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素質教育是教育教學的核心,注重學生全面發(fā)展也很重要,換言之,就是教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造,這是未來社會對人的基本素質的要求。那么小學階段,素質教育的核心是語文,因此,語文教師必須確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為主體的思想,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尊重、信任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以優(yōu)化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創(chuàng)新能力,以實施素質教育。
【關鍵詞】素質教育 自主 引導 導演 情趣
【中圖分類號】G 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2-0223-02
小學語文實施素質教育關鍵在于課堂教學,現(xiàn)代課堂教學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只有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學生才能產(chǎn)生自主學習的欲望。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情趣,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更好提高學習效率。小學生由于年齡小,自制力比較低,而且天性活潑好動,對事物充滿了新奇,課堂中注意力比較容易分散。小學語文教學中素質教育的實施,要結合小學生的特點,使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吸引其注意力,一定要避免因為課堂教學枯燥而致使小學生厭學情緒的產(chǎn)生。語文教師要積累和運用授課技巧,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鍛煉學生的能力,讓學生樂于學習,并且在學習中享受樂趣。這樣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又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情趣。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已成為老師們關注的一個熱點。筆者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一、少些包辦,多些自主
1、學生是學習的"主角"
應當"以學論教",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放手讓學生充分地,自由地參與學習,演好學習的主角。
第一、要讓學生自主學習。人不能被動的接受來自他自身以外的刺激,有效果的學習必須具備個人意義,是個人的意義,是個人能在時間和環(huán)境適宜的條件下,按照他的知識和理解去行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知書里所有的學習都是自我學習的觀點。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的意義,把學習內(nèi)化為個人的需要;同時,大力創(chuàng)造自我學習的機會,能放手的一定放手,能自主的一定自主,不代替學生思考,不代替學生學習,讓學生自主的運用"雙基"去解決實際問題,如自主運用拼音,字典自學生字新詞,自主運用閱讀方法讀懂課文,自主修改作文,自主校對和相互盯對作業(yè),學做"小老師",即知即傳,教人教己,學會學習。
第二、要讓學生學會自我發(fā)現(xiàn)。向學生灌輸現(xiàn)成的知識并根據(jù)這些知識來測試學生,不可避免的造就一些只會伏案用功的學習者。如果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學生就能把他所學的東西變成自己的,而且會產(chǎn)生自信心,這是對學生最好的獎勵。因此小學語文應改變單純的由教師"精心"設計問題,學生圍繞問題去找所謂的"正確"答案,把閱讀課上成問題串聯(lián)課,以講帶學的做法,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并在閱讀中自我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
第三、要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自我評價即是學生過程的出發(fā)點,又是學習過程的歸宿。學會自我評價就是學會學習。因此,小學語文教學應改變單純教師獨家評價的方式,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態(tài)度、學習方法、學習質量進行相互評價,自我評價,自我完善。
2、教師是學習的"導演"
一個語文教師在上課如同一個演員在表演,應該進入角色,這樣學生才會進入課文所創(chuàng)的情境,才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一個語文教師怎么去引導學生去學習才是關鍵,素質教育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性,并不是否定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主體性的發(fā)展有賴于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充分發(fā)揮。無視或輕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放任學生,對學生的發(fā)展是有害的。當然,強調(diào)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并不等于用教師的責任和權威去壓制學生,而是要善于把學生上一個發(fā)展階段和目前階段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找到自主學習的道路。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擺正位置,在課堂上當好"主持人",控制教學過程,控制學習方向,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當好"向導",在字詞句段篇的難點上、在讀寫訓練的重點上、在讀寫方法的指導上用力,為學生提供探究的基本技能和工具;當好"咨詢者",及時釋疑解惑;當好"發(fā)動機",提供成功的機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信心。
二、少些限制,多些引導
第一、應從教師嘴里省下時間,留給學生充足的活動時間。因此,活動時間是個性發(fā)展的首要條件,如果活動時間、休息時間完全被占用了,學生主動發(fā)展就成為一句空話。
第二、應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過去對學生的限制太多,這個不準,那個不行,把學生的手腳都捆綁起來,學生如何去主動參與學習?應當允許學生主動搶答、提問,允許學生走出座位去幫助和請教其他同學,允許學生在自學、討論、閱讀、寫作方面自由交流,自由辯論。
第三、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和幻想。因為想象和幻想是創(chuàng)造之母,如果善于抓住課文的空白處和耐人尋味處,啟發(fā)學生大膽想象,這就為學生留有創(chuàng)造的空間,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形成。
第四、要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學生敢于提出不同意見,敢于懷疑"正確"答案,敢于打破權威是富有創(chuàng)造的表現(xiàn),這種精神不能扼殺。
第五、要鼓勵學生大膽懷疑、勇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力并不是少數(shù)幾個人的特殊天賦,教師應注意抓住智慧的"火花",點燃學生創(chuàng)造的"火炬"。曾經(jīng)有一位學生用"丟"造出"上學時,毛毛把爸爸丟了"的句子,老師卻用鮮紅的"×",弄"丟"了學生創(chuàng)造的積極性。
三、少些理性,多些情趣
情趣是人們學習和工作的動力,它對人的認識和行動起著調(diào)節(jié)支配的作用。生活中的情感能感動人,教學中的情感也如此。學生的心靈火花要靠教師的情感去點燃;學生那一扇扇關閉著的心扉要靠教師情感的鑰匙去啟開。教師的情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興趣是人們積極探索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傾向,它是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一個重要心理因素。培養(yǎng)情趣是培養(yǎng)能力和開發(fā)智力的先導。如果學生對教師無感情,甚至有反感,那么再好的課,他們也聽不去,而且還會影響他們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俗語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這話很有道理。我想,情感和興趣是直接轉化為學習動機的,成為激勵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經(jīng)過二十幾年的教學實踐已證明了這一點。其實,語文教材薈萃了許多中外著名佳作,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因此,小學語文應克服重智育輕美育的傾向,注意發(fā)揮教材美學方面的教育價值,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熏陶中,通過情感與認知的多次交互作用,使學生的情操得到不斷升華,從而以知促性,情理統(tǒng)一,建構學生完善的精神世界。首先,要引導學生通過誦讀、賞析和品味,領悟和鑒賞文學作品的語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給學生以思想的洗禮,并能引導他們正確認識當前社會的一些不良現(xiàn)象,體會到美是社會的主旋律,美必將會戰(zhàn)勝丑。其次,要通過電化教學手段和表演手段,融文學與藝術為一體,滲透藝術美。教材是挖掘美的礦藏,蘊含著各種各樣的美。關鍵是在于我們語文老師是否善于挖掘,善于分析引導。再次,要引導學生從美景、美行、美情中去挖掘美,感悟美,接受美,并通過審美的過程來培養(yǎng)、提高學生審美的能力。也可以通過觀察自然、體驗生活和挖掘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的習作指導,描繪自然美、社會美和生活美。
作者簡介:
馬莉,生于1971年,小學一級教師,現(xiàn)從教于原州區(qū)官廳鎮(zhèn)高紅小學。有多篇論文在市級評選中獲獎,其中論文《學校發(fā)展我成長》在“CFP”項目學?!拔液蛺凵鷮W校”征文評選活動中獲一等獎;在論文《我的教育生涯》在第四屆全國教師語文文字基本功大賽中火二等獎;在寧夏中小學教師“教育敘事”評比活動中,獲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