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旸
(江海職業(yè)技術學院 基礎部,江蘇 揚州 225000 )
?
我國明清時期的圍棋文化考析
劉旸
(江海職業(yè)技術學院 基礎部,江蘇 揚州 225000 )
摘要:明清時期的圍棋棋藝、成就,以及對圍棋理論的研究水平,已經(jīng)達到了我國古代的巔峰。在對明清時期圍棋發(fā)展的概況進行闡述的基礎上,對圍棋的四大流派即永嘉派、京師派、新安派和徽派進行分析,指出明清時期圍棋的發(fā)展成就。對我國明清時期圍棋文化的研究,旨在為今后我國圍棋的發(fā)展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圍棋;圍棋文化;圍棋流派;明清時期
明清時期是我國古代圍棋發(fā)展的第三個高峰期。永嘉、新安、京師三大圍棋流派,以及徽派圍棋享譽當時,流派增多是圍棋這種益智的體育活動發(fā)展的最重要標志[1]。幾朝皇帝都是圍棋的愛好者,直接導致朝廷要臣也是圍棋能手。明朝傳世的棋譜較多,各種圍棋理論盛行明清民間社會。由此可見,明清兩朝的圍棋成了社會各階層喜愛的娛樂活動。本文對明晴時期的圍棋文化進行了研究。
1明清時期圍棋發(fā)展概況
1.1明清時期圍棋發(fā)展的原因
明清時期圍棋的發(fā)展與帝王的喜好有著密切聯(lián)系。明成祖朱棣在鎮(zhèn)守北方的燕王位時,與劉璟下圍棋,劉璟連勝,朱棣急了,感嘆道:“卿獨不讓我耶?”明宣宗極愛下棋,一次,皇后生病,明宣宗親自去請御醫(yī),看到御醫(yī)正在下棋,不禁棋癮大發(fā),當即和御醫(yī)下圍棋,還題了一首詩,早把請御醫(yī)給皇后看病的事情忘記了。明末時期的思宗帝也常與田貴妃下圍棋,以消解宮中寂寞。清代的帝王也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康熙皇帝曾以棋會友,借下棋之名鏟除鰲拜的惡勢力以鞏固皇權。從歷史遺跡和經(jīng)典名著,也可以追溯當時圍棋在宮廷里流行的風氣。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在《西游記》里多處描寫棋局,與當時圍棋盛行有關。故宮博物院里的養(yǎng)心殿所保留的清宮圍棋嬉戲遺物,是一副精美的棋具,圍棋子由青、白玉石制成,為當時帝王玩樂之物[2]。清宮中藏有的牙雕《月曼清游圖》就繪有女子下圍棋的場景[3]。此外,故宮博物院存放的明代折疊式棋牌桌,板背繪有黃地黑線的圍棋盤,也反映出了明清兩代皇宮里圍棋盛行。
明清時期,舉國上下迷戀賭博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圍棋也成了賭博的一種手段。乾隆年間圍棋高手密集,圍棋國手梁魏今、程蘭如,還有蔣再寶、胡肇麟、朱天直、李步青、吳來儀、藏念宣、童和衷、陳苑游、吳鳳來、鄭漣漪、朱天敘等人都棋藝非凡。但大部分棋手,包括四大名家的范西屏、徐星友、梁魏今、施襄夏,都是靠下棋、靠賭博吃飯,即所謂的職業(yè)棋手[4]。在全國各地,尤其是在大城市,許多人靠陪下圍棋、教圍棋進出酒樓、茶館、大戶人家、各處的旅游景點,甚至專門設置棋場的棋局。造成賭博成風的重要原因是,朝代更迭,社會動蕩,以及世風日下。明代從萬歷末年開始頹廢,從宮廷到民間出現(xiàn)了嗜賭人群,他們沉浸在紙醉金迷里,從賭場上尋求一時之歡。除了圍棋這種益智的體育活動,打牌、擲骰子、斗雞、斗狗、斗蟋蟀等也成為當時賭博的熱門游戲。
1.2明朝時期圍棋理論著作和棋譜
