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莎
【摘要】晚自習成為高校學風建設、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由于專業(yè)的特殊性,體育生的晚自習現狀卻不容樂觀。本文從大一體育生入手,通過對晚自習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其原因,根據學生特點創(chuàng)新晚自習方式并進行一學期實踐,旨在尋求有效策略改善現狀,從而為高校體育專業(yè)學生晚自習提供參考策略,提升晚自習質量。
【關鍵詞】高校體育生 晚自習 現狀 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2-0027-02
目前,各大高校均實行新生晚自習制度,其目的在于幫助新生實現從高中到大學的過渡,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同時也使學生能找到歸屬感,避免對大學生活迷茫、不適應等現象發(fā)生。然而,在高校群體中,體育專業(yè)學生性格外向,積極好動,但缺乏學習積極性,有抵觸晚自習情緒。[1]為此本文將以一所醫(yī)學??圃盒V械捏w育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對體育生晚自習的現狀進行調查,掌握現狀,分析原因并進行策略研究。
1 高校實行新生晚自習制度的意義
大學與高中截然不同,可謂人生的第一轉折,也是學生在學校環(huán)境中成長的關鍵階段。大學普遍以宿舍為團體,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相聚一堂,彼此之間缺乏了解,正是晚自習可以促進新生適應大學生活、增進新生的交流;同時可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營造良好的班風、促進高校學風建設,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學會合理規(guī)劃時間,為自己的人生目標繪制藍圖。
2 高校體育生的晚自習現狀
筆者所在學校的地理位置較遠,為了響應學校的晚自習號召,學院規(guī)定大一新生晚自習時間為周日至周四晚上七至九點。周日晚自習便于清點人數,保證學生周一正常的出勤率,大一三個班級均作為研究對象。
2.1 第一階段出勤率呈現穩(wěn)定狀態(tài)。從開學至第十周,晚自習出勤率高達99%,學習積極性較高,在此期間能夠合理安排時間、內容,未出現早退現象。
2.2 第二階段出勤率呈現急劇下降狀態(tài)。從第十周開始,學生已適應大學生活,也學會多渠道了解大學,晚自習出勤率越來越低,學生提前離開的現象較頻繁,學生的反饋意見也逐漸增加,學習缺乏主動性,自控能力較差。而留在自習室的部分學生也不再是上自習,相反成了“熬自習”,玩手機、聊天等現象頻頻發(fā)生。為此,臨近期末大家為了能夠高效復習學生提出復習地點由他們安排。
2.3 對晚自習進行調查。為了第二學期能夠合理有效安排晚自習,本次采取匿名調查的方式對是否開展晚自習進行調查,學生們對待晚自習的態(tài)度呈現四級分化。有36%學生認為沒必要上晚自習,大學晚自習的時間應由自己安排,多呆圖書館看自己喜歡的書;28%的學生認為作為一名體育生,應留更多時間參加專業(yè)訓練;21%的學生認為有必要開設,希望通過晚自習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他們學會自我約束;15%的學生認為大學就是一個人際交往鍛煉的場所,身處大學城,存在地域優(yōu)勢,有必要將晚自習時間用來與各學校聯(lián)誼。此調查結果表示超過一半學生表示不愿到教室自習,從而使晚自習出現被動去上的尷尬局面。
3 原因分析
通過分析原因發(fā)現,學生存在以下問題:第一是體育生專業(yè)課程訓練強度大。因學生更多的專業(yè)課涉及體能訓練,高強度訓練導致晚自習無法靜心學習;同時也反應出新生的自制能力較差。第二是學生參加各種代表隊訓練。在貴州醫(yī)科大學這所醫(yī)學??圃盒?,運動與健康學院成立攀巖、定向、救援、足球、扁帶等多支隊伍,隊員從大一開始訓練。第三是體育學生缺乏學習動力、自制力。學生總以自己是體育特長生為借口,忽略課外知識學習。因長期脫離家長的監(jiān)督、遠離班主任的關注,易受周圍環(huán)境影響,更多學生自制力弱的缺點暴露。第四是晚自習形式單一。學生剛過渡到大學,希望一切都有新鮮感而不再是局限于教室學習。為此,根據體育生特點,能夠充分利用晚自習,學有所長的策略尤為重要。
4 晚自習策略研究
4.1 劃分興趣小組,發(fā)揮學生骨干力量,做好監(jiān)督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求班委對學生晚自習動向進行摸底調查,從而根據學生的意向,將全班同學劃分多個小組。比如健身、羽毛球、乒乓球、籃球、圖書館學習等興趣組,指定組長,在晚自習時間內,負責監(jiān)督與簽到,由學生干部隨機抽查,小組成員每月輪換一次,確保晚自習時間被學生充分利用。
4.2 將學生的晚自習表現列入德育綜合成績
德育評分作為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之一,而德育手冊評分將記入學生人事檔案的重要性眾所周知,因此將晚自習表現列入德育評分,更好地激勵學生充分利用晚自習時間,增加學生晚自習的學習熱情。同時完善班級管理規(guī)定制度,強化請假流程、實行獎懲分明、定期公示處分等,對于表現較差的班級或學生進行通報批評,并扣一定的德育分,從而提高學生的憂患意識。只有學生將晚自習等制度內化于心,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意識及自我管理能力。
4.3 創(chuàng)新晚自習形式,強調個性發(fā)展
高中晚自習是每一位學生為了共同的目標在奮斗,而高校晚自習并非如此。高校即是學生步入社會的練兵場,為學生提供更多鍛煉舞臺,彰顯個性。在晚自習中也如此,根據90后體育生的心理及專業(yè)特點,豐富晚自習的內容與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每周一次觀影會,選擇學生喜愛的電影供大家欣賞;每周一次讀書分享會,培養(yǎng)體育生愛讀書、好讀書的學習習慣;每周一次明星分享會,在體育生的成長過程中大多深受籃球、足球等賽事名人影響,借此機會分享名人體壇生涯中的故事以及精神。在晚自習學習中,開展主題辯論、趣味游戲、演講比賽、知識競賽等活動,有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最后可以利用晚自習時間開展各類主題班會、有效傳達學校學院相關消息,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學校和社會。[2]使晚自習更具多樣性、靈活性、創(chuàng)新性,從而在學生個性得到發(fā)展的同時有效利用晚自習。
5 總結
通過對第一學期晚自習現狀及出現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原因,及時調整晚自習學習模式并于第二學期進行實踐,對學生進行開放式管理,實行單雙周模式學習,單周即為學生興趣小組訓練,雙周即為創(chuàng)新式晚自習學習。為期三個月的實踐發(fā)現,學生已改變最初的晚自習學習態(tài)度,并充分利用晚自習時間訓練體育專項;在學生讀書分享、體壇明星分享的過程中,不僅督促學生靜心讀書,同時有共同興趣的同學成為知己,人際關系得到提升。對此,高校晚自習管理應“剛柔并舉”,“剛”則體現在以學生表現記錄德育成績;“柔”則體現在改變傳統(tǒng)的晚自習模式,根據學生特點實行創(chuàng)新式管理,從而提高晚自習質量,搭建學生鍛煉能力的平臺,使學生真正愛上晚自習,從而有效營造良好的學風,促進高校學風建設,發(fā)揮晚自習在學生成長成才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楊英,秦一楠.社會體育專業(yè)學生學習狀況調查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12,06:185-186.
[2] 李蕾.高職院校學風建設中的新生晚自習管理[J].延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0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