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梅
糖尿病的發(fā)病原因
遺傳因素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顯的遺傳異質性。糖尿病存在家族發(fā)病傾向。環(huán)境因素進食過多,體力活動減少導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環(huán)境因素。
糖尿病的臨床表現
代謝紊亂癥候群 少數患者有典型的“三多一少”(多飲、多尿、多食、消瘦)癥狀,嚴重者發(fā)生酮癥酸中毒及昏迷,而多數患者無明顯“三多一少”癥狀,僅在體檢或以慢性并發(fā)癥存在去就診而被確診。
慢性病變癥候群 糖尿病因長期高血糖等而導致動脈硬化和微血管病變,發(fā)生嚴重的心、腦、腎、眼、神經、皮膚等器官受損,出現相應臟器的癥狀及體征。
急性并發(fā)癥候群 糖尿病常因機體免疫力和防御機能下降,易合并皮膚、黏膜及軟組織感染性疾病、呼吸道感染真菌等感染,出現相應的癥狀及體征,嚴重者由此而誘發(fā)酮癥酸中毒及昏迷。
糖尿病并發(fā)癥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合并癥之一。在我國目前已成為終末期腎臟病的第二位原因,僅次于各種腎小球腎炎。
糖尿病眼部并發(fā)癥1.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變中最重要的表現,是糖尿病的嚴重并發(fā)癥之一;2與糖尿病相關的葡萄膜炎;3.糖尿病性白內障:發(fā)生在血糖沒有很好控制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多為雙眼發(fā)病,發(fā)展迅速,甚至可于數天、數周或數月內發(fā)展為完全渾濁。
糖尿病足 足部是糖尿病這個多系統(tǒng)疾病的一個復雜的靶器官。糖尿病患者因周圍神經病變與外周血管疾病合并過高的機械壓力,可引起足部軟組織及骨關節(jié)系統(tǒng)的破壞與畸形形成,進而引發(fā)一系列足部問題,從輕度的神經癥狀到嚴重的潰瘍、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關節(jié)病和神經病變性骨折。
糖尿病心血管并發(fā)癥 包括心臟和大血管上的微血管病變、心肌病變、心臟自主神經病變,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大血管并發(fā)癥,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死亡風險比非糖尿病患者群高3~5倍。
糖尿病性腦血管病 是指由糖尿病所引起的顱內大血管和微血管病變,主要表現為腦動脈硬化、缺血性腦血管病、腦出血、腦萎縮等,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糖尿病神經病變 糖尿病神經病變最常見的類型是慢性遠端對稱性感覺運動性多發(fā)神經病變,即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糖尿病病人應加查的體檢項目
空腹血糖檢查是一般體檢套餐中的必查項目,也是糖尿病常規(guī)檢查中最重要的項目之一??梢栽卺t(yī)院進行抽血,通過生化分析儀來檢測靜脈血糖,或用家用血糖監(jiān)測儀的試紙檢測指血血糖。此外,糖尿病人還應當檢查以下項目。
餐后2小時血糖檢查 餐后2小時血糖測定也是診斷和監(jiān)測糖尿病的另一種重要方法。臨床上有不少病人空腹血糖不高,但餐后2小時血糖明顯增高,也可診斷為糖尿病。常規(guī)體檢單純檢測空腹血糖,幾乎會漏診50%的糖尿病患者。
葡萄糖耐量試驗、胰島素、C肽釋放試驗 此項檢查是糖尿病體檢中最重要的一項。糖耐量試驗是國際公認的糖尿病的診斷試驗,是測定靜脈空腹血糖及葡萄糖負荷后血糖,空腹血糖≥7.0毫摩爾/升,餐后2小時血糖≥11.1毫摩爾/升,即可診斷為糖尿病。在做糖耐量試驗的同時,可以采血測定胰島素、c肽,了解胰腺B細胞在葡萄糖負荷下的最大分泌能力,可以協(xié)助判斷胰腺B細胞的儲備功能,尤其對治療方法的選擇有指導意義。
糖化血紅蛋白 無論空腹還是餐后血糖,反映的均是某一時刻的血糖值,其結果會受到很多偶然因素的影響,血糖波動大的病人尤其如此。而糖化血紅蛋白主要作為對過去2-3個月內平均血糖控制水平的一種監(jiān)測手段,是目前國際公認的血糖控制水平是否達標的金標準,正常值為4.0%-6.5%。
同型半胱氨酸檢測 血漿HCY水平可作為2型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監(jiān)測糖尿病患者HCY水平有利于對其預后的評估。HCY升高在糖尿病伴腎臟、視網膜損害及血管并發(fā)癥的患者更為嚴重。
尿糖檢查 尿糖的檢查一直是每日評估糖尿病控制情況的主要方法。
尿酮體檢查 當身體缺乏胰島素時,不能利用葡萄糖作為身體能量的來源,只好分解脂肪作為燃料。在分解的過程中會釋放一種叫做酮體的酸性物質,當產生的酮體超過一定水平時,由尿中排出即為尿酮,所以出現尿酮即表示胰島素缺乏,糖尿病控制不理想。
糖尿病并發(fā)癥檢查
隨著糖尿病病程延長,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會逐漸出現各種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主要指糖尿病大血管病、微血管病及神經病變。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是造成本病高病死率、高致殘率及高經濟負擔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防治的關鍵所在。因此,糖尿病并發(fā)癥檢查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減輕社會、家庭的經濟負擔。
眼底檢查 糖尿病眼部的并發(fā)癥主要與病程和血糖的控制情況等有關。常見的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白內障、玻璃體出血等,它能導致視力下降甚至失明。
糖尿病腎病 約30%-40%的1型和20%左右的2型糖尿病發(fā)生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糖尿病腎病的金標準是進行尿微量白蛋白的測定,≥20微克/分或30毫克/24小時可診斷。
心臟病變 糖尿病心臟病包括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變、糖尿病心臟自主神經病變,需要做心電圖、心臟超聲、心臟自主神經電生理檢測。另外,糖尿病容易合并血壓、血脂異常,加重心血管損害,因此也要進行血壓、血脂的監(jiān)測。
神經病變 60%-70%的糖尿病患者有程度不同的神經損害表現,包括周圍神經病變、自主神經(植物神經)病變、顱神經病變,表現為肢端感覺減退、喪失或麻木、刺痛,腹脹、腹瀉、便秘,尿潴留、尿失禁,陽痿、性功能下降,聽力下降、吞咽困難等。糖尿病神經病變的客觀金標準診斷方法是神經電生理檢查,即神經傳導速度測定及肌電圖。
周圍血管病變 全身大血管均可受累,下肢最為常見,可導致動脈狹窄、甚至閉塞,表現為足部皮膚發(fā)涼、足部疼痛、間歇性跛行,且皮膚易受感染,潰瘍經久不愈,嚴重者引起壞疽導致截肢(趾)。彩色超聲多普勒探查有助于早期發(fā)現外周血管病變而進行早期防治。
微循環(huán)異常 糖尿病微血管病主要累及眼底、腎臟,也可以通過對甲襞進行微循環(huán)檢查,間接推斷全身微循環(huán)狀況。
牙病 以牙周病最為常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患病率可達30%左右。慢性牙齦炎反復發(fā)作,齒槽骨萎縮,久之造成牙齒松動脫枯。因此,糖尿病患者體檢時還應該進行口腔科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