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君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面臨改革的重任。語文,是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生的必修科目。社會文明的進步,大大提高了人才要求。閱讀能力,有關于學生未來的競爭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做好閱讀教學,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閱讀學習技巧,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才能給未來的語言能力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礎。以探尋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閱讀技巧培養(yǎng)為主題,展開了較為深入的探討與分析,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學閱讀技巧方法現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閱讀能力,是學生對于課本語言知識的理解能力,也是生存于當前社會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在小學教育階段,重視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利用科學合理的閱讀訓練,幫助學生建立健全的閱讀思維,有利于小學生語言素養(yǎng)的大幅度提高。提高閱讀技巧培養(yǎng)的地位,才能推動語文教學進步。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閱讀技巧培養(yǎng)的現狀
雖然小學語文教學的現代化程度不斷提高,但閱讀技巧教學所受重視程度不足,大多數小學生沒有建立起良好的閱讀學習興趣。
1.教師對閱讀技巧教學重視力度不足
受到我國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長期影響,許多小學語文教師沒有明確的閱讀教學目標,沒有意識到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中的重要性,也忽視了學生閱讀技巧的培養(yǎng)。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只關注學生對于文章中語言知識的理解以及課后問題的解答,只顧著讓學生背誦詩詞,對文章進行必要的抄寫與背誦。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雖然能夠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點,卻無法滿足學生的語文閱讀情感需求,不利于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教師對閱讀技巧教學的忽視,直接影響了小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
2.閱讀教學范圍較窄
要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yǎng),閱讀學習活動就不能只限于語文教材的講解上,教師要從多個方面引入課外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以此來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重視語文閱讀學習內容的課外補充,才能豐富小學生的知識面,讓他們在多方面閱讀之后形成個性化的閱讀技巧。在當前的教學中,一部分小學語文教師認為課外閱讀的拓展沒有太大必要,會分散小學生掌握課內知識的注意力。還有教師受到學校教學環(huán)境與條件的限制,無法開展有效的閱讀教學活動,影響了小學生閱讀認知能力的提高。
3.閱讀教學中技巧的傳授較為死板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技巧,引導小學生建立正確的在閱讀觀念,需要教師長期、反復的努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些教師為了完成閱讀技巧教學任務,會像講定理與概念一樣向小學生傳授閱讀技巧。比如在傳授略讀技巧時,教師會在課堂中告訴學生:略讀就是粗略地讀,不需要讀文章中的每一次,只抓關鍵詞與關鍵語句。這樣的講解,對于小學生來講是沒有意義,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干巴巴的講解不利于小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反而會加重小學生的閱讀學習負擔。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閱讀技巧培養(yǎng)方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閱讀技巧講解與傳授,需要教師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改革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結構,給小學生真實的情感體驗,讓小學生在閱讀技巧的幫助下成為快樂的閱讀者。
1.利用預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
對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yǎng),提高小學生的閱讀學習效率,教師要重視預習教學,引導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預習,是閱讀技巧的重要組成部分,多次開展預習活動,也是小學生掌握閱讀預習方法的重點。每一次閱讀教學之前,給小學生布置預習作業(yè),讓小學生在與文章初次接觸的過程中進行自學,將文章中的重點詞句進行標注,思考不理解的地方,自主開發(fā)方法去解決問題,能夠促進小學生閱讀思維的完善??紤]到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教師可以利用學案導學,讓學生針對學案中的內容完成閱讀預習活動。
比如,在講解《我們眼里的秋天》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學案:第一,閱讀全文。第二,找出文章中不認識的字詞,并通過查字典等方式認識它們。第三,就文章內容提出不懂問題,再次閱讀解決問題。第四,記錄下不能自主解決的疑問。教師的科學引導,會讓小學生理解預習的重點所在,能夠在未來的閱讀學習之前自主開展有效預習。
2.做好詞句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
詞句訓練,是提高小學生閱讀學習技巧的重要方式。一個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要么情感真摯,要么語言優(yōu)美。詞句是文章的基本構成要素,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閱讀技巧,就要關注小學生對于文章中詞句的理解,以詞句為出發(fā)點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小學生在閱讀中去發(fā)現他們認為用得好的詞與句,借助閱讀實踐活動讓小學生意識到詞句在閱讀學習中的重要性,讓小學生形成一雙能夠在閱讀中發(fā)現美的眼睛。
比如,在學習《大自然的聲音》時,文章大量運用修辭手法,給讀者展示了形象與靈動的大自然。像“不一樣的樹葉,有不一樣的聲音;不一樣的季節(jié),有不一樣的音樂”運用了排比手法,加強了語氣,也讓“風”這個音樂家更有真實感。“當小雨滴匯聚起來,他們便一起唱著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嘩啦啦地洶涌澎湃”這一句中,除了擬人手法,作者還用了“淙淙地、潺潺地、嘩啦啦地”這樣的疊詞,讓文章更加活潑。引導小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積極去發(fā)現詞句之美,有利于小學生感受閱讀文章的魅力,更好地理解作者所傳達出來的思想。每一次傳授閱讀技巧之后,教師要關注課內外閱讀活動的結合。像在講解了《大自然的聲音》之后,教師可以在課外選擇一個與大自然主題相關的文章,讓學生利用課堂中所講解的詞句分析技巧,對課外閱讀文章的詞句運用進行分析,鞏固細微但重要的閱讀技巧。促進課內外教學活動的結合,有利于小學生全面掌握閱讀技巧,實現閱讀技巧提升的目標。
3.激發(fā)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
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是讓閱讀技巧得以有效培養(yǎng)的重要前提。在閱讀技巧的傳授中,教師要重視小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小學生成為閱讀技巧學習與開發(fā)的積極參與者。
積極創(chuàng)設閱讀學習情境,讓小學生將閱讀文章中的文字與自己的想象思維結合在一起,通過想象感受閱讀文章所描述的景物、人物與事件,能夠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比如,在講解《動物王國里的故事》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小學生呈現動物王國的圖片,創(chuàng)設形象的情境,讓小學生意識到聯(lián)想的作用,以聯(lián)想來降低閱讀學習難度。除此之外,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中針對閱讀學習內容進行交流,讓小學生意識到討論與交流帶給閱讀學習的轉變,在互動中形成閱讀興趣,吸收不同的觀點,促進閱讀課堂的多元化發(fā)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活動中向小學生傳授多樣化的閱讀技巧,能夠鞏固小學生的課堂所學,促進小學生理解課本文章知識,讓小學生意識到語言的魅力。把握好小學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利用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讓小學生在理解文字的基礎上深入到文學作品之中,分析、判斷文學作品的價值,有益于教學活動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海波.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教學論壇,2014,(07):203-204.
[2]李再廣.論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J].華夏教師,2014,(10):38.
[3]朱娜.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3,(34):34.
[4]王曉宇.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3,(35):65.
[5]方勝.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策略的分析[J].科教文匯,2013,(12):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