明代的圍棋著作豐富,馮元仲的《弈旦評》、《弈難》,王世貞的《弈旨》、《對弈》,王穉登的《弈史》都是圍棋理論的經(jīng)典之作。此類著述介紹了圍棋的起源和發(fā)展至明朝鼎盛時期的狀況,并將圍棋的代表人物貫穿其中闡述,重點介紹了明朝時期的圍棋著作者。由于社會上盛行圍棋比賽,又有圍棋家以及圍棋愛好者所著的大量棋譜,滿足了當時人們對圍棋的喜愛。百齡的《三子譜》、《官子譜》、《適情錄》、《弈志》、《石室仙機》都是當時頗受歡迎的棋譜典范,這表明圍棋活動已經(jīng)成為明代興盛的益智體育活動。在這些棋譜中,大部分是翻錄和抄襲,從內(nèi)容到形式都有相似之處,且缺少創(chuàng)意。
清代出現(xiàn)了一批富有追求精神的著名棋手,如周東侯、汪漢年、周懶予等人。周懶予為清初棋手中的第一人,他推廣了著名的應雙飛燕以兩壓的下棋方法。清代著名棋手徐星友在《兼山堂弈譜》一書中,對周懶予的應雙飛燕以兩壓的下棋方法給予了高度的評價。黃龍士八歲時就成了清代棋壇上的圍棋新星,他所著的《弈括》、《黃龍士全圖》這兩本書,是對自己棋藝理論和實踐經(jīng)驗的總結。清代施定庵著述的《弈理指歸》是我國古代棋譜的文化藝術典范,其中的《凡遇要處總訣》總結了清代下圍棋的全部方法,對我國后世圍棋理論起到了推動作用。此外,李汝珍著的《受子譜》也對后世棋手掌握受子規(guī)律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
1.3明清圍棋的興衰始末
明朝圍棋在朝廷的禁錮中曲折發(fā)展,這是不同于其他時期的特點。表面上,明初禁錮下棋,實際上在朝廷內(nèi)是提倡的,圍棋棋藝也獲得了發(fā)展。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卑微,雖沒念過什么書,卻養(yǎng)成了下棋的習慣。在下棋問題上,朱元璋也有極其殘酷的規(guī)定。明周漫士著述的《金陵瑣事》一書中,記載了明太祖造逍遙樓的目的,如果朱元璋看到類似博弈、養(yǎng)禽鳥這樣游手好閑的人,就一律將其困于逍遙樓上使他們游樂,最后將他們?nèi)筐I死。朱元璋這么做的原因,是明初在多年戰(zhàn)亂以后需要恢復經(jīng)濟、發(fā)展生產(chǎn),以至把下棋加以禁止,甚至施行苛刻的懲罰。朱元璋不反對皇室、官吏、士人下棋,因而明中期以前的朝臣中屢有圍棋高手出現(xiàn),但他反對百姓和軍人下棋,這種作法沒取得什么效果,相反,明朝的圍棋獲得了迅速發(fā)展。圍棋不僅在官僚、士大夫階層中流行,在城市市民階層中也得到了廣泛普及。圍棋發(fā)展到明代時期,已經(jīng)歷經(jīng)兩千多年的歷史,圍棋這項益智的體育活動成為當時社會各個階層人民的傳統(tǒng)愛好。
清代是我國圍棋發(fā)展的頂峰時期。圍棋興盛的發(fā)端時期是在順治、康熙兩朝,出現(xiàn)了大量的著名棋手,比如百齡、盛大有、吳端征、黃龍士、徐星友、李元兆、汪漢年、周東侯等人。圍棋不僅在民間盛行,在宮廷里也引起了重視??滴鯐r期著名的棋手黃龍士、徐星友就是因棋藝高超而被選入朝廷內(nèi)供職的,他們對圍棋進行大膽變革,以清俊飄逸的棋風開創(chuàng)了清代圍棋全面鼎盛的局面。雍正、乾隆、嘉慶三朝迎來了清代圍棋的鼎盛時期,涌現(xiàn)了西屏、定庵、魏今、蘭如等優(yōu)秀棋手,號稱四大國手,釋貫如、童和衷等人也是當時著名的棋手。到了道光、咸豐兩朝,圍棋已不如前期興盛,此時,出現(xiàn)了張介軒、陳小仙、申之功等不少棋手,但他們?nèi)狈?chuàng)新精神,比起前面的黃龍士、百齡等人略輸一籌。到了同治、光緒年間,清代圍棋已經(jīng)由盛至衰,原因是麻雀、撲克等益智體育活動的興起。麻雀、撲克游戲參與的人數(shù)較多,且具有賭博性質更刺激,比起圍棋更深受當時人們的喜愛。
2圍棋流派
2.1永嘉派
