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東旭郭亞恒
作者簡介:曲東旭(1985-),男,漢族,河南洛陽人,助教,研究生,河南科技學院,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管理。
郭亞恒(1983-),男,漢族,河南鄭州人,研究生,鄭州市衛(wèi)生學校,研究方向:認知心理學。
摘要:為更好的發(fā)揮心理學公共課的作用,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師范生的整體素質,大學生心理學公共課教學可作如下嘗試:利用課前時間讓學生自由表達;重視教學中的導入藝術;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合理使用教材和教學手段,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關鍵詞:心理學公共課;教學方法;教學手段
中圖分類號:B8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1-0130-02
心理學公共課作為地方本科院校師范類專業(yè)的必修課程,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現(xiàn)今考取教師資格證必修的課程之一,其中包含的心理學基礎知識也是師范生必須具備的素質和能力,更有助于大學生形成自身良好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如何更好的發(fā)揮心理學公共課的作用,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師范生的整體水平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心理學公共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任課教師未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心理學是普通本科院校師范專業(yè)的公共必修課,卻也時常出現(xiàn)學生重視程度不夠,學習積極性不高等現(xiàn)象,究其原因主要為:一方面,部分學生認為自己畢業(yè)之后不會從事和教師相關的工作,甚至不會考取中小學教師資格證,認為心理學公共課和自己關系不大;第二,一部分學生認為心理學不是自己的專業(yè)課,特別是少數(shù)理科生,認為專業(yè)課遠比心理學等公共課重要,如遇到專業(yè)課教師調課、補課或者做實驗等特殊情況,會選擇在某節(jié)課中舍棄心理學公共課,去選擇專業(yè)課的情況。甚至在心理學公共課與一些社團活動沖突時,很多同學也會毫不吝惜的選擇去參加活動。這也從側面說明,我們作為教師還沒有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當學生一旦對一門課程產生興趣時,考取教師資格證將不是他上課的唯一目的,當和其他專業(yè)課或者課外活動偶有沖突時,學生自己也會自覺的合理安排好時間。
(二)理論教學未能緊密聯(lián)系學生日常生活實際
筆者通過和其他任課教師的交流了解到,大部分的任課教師認為,心理學相對于教育學公共課而言更能聯(lián)系日常生活實際。比如:在講解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說”時,可以有效的聯(lián)系唐僧師徒四人的不同需要進行講解等,學習動機、情緒等都可以和學生日常生活相聯(lián)系。但是,這種聯(lián)系仍不夠深入。心理學中的理論知識也有些是艱澀難懂的,面對這些知識時應該如何將之聯(lián)系實際、如何將晦澀難懂的知識化為生動有趣的事例則是我們作為教育者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也會反映當在課堂上舉例子時,學生能夠全神貫注,認真聽講;而在學習理論知識時,學生大多會埋頭做與課堂無關的事。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深知理論的厚度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但如何能深入淺出的給學生說清道明一個問題則是非??简灲處煹膬裙Φ摹.攲W生真正的發(fā)現(xiàn)平日所學能夠很好的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時,才能激發(fā)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愿意學、主動學、快樂學。
(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未能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有效結合
不可否認,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給心理學公共課乃至其他課程的教學帶來了變革。在教學中,也出現(xiàn)了年輕教師過分依賴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現(xiàn)象,雖然多媒體中的圖片、動畫、視頻等使心理學課程的學習更加直觀、形象,但是也導致了對運用板書等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忽視,這使得少數(shù)年輕教師離開多媒體將無法正常上課,對于學生而言,一節(jié)課的學習中信息量過大,圖片豐富,致使學生在整體思考問題的能力、系統(tǒng)學習能力等方面的提高效果甚微。
(四)教學方法未能緊密聯(lián)系學生年齡特點
在進行心理學公共課教學時,部分教師往往容易忽視大學生的年齡特點。隨著“翻轉課堂”等的成功運用,不少教師開始改變自己的教學,認為心理學更多的可以運用討論法等教學方法,甚至認為講授法已然過時。在課堂的大半時間讓學生討論之時,看似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但是,幾節(jié)課下來,學生討論的熱情便驟減,認為沒有可討論的內容,這也不利于學生長期的學習。作為教師,仍應耐心的研究適合所教學生的教學方法,不可一味拿來生搬硬套,同時需注意講授法也有其自身的優(yōu)勢,不可一味排斥,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有效的運用各種教學方法。
二、心理學公共課教學改革的有效方法
基于以上對心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筆者在心理學公共課的教學中嘗試了以下方法:
(一)利用課前時間讓學生自由表達
