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舟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高中地理作為高中的一個重要課程也必須與時俱進,優(yōu)化課堂教學。這就給高中地理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通過不斷地探索、創(chuàng)新和經驗總結來尋找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實施教學。本文結合實踐對新課改下的嘗試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究,并對其具體應用過程中的問題與策略做了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地理課堂 教學優(yōu)化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3-0116-01
課堂教學是教師進行知識傳授的最基本形式。在當前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應將新課改的教學理念貫徹到課堂教學中,圍繞學生開展一切教學活動,并積極的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模式,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同時,提高課堂的效率,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目的。高中地理是高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在新課改的要求下,積極的探索,利用好新課改創(chuàng)造的發(fā)展空間,努力優(yōu)化地理課堂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地理素養(yǎng)的提高。
一、在新課改的指導下,優(yōu)化教育觀念
地理學科涉及的范圍廣,可以說包羅萬象。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結合生活實際選取相關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為學生以后的繼續(xù)學習打下基礎。新課程標準下,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本著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學習效率的原則選取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難點,注重知識間的聯(lián)系,構建起地理知識網絡,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所學知識。同時地理教師要樹立現代教材觀、教學觀,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靈活把握教材,活用教材,使教學內容真正符合學生所需[1]。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傳統(tǒng)地理教學中注重知識傳授、機械記憶的現象有所改變,高中地理學科成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必修課。因此,必須優(yōu)化高中地理教育觀念,認識到地理教學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同時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技能和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地理素質。
二、注重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多種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地理學科知識本身具有較強的趣味性,為學生興趣的激發(fā)提供了原始素材。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挖掘地理知識的趣味性并進行合理的加工,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如講授“世界的洋流分布”知識前,可先引入一個二戰(zhàn)期間的故事,德軍在英法聯(lián)軍嚴密封鎖直布羅陀海峽的情況下被困在了地中海內,而德軍卻巧妙地利用了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間的密度流,把潛艇潛入海底關閉引擎,悄無聲息地漂過了直布羅陀海峽。這樣結合教學內容講小故事,很容易就調動起了學生的興趣。充分挖掘教材內在因素,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再者,高中地理教材帶有很多地理分布圖、示意圖、景觀圖、漫畫等,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直觀、生動的特點,對學生學習地理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發(fā)揮圖像的作用,借助圖像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教學世界地震與火山的分布特點時,可以先讓學生詳細閱讀“六大板塊示意圖”,再讓學生認真觀察“世界地震帶和火山分布圖”[2],并將兩圖對照,總結出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點。這樣利用教材中的地理圖像教學,能調動學生的各器官,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指導學生學習方法,教學生學會學習,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地理教學中常用的學習方法如實地考察法,引導學生到野外實地考察書本上講授的地理知識,形成直觀的感覺。另外還有圖像法、打手勢法、口訣法、探究法、數理結合法等。
三、多元化教學手段融入教學,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
1.現代輔助教學手段的采用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越來越多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應用到教學中。由于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形象、生動的特點,能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它已成為課堂教學的一種手段,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如教學山地形成相關內容時,可以借助多媒體用動畫形式展示地球板塊在不斷地運動,褶皺是巖層受到地殼擠壓力形成的波狀,褶皺巖層組合在一起的山體就是皺褶山,巖層斷裂并出現明顯位移就是斷塊山等。這些知識如果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看教材的方式來學習的話,會覺得抽象難懂,很難理解它們的形成過程及特點。多媒體輔助教學有效地解決了這一難題,通過形象化的動畫演示,讓學生生直觀地看到山地形成的過程,不僅簡化了教學內容,還讓枯燥的敘述變得更為生動、形象,較好的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同時借助多媒體教師也可以更好地將地理知識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比如講授臺風時,可以用多媒體播放電視臺有關臺風的形成、預報及未來發(fā)展路線的新聞,讓學生感受臺風的威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創(chuàng)設合作情景,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情境教學對學生進行引導,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成為一個知識的發(fā)現者,讓他們體驗到探究的樂趣。這種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的收獲能夠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并成為他們深入探究地理知識的精神支柱。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發(fā)現知識的機會,激發(fā)他們濃厚的學習欲望,讓地理課堂在學生的探究、思考、發(fā)現過程中高效進行。在素質教育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聰明才智,提高他們的地理綜合素質,教師需要讓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方式下進行學習,在合作過程中對知識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和探究,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學習“工業(yè)區(qū)位因素與區(qū)位選擇”時,就可以將生活中的實例引入到了教學中。在開展教學時,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相應的材料,然后通過分組、分角色的形式來開展教學。學生可以扮演各個臨海的鄉(xiāng)鎮(zhèn)參加投標。投標過程中,就可以讓學生通過鄉(xiāng)鎮(zhèn)優(yōu)點的分析,做出相應的方案。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可以融入到具體的實例中,不僅提高了他們的積極性,還讓他們能夠學會深入分析和如何利用工業(yè)區(qū)位因素來選擇區(qū)位。這種小組合作探究形式,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對自己處于的區(qū)位進行了分析,加深了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提高了他們知識的運用能力。
四、結語
總之,新課改下高中地理教學必須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將學生轉變成為課堂的主體,通過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化,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地理素養(yǎng)、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王鴻雁.基于新課標的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探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4.
[2]劉昱萱,翟祿新.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 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4,07: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