明代中葉是溫州永嘉地區(qū)在圍棋史上大放異彩的歷史時期,永嘉派的著名棋手鮑一中是正德、嘉靖年間繼國手范洪之后名聲最大的國手,年青時馳騁江一帶,所向披靡。同時期的王世貞在《弈旨》一書中指出:“四明范洪重,洪之后,永嘉鮑一中重。”這里表明了鮑一中是“永嘉棋派”的首領。鮑一中與“徽派”的程汝亮、“京師派”的顏倫、李釜并稱為“明代第一品”。鮑一中之后,永嘉派有名者就是李沖,李沖十年落魄江湖間,拜謁王世貞,靠巴結和賭博謀生,直到鮑一中去世后,李沖才一躍成為永嘉派領袖。稍后還有周源、徐希圣、趙文旦、趙文韶等人成為永嘉派的中堅力量。明代圍棋三派中,屬永嘉派的棋手最多。溫州之所以能在圍棋界中獨樹一帆,跟圍棋在溫州的普及和職業(yè)化有很大的關系,而且家庭之間經(jīng)常切磋棋藝,對圍棋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幫助。
2.2京師派
北京是明代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嘉慶年間在棋風熾熱的影響下,京師弈派異軍突起,京師派的代表人物有顏倫、李釜。王世貞稱顏倫為燕中國手,嘉靖年間是顏倫棋藝的顛峰時期,他是京師派的開創(chuàng)者,與永嘉派的鮑一中齊名。顏倫主盟中原十年后,遇到勁敵李釜,顏倫為保自己的盟主地位,竟罷棋,不敢與李釜一決高下,但晚年的顏倫又敗給了岑乾。同為京師派代表人物的李釜剛出道時,遠在顏倫之下,十年后,李釜棋藝大增,達到了與顏倫爭雄的水平,兩人齊名,號稱京弈雙雄。當時的李釜以棋藝聞名京城,深受達官貴人的青睞,后來顏倫罷棋,李釜在北方找不到敵手于是南下,李釜下江南,意味著李釜作為京師派代表出征江南對局棋壇名家。
2.3新安派
新安派棋手較少,新安派的代表人物有汪曙、程汝亮、方子謙,新安派的棋力比永嘉派、京師派略遜一籌。新安派的汪曙比永嘉派的鮑一中棋力稍差,晚一些的程汝亮是這派的中堅人物?!断蓹C武庫》和《弈時初迭》中都收有程汝亮的遺局,其局“布局工整,奇正迭出,取舍各盡其妙?!蓖跏镭懻J為程汝亮有以守為攻的特點。新安派和永嘉派小戰(zhàn)不斷,由于鮑一中的坐鎮(zhèn),永嘉派始終壓制著新安派。當時的鮑一中棋藝天下無敵,早已是一代宗師,名震中華,新安派汪曙略遜一籌,程汝亮與京師派的李釜也是勁敵,但程汝亮敗的次數(shù)較多。
2.4徽派
徽派是清代圍棋的派別,分為清初的承續(xù)期、清中葉的發(fā)展高峰期、晚清的漸衰期三個階段。清初,徽州圍棋承續(xù)了晚明徽派圍棋的特征,出現(xiàn)了汪幼清、蘇亦瞻、江用卿、汪漢年、吳貞吉等棋手。清代鄧元鏸曾將清朝棋手劃分等級,汪幼清、汪漢年等徽派棋手被列為名家。清中葉出現(xiàn)的圍棋四國手梁魏今、程蘭如、施襄夏、范西屏都是徽派,晚清出現(xiàn)程國賢、江嗣鈺,但也難以挽回圍棋漸衰的局面。清代徽派的圍棋對弈,分出水平高低是首要特征。例如程蘭如在當時棋壇的地位確認后,與他對弈的徐星友、范西屏、梁魏今、施襄夏獲勝,后者名聲鵲起,一舉奠定圍棋四大家的地位?;张汕宕l(fā)展到了后期,休閑娛樂的功能愈來愈明顯?;张善迨职褜目闯梢环N雅好,在晚清國運漸衰的時代背景下,圍棋成了消除寂寞、遠離紛爭、撫慰心靈的棲息地。
3明清時期圍棋的發(fā)展成就
明朝圍棋在朝廷的禁錮中曲折發(fā)展,明代統(tǒng)治者禁錮民間文化娛樂活動的態(tài)度異常明確,且手段令人慘不忍睹。日復一日衰敗的明朝統(tǒng)治者實行自閉的文化政策,禁止平民百姓下棋,是明朝統(tǒng)治者愚民政策的一種手段。有關明代民間圍棋活動的史料并不多,如果僅從史料中的記載去分析明代民間圍棋的發(fā)展狀況,難免會做出錯誤的分析。明代的小說對民間圍棋活動的描述較多,我們可以從中正確認識明代民間圍棋的發(fā)展成就。例如,明代的小說《金瓶梅》一書生動地描寫了城市的市民階層參與圍棋競技活動的精彩情形,折射出明代城市的市民階層對圍棋的喜好。從明中期圍棋發(fā)展的盛況看來,市民階層中的圍棋活動獲得了很大發(fā)展,且完全適應整個社會圍棋的發(fā)展。