根據(jù)任教班級學生的特點,采用分組的方法,充分利用課前十分鐘的時間,讓每組學生代表輪流到講臺上演講,演講的內容和心理學內容有關即可,這樣做不僅可以調動學生表達的積極性,滿足學生自我表達的欲望,也能讓學生切身認識到心理學的內容和實際生活密切關系,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同學之間的相處問題等,都是可以用心理學的理論來分析和解決的。即使是不準備考教師資格證的師范生,也會因為這門學科的實用性而重新審視它。課前演講的另外的作用還在于在正式授課前能夠充分調動課堂氣氛,尤其是對于大班教學而言,還能夠加深同學之間的彼此了解。在學生不超八分鐘的演講結束之后,教師一定要進行點評,這也是課前演講的要點。學生的認知具有局限性,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育引導的作用,引導學生達到潛在的發(fā)展水平,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這點至關重要。
(二)重視教學中的導入藝術
導入對一節(jié)課來說,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夠很自然的把學生代入到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心理學課程的教學尤其要重視第一節(jié)課的導入,不僅僅是對于整個學期教學計劃的介紹、重點書目的推薦,更需和學生一起探討心理學對我們的日常生活、人生有什么樣的幫助和指導。而對于具體每一節(jié)課的導入,教師需要精心設計,導入需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學生的年齡特點、不同專業(yè)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的來進行。同時,還需要注意啟發(fā)性、新穎性、趣味性和簡潔性。比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進行學習等,但需注意要根據(jù)不同的學習內容等因素綜合考慮選擇何種導入方式。
(三)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
對于心理學課程的教學,需要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一味地排斥講授法是不可取的。當學生基礎薄弱,對心理學知識一無所知時,讓學生進行討論是空洞的,達不到預期效果的。當學生的知識沒有一定的儲備時,能力的發(fā)展也只是空中樓閣。當運用講授法使學生掌握了基本的知識以后,可運用討論法等方法。在心理學的教學中,還可以采用心理游戲的形式,不僅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且還能夠提高心理學教學的實效性。[1]在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后,還需要配合以教師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的恰當運用。
(四)合理使用教材和教學手段
首先,為了能夠更好的進行教學,需要教師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fā)。教師不僅需要深入地研究教材,而且還要進行廣泛閱讀,這樣才能擺脫唯教材是從的尷尬,也才能擺脫教師對于課程、教材的忠實取向,這樣也才能夠在講授晦澀難懂的理論內容時深入淺出,這對教師的要求是相對較高的,如何處理好教材與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是一門學問。
其次,需要合理的處理好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運用。多媒體的運用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但是教師需要明確的認識到多媒體只是教學的手段,不能也不可能成為教學的唯一主宰。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仍然不能忽視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運用,尤其在一節(jié)課的結束環(huán)節(jié),對一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總結時,如果能運用到板書有條理的進行表述,相對于多媒體轉瞬即逝的效果,板書的運用將使學生的理解更加深刻。
(五)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首先,教師是一切教育的關鍵。在一味強調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同時,更需要強調注意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即使是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沒有引導的合作探究也是沒有特色的。在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擅于提問,充分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在提問時,需要提前預設高質量的問題,注意問題的真實性,這里的真實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問題本身是真真切切存在的真問題,而非虛假的偽問題,因為只有真問題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合理思維,恰到好處地磨煉學生的心智,開啟學生的智慧;二是該問題必須是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有價值意義的,否則就會失去啟發(fā)誘導的真正價值。[2]
其次,教師要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當學生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成功體驗之后,才能激發(fā)他們更好的進行學習。如何讓每一節(jié)課、讓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體驗,則基于教師對每位學生不同性格特點、學習水平的了解,對于教師而言需要認真研究。
最后,教師需要重視實踐活動。不僅是課堂上的實踐,也要重視課下的實踐。課堂上的實踐包括可以在學時的分配上有理論課和實踐不同的學時分配,以使學生對課程的學習更深入。另外,還需要重視課下的實踐,比如可以帶學生去中小學,直觀的了解中小學生特點,結合直觀的案例,進而進行合作、探究,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這會對日后的學習形成良性循環(huán),這也能更好的促進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
(作者單位:1.河南科技學院;2.鄭州市衛(wèi)生學校)
參考文獻:
[1]胡建英.心理游戲在師范類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前沿,2012(19).
[2]杜尚榮,李森.論課堂教學中啟發(fā)誘導的正當與失當[J].中國教育學刊,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