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占華
【摘 要】新課標實施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求完成基礎知識教學任務,還要實現對學生語文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針對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進行分析與研究,為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提供資料參考。
【關鍵詞】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小學語文;應用
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法不利于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新要求,想要完成新課標的教學任務,必須對當前的教學方法進行優(yōu)化設計,使其能夠在幫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達到新課標對小學語文的教學要求。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比較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其在小學語文科目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教師完成新課標對語文應用能力和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好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和水平,則成為小學語文教師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中重點研究和實踐的課題。
一、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
1.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審美樂趣。
以更直觀的情景來營造課堂氛圍,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是情景教學法的重要作用之一。語文作為小學科目教學的基礎科目,其教學水平和質量對學生的發(fā)展意義重大。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教師能夠更加有效的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的情感能夠更貼近作者的創(chuàng)作情感,從而更深層次把握好教學課文的核心思想和內容。這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樂趣,還能夠讓學生從課文學習中學會表達情感和表達美的方法,并讓學生學會如何在文學鑒賞和文學創(chuàng)作中正確的調用情感因素,實現語文應用能力和作文能力的提高。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樂趣,還能夠提高學生對待語文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科目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幫助教師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2.優(yōu)化情景,在活動的樂趣中鍛煉技能。
小學生正處于好動的年紀,而且對事物有著比較強的模仿性和探索積極性。通過在課堂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更樂于參與到教師設計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這不僅有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還能夠幫助教師完成鍛煉學生語文應用技能的目的。教師在教學中,只要將教學情境貫穿整個課堂,就能夠為學生營造從始至終的探索和活動情境,讓學生能夠跟著教師的思路,以自己的思維和行為習慣來對字、詞、句和語文知識進行學習,并在課文分析和討論中發(fā)揮自己的情感因素,深入的理解課文,并將閱讀理解的過程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從而實現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
3.營造情景,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法過分重視記憶,這種教學模式雖然能夠幫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但對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培養(yǎng)卻是不利的。在素質教育日益受到人們重視的今天,小學語文教學必須相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充分貫徹和落實以生為本的核心教學理念,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每一位學生的感知能力和認知能力有差別,其在同一教學情境中所獲得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情感體驗的不同將會導致學生對課文理解的不同,如果教師教學過于模式化,則會導致對某些學生的思維形成限制。通過營造教學情境,教師能夠最大化的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從而讓學生能夠在教學情境中自由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思維能力的訓練。這滿足了不同學習水平和思維能力學生的學習需求,能夠幫助教師在完成基礎教學任務的前提下,讓學生最大化的從教學中學習知識、鍛煉能力,幫助學生拓寬其認知世界的通道,有助于學生的共同進步和個性化發(fā)展。
二、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1.注重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小學生缺乏完全行為能力,其在教師、家長和社會的保護下,很難更深層次的了解社會,加深社會經驗。在應用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中,教師要重視小學生的這一特質,才能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的教學情境。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生活和教學中,注意觀察小學生的日常生活,積極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發(fā)現和汲取教學素材,并將其靈活的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融入教學情境的效率,還能夠實現鍛煉和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應用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小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上《四季》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積累的學校四季的風景圖片和視頻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相比于教材上的圖片,校園內的四季風景圖片和視頻與孩子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不僅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還能夠讓學生從熟悉的校園風景變化來理解四季的變化。跟隨教師的思路,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分析四季給校園帶來的變化,在幫助教師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對四季的變化和四季的特征更了解。
2.注重與實物演示相結合。
小學生的認知有限,理解能力也不高,在課文講解中如果遇到學生沒有見過或者并不理解的語句,實物演示是非常重要的方法。通過實物演示的方法主要調動的是學生的視覺感官,這與傳統的單純調動聽覺感官效果更好,因為實物演示可以將問題具象化,這比抽象的理解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實物演示的方法可以比較適合在寫景的課文中,因為現代的小學生游覽的地方非常多,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讓學生進行實物演示,在演示的過程中要注重語言的描述,這樣既能完成課堂任務,也能夠與學生進行良好的交流互動,同時學生在游覽時也會更加的注意,在碰到新鮮事物時,也能夠認真仔細的觀察,實物演示作為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的一種,操作簡單方便,而且還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趙州橋》課程教學中,有一名教師就應用了這種實物演示的方法。由于親眼見過趙州橋的學生不多,為了讓學生能夠了解趙州橋的特點,這名教師抓住了每一個學生都看過橋、走過橋和觀察過橋規(guī)律,讓學生課前搜集自己走過橋梁的圖片和資料,并在課堂上與趙州橋進行外形、大小、年代、特點等對比討論。這種方法加深了學生對趙州橋的先進性了解,激發(fā)了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情操。
3.注重與圖畫思維相結合。
新課標小學語文課本中圖文并茂的特點尤其突出,這種設計方式符合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認知和思考模式。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中,教師也一定要善于利用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注意與圖畫思維相結合。這樣能夠讓小學生更容易的理解課文內容,并激發(fā)小學生的課堂學習參與積極性。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晏子使楚》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課文與圖畫思維相結合的方式。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播放《晏子使楚》歷史故事的動畫片,通過動畫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帶入教學情境,能夠調動學生的圖畫思維。使學生能夠把握《晏子使楚》故事脈絡,并對晏子所運用語言的巧妙性和其產生的直接效果了然于心。通過播放動畫短片,不僅幫助教師創(chuàng)建了教學情境,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和思考熱情,更深刻的把握課文內涵,學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巧妙的使用。
4.注重與音樂的結合。
音樂是人類表達情感的重要方式和途徑,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通過靈活的運用音樂,能夠讓學生更快的進入教學情境,并跟著老師的教學節(jié)奏愉快的學習知識。在選擇音樂時,教師要盡量選擇學生耳熟能詳,熟悉了解的音樂,從而讓學生通過聽音樂快速把握課文情感。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懷念母親》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穿插使用了《世上只有媽媽好》、《義勇軍進行曲》等音樂。這些耳熟能詳的音樂,有助于營造教學情景和課堂氛圍,讓學生更深層次的把握母愛和愛國情感,感受課文中作者樸實卻又強烈真摯的思念母親和祖國的情感。
綜上所述,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應用普及,為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推廣應用打下了基礎。通過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師能夠結合語言、模擬情境和畫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情感,有助于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滿足新課標的教學要求。
參考文獻:
[1]麻建芬.淺談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2(9):159-159.
[2]張玉梅.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赤子:上中旬, 2015(1):22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