言信息的行為,它通過反復朗讀語言材料,從理解到加工,進而使思維獲取大量的語法、語用、詞語等語言信息,形成記憶式輸入,逐步培養(yǎng)英語思維形式的感受能力,形成一定的語感,從而自然而然摒棄母語的干擾。實踐證明,一個進行了大量英語文章誦讀的學生,即使語法學習不是很到位,在解決短文改錯、完形填空、單選等題型時,準確率也是很高的,其精確的語感正是他們準確感受信息的本能體現(xiàn),而這種感覺正來源于背誦和閱讀的大量積累。
5.結語
英語作文的提高主要取決于主動性,因為語言的學習是一個緩慢且艱苦的練習過程,越主動善于創(chuàng)新和發(fā)現(xiàn),越覺得很多東西可寫。只要具備足夠的學習熱情與毅力,培養(yǎng)良好的英漢對比意識,厚積薄發(fā),英語寫作水平就會得到極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菊泉,鄭立信.近十年我國英漢對比研究回顧[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1):1.
[2]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3]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
[4]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M].北京:外研社.高等英語教育出版分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