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春華
思想品德課是一門以初中生生活為基礎,以引導和促進初中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為根本目的的綜合性課程。其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綜合性的課程特點決定了在教學中應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與時俱進,遵循初中生身心發(fā)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發(fā)展規(guī)律,貫徹新課程理念,樹立正確的教材觀。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材無疑是進行教學的基本依據(jù),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性資源,是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要正確把握教材的具體內容在單元、整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任務,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既依據(jù)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走進教材又走出教材,有必要對教材進行相應的調整,“破其卷,取其精”,優(yōu)化教學結構,組織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真正做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轉變。
然而,在用教材的方面,我們的一部分教師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如:過于依賴教材,始終如一地遵循教材的編寫順序;教材使用和現(xiàn)實生活及學生生活實際脫節(jié);教學隨意性較大,想到哪,說到哪,導致教學效率低下。在教學中,結合我的教學實際,就如何更好地用教材進行了嘗試:
一、巧設情境用教材,讓教材充滿靈性
教學的主體是活生生的人,任何學習過程都是學生思維火花的撞擊過程,本本主義是思想品德課的大忌。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應該以知識背景為依托,抓住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利用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社會的事例巧設情境,將教材內容情境化,快速將學生帶入學習狀態(tài),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探究的興趣,同時使平面的、書面的、文字的、靜止的教材活起來、動起來,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達到情感融合,使教材的價值和精神充滿靈性。
如,在學習七年級教材“人生難免有挫折”時,我播放了參加“中國夢想秀”的堅強樂觀女孩楊佩的一段視頻,同時用文字資料做補充。圍繞“挫折”話題,結合本節(jié)課知識,我設計了一系列問題:(1)什么是挫折?(2)楊佩在成長過程中經(jīng)歷了哪些挫折?(3)造成挫折的原因有哪些?(4)結合材料,導致楊佩遇到挫折的原因有哪些?(5)面對挫折,楊佩的態(tài)度如何?結果怎樣?(6)設想一下,如果有人也遇到了類似楊佩這樣的挫折,可能會采取什么態(tài)度?結果又會怎樣?(7)你在生活中曾經(jīng)遇到過哪些挫折?你是什么態(tài)度?(8)結合楊佩的事跡,談一談你在本節(jié)課的收獲。本節(jié)課由于運用具有真實的富有視覺沖擊力的視頻資料創(chuàng)設情境,激起了學生的情感共鳴,特別是當學生看到楊佩用腳繡十字繡的過程,被楊佩的精神深深打動,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情感得到了升華。
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用教材,我們應注意:(1)情境內容真實可信有感染力。(2)情境呈現(xiàn)方式應多樣,可以是文字、漫畫、歌曲、視頻。(3)設置的問題指向性要明確,有層次、有梯度,能集中學生思維,有感悟、有升華。(4)與三維目標相結合,服務于課標,避免誤導。所以要求教師及時捕捉生活中的點滴,巧設情境,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增強開放性,突出教材與生活的聯(lián)系
《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思想品德課正是在學生逐步擴展生活的基礎上,面對成長中的問題,讓初中生正確認識成長中的自我,正確處理與自我與他人和集體以及與國家社會的關系,提供必要的幫助?!比绻诮虒W中,教師只是單純地傳授知識,就會束縛學生的發(fā)展,不能幫助學生在大腦中建立知識與生活的鏈接,從而影響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所以,要增強開放性,就要將概念原理和基本知識融入生活事例中,提高學生運用教材內容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師應該有大局觀念,采用主題小報、演講、辯論會、新聞播報等多種形式將學生自己的問題,社會生活中的問題、社會的熱點問題引進課堂,從而讓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在學習七年教材“防范侵害,保護自己”這一節(jié)課后,配合班主任在班級開展了“法制在我心中”的主題班會,班級的一位學生現(xiàn)身說法,因與人打架致人輕傷,告誡學生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加強道德修養(yǎng),增強法制觀念。
三、有效重組整合教材,優(yōu)化教學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學情不同,學生理解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也有所不同。所以,我們不一定要按照教材設置的框題、目題順序照本宣科,我們應該依據(jù)教材內容和學情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組織教學內容,設計合理的教學結構,優(yōu)化教學過程,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完成教學目標。
在學習八年級教材第四課第二框“主動溝通,健康成長”時,按照師生交往關系的改變到師生有效溝通原則和策略是本框的邏輯線索。在備課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直接呈現(xiàn)“師生交往新觀念”這一知識點略顯生硬,于是,我把第二目的內容“共筑師生情感的橋梁”的內容通過師生在交往過程中常見的矛盾沖突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在解決師生矛盾沖突的過程中,探索有效的方法,通過雙方的努力,共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而這種和諧的師生關系正是我們所追求的新型師生關系,雖然在教材的編排順序上有所調整,但是從教學效果上看遠比預期的要好很多。
綜上所述,思想品德課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要求教師應該開闊教育視野,轉變教育觀念,激發(fā)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教學中,以情境為載體,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以提高課堂實效為目的,認真研讀,感悟體會教材的深刻內涵,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讓教學“活”起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打造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侯英勇.科學開發(fā)教材功能,傾力打造高效課堂[J].教育測量與評價,2014(6).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