到了清朝康熙、乾隆年間,以范西屏、黃龍士等人為代表的棋藝活動達到了歷史的巔峰水平??滴?、乾隆年間是我國古代國力強盛,文化、經(jīng)濟發(fā)展最為繁榮昌盛的時期之一,為圍棋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乾隆后,圍棋也逐步走向衰落。清末,我國的圍棋水平更是一落千丈。然而,縱觀我國圍棋的發(fā)展歷史長河,明清兩代是我國圍棋發(fā)展的鼎盛時期。
4結束語
明清時期的圍棋藝術家非常注重撰著棋譜,因此佳作傳世不計其數(shù)。也正是由于明清兩代的一些圍棋家和圍棋愛好者重視搜集、整理、編纂棋譜,于是收錄了諸多散落民間的棋手遺譜,這些行為為保留我國圍棋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潘猛補.明代永嘉棋派述略[J].浙江工貿(mào)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1):30-34.
[2] 向武云.清代宮廷體育活動史論[J].體育文化導刊,2007(1):63-67.
[3] 李久芳.牙雕《月曼清游冊》[J].紫禁城,1981(4):54-56.
[4] 齊無悔.粱魏今——高山流水之師[J].棋藝,2006(3):46-52.
[5] 劉強.圍棋棋譜的著作權保護[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0(10):35-37.
[6] 張孝平,畢亞旭.圍棋文化的啟迪[J].體育文化導刊,2006(3):86-88.
[7] 陳東九.論圍棋文化對構建和諧社會的作用[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9(3):31-33.
Go Culture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China
LIU Yang
(Basic Dept., Jianghai Vocational School, Yangzhou 225000, China)
Abstract:The skills, achievements and theories of Go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China have reached the top in ancient China.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Go in Ming and Qing dynastres and analyses the four Go schools, Yongjia school, Jingshi school, Xinan school and Hui school. The paper also researches the Go achievement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positive influe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Go in China.
Key words:Go; Go culture; Go school;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收稿日期:2015-10-06)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68X(2016)01-006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