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巖
【摘要】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而課堂提問則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實施有效的課堂提問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關鍵。
【關鍵詞】初中數學 課堂提問 有效性
課堂提問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恰到好處的設置提問,由淺到深,由點到面,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然而,如果提問欠妥,方法不當,就會事與愿違。因而,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也是眾多一線教師努力探求的一個課題。
一、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一)提問“只顧數量,不求質量”
新課改要求加強師生的互動,于是我們的課堂由“滿堂灌”變成了“滿堂問”,課堂中過多的一問一答,常常使學生缺少思維的空間和思考時間,看似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生積極參與,但實際效果卻差強人意。
(二)提問沒有層次性
在我們常規(guī)的教學中,我們常常發(fā)現,有些教師的問題設計無序,沒有層次,問題設計得或淺顯或深奧,不符合學生的認知層次。過于淺顯、簡單的問題就如一碗水無滋無味,沒有任何思考的空間和余地;如果問題過難,并且沒有任何鋪墊與啟發(fā),讓學生無所適從、無處下手,長此下去,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只重提問不重反饋
有時我們看到教師精心準備了一些提問,但當學生回答時,卻不太關注學生的想法,而是按照自己的設計往下講,或者是不關注學生的接受程度,只管將自己的問題問完、內容講完。這樣的課堂長此以往,學生非但不能參與到問題的思考與回答中去,反而會造成學生對問題的麻木和對教師的依賴。
二、如何優(yōu)化設計課堂提問
有效提問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有效的問題;二是有效的提問策略。為了達到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充分體現課堂提問的科學性與有效性,我們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準確把握數學概念中的關鍵詞句來設計提問
數學概念教學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點,但是有些概念比較抽象,不好理解,因此,教師在進行概念教學時,可以對概念中的關鍵詞進行提問,來幫助學生加深對這些概念的理解。
(二)從學生感興趣、易解決的問題入手,由易到難,層層深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和思考中。因此,課堂提問的設計必須新穎有趣,才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問題的設計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活動順序,循序漸進,由表及里,層層深入,使學生積極思考,逐步得出正確結論。
(三)設計的問題語言表述要簡練、易懂,不煩瑣
教師提問用詞需要準確流暢,關鍵性的詞語不能含糊其辭、模棱兩可,否則會誤導學生的思維。數學語言的特點是嚴謹、簡潔,形成符號化,教師提問語言既要顧及數學這種特點,又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三、準確把握課堂提問的原則
(一)課堂提問的問題要精心設計
課堂提問是一項設疑、激趣、引思的綜合性藝術,精彩的提問是誘發(fā)學生思維的發(fā)動機,能開啟學生的智慧大門;反之則會使學生厭煩。因此,課堂提問的問題一定要精心設計,設計的問題不但要緊扣教材,還要問在學生的興趣點上,問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二)把握合適的時機,當問則問,引發(fā)學生思維
準確把握時機是有效提問的關鍵,在恰當的時候提問,實際上起著調動學生情緒、活躍課堂氣氛、保證思維質量、提高教學效率的作用。一般情況下,課堂提問時機經常出現在以下幾個時刻;一是教學一開始,學生的情緒處于平靜、期待的狀態(tài),這時設計一些新穎有趣的問題來導入,可以誘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二是在探討新知識時,代表性的或是指向性的問題可以指明學生探究的方向;三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對所學知識點產生了疑問,或是處于半生半熟的狀態(tài),及時的提問可以啟發(fā)學生,讓他們豁然開朗;四是當教學任務已經完成時,拓展性的問題可以啟示學生不斷探索和研究,讓他們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三)提問的內容主要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
每一節(jié)課都有其中心內容,這些中心內容包括重要的數學概念、數學方法、數學思想和例題教學等,就是數學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就要圍繞這些認真設計問題,巧妙提問,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視野。只有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切合實際的提問,才能提高課堂效率。
(四)提問的對象要把握得當
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體驗參與和成功帶來的愉悅。因此,教師設計問題時要有一定的層次,要針對不同的學生提不同的問題;簡單的問題,可讓中、下層次的學生回答;稍難的題目,讓中等的學生回答,如回答有誤,讓基礎較好的學生補充,必要時可展開討論。這樣既提高優(yōu)生,又帶動后進生,達到共同提高。
(五)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和“誤點”
在教學中要注重利用課堂生成資源。教師不僅要會問,而且要會聽,會傾聽學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資源。所以提問時要關注學生的反應,要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開展后面的教學。學生回答正確,固然很好,應給予肯定;回答錯誤,甚至出乎意外,也不是壞事,這時教師可以適當地調整教學內容,針對這一問題,同學生一起展開討論,幫助學生得到正確的結論。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有效課堂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我們期待以自己的思考、交流,引發(fā)更多教師對這一問題的關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