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
摘要:只有以學生為中心,才能夠讓政治教學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趨勢,提高政治教學的效率。把生活化作為政治教學的一個切入點,激發(fā)學生政治學習興趣,能有效地提高高中政治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轉變;理念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039-02
在新課改的推動下,很多新型的教育理念逐漸滲透到教學中。合格的教師都深知過去傳統的課堂知識傳授與現實社會生活的聯系并不緊密,學生在面對實際生活問題時并不能運用已學知識進行解決。在新課標的生活化教學理念指導下,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的編寫更加注重"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的有機結合",把基本觀點、知識原理融入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現實生活例子中,不僅充分體現了"以生活為基礎"的整體架構特點,更實例指引教師"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所謂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是指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出發(fā),來激發(fā)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并倡導學生積極運用政治經濟學中的知識理論和思維去觀察、分析、實踐、解決現實中出現的問題。那么,教師如何在組織政治教學時有效引入生活化教學模式?筆者結合人教版高中政治課的教學實踐,談談具體操作。
1.轉變教學理念
有人說過:"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要實施有效的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教師就必須轉變教學思想,摒棄一切不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的教學理念,緊跟課程改革的發(fā)展方向,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理念,這是高中政治教師能否成功實施生活化教學的關鍵。首先,高中政治教師必須由以教師為本的陳舊教育理念轉變?yōu)橐詫W生為本的教學新理念,尊重學生在政治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認識到政治教學的最終目的除了是教給學生政治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其次,高中政治教師要主動形成生活化的教學理念,要準確把握《政治新課程標準》的內在要求,充分認識到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多關注和深入探究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并注重在政治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挖掘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利用生活化的因素,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使政治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多用生活化的教學理念來指導高中政治教學。
2.教師備課時融入生活化
教師備課時實施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備課是否充分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的好壞。所以,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應樹立大備課觀,既要備教材、備學生、備課程、備設計,又要備出自己的個性特點和教學風格。具體的講,就是教師根據個人的教學風格,運用自己的教學智慧,調動自己的知識和生活儲備,研究教材、消化教材,將教材處理、延伸、連通到學生生活的世界中去,拉近科學與生活的距離。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善于發(fā)掘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素材,結合各種教學資源,實現教材由理性到生活世界的轉化。積極創(chuàng)設各種適合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形式,如小組討論、辯論等,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中,獲得知識,培養(yǎng)能力,豐富情感,完善人格,增強參與意識,提高政治素養(yǎng)。只有做到備學生、備方法、備教法、備資源、備環(huán)境,才能構建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3.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所謂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就是將高中生置于模擬的生活環(huán)境中,從生活的角度來思考政治問題,這是有效提升政治教學效率的方式之一。第一,教師要選擇貼近生活、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只有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才有可能讓學生將政治課程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起來,實現生活化教學模式。例如:在教學"消費觀"時,高中政治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日常生活消費習慣入手,引入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第二,教師要考慮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技巧,要在教材的基礎上,通過教學圖表,盡可能地設計出符合生活實際的場景;最后,教師要注重政治課上的生活化評價,積極引導學生學習生活化的內容,用生活實踐去檢驗學過的知識,在加強記憶的同時深化和理解政治知識。
4.關注生活,整合教材理論
高中政治課中有很多抽象難懂的理論知識,學生只能"死記硬背"。構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簡單的知識轉移和傳遞,而是學習者主動地將自己的知識經驗構建起來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多從學生的學習心理和發(fā)展需求出發(fā),搜集與教材內容相關的生活素材,引導學生運用實際生活中的事例來說明所學的知識,實現政治理論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系。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三思想政治"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內容時,適逢國家召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于是,筆者在課堂上為學生插播了一段人民代表大會的錄像。學生在錄像中看到自己熟悉的人物以及要關注的社會焦點,注意力立刻集中了起來。筆者抓緊機會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觀看:全國人大在國家政權中的地位如何?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怎么樣?全國人大的職能是什么?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鼓勵學生列舉自己所知道的身邊人大代表的事例。正是這種與學生生活相融合的課堂教學,才能使學生真實感受到政治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才會自主構建知識網絡,在真實的事例中理解并掌握政治理論。
5.拓展生活,實踐知識經驗
要真正實現思想政治課的教育價值,教師就要努力將政治課堂引向生活,教學要服務生活,積極組織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在活生生的社會生活中尋找教育的根源。三農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更是政治高考的熱點。在高三復習三農問題時,筆者帶領學生到離校最近的一條村莊進行實地考察。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主題進行探究,以下是部分學生的主題:當地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當地農民的年均收入;農民在進行農活耕種時出現的困難……這些主題是學生小組思考后提出,亦會通過小組實地合作探究得出結論。筆者通過學生的考察結果反問學生:通過這次活動,你們學到了什么?學生都第一時間回答:政府應該幫助農民增加收入,減輕生活負擔。于是筆者要求學生從政府的職能角度出發(fā),為農民增收提幾條建議。這樣,知識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理念便得以實現。
總之,生活處處是知識,要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實施政治生活化教學勢在必行。教師要善于將學生學習的間接經驗與實際生活的直接經驗連接起來,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為終身發(fā)展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卓.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的對策[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