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漢政
摘 要 針對超長外懸葫蘆門式起重機的懸臂處靜態(tài)剛度不能滿足設計標準要求的問題,進行金屬結構分析,改進主梁懸臂處結構,建立門架外懸處平面力學模型進行分析研究,驗證此結構設計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最終使主梁懸臂處靜剛度達到設計要求,從而解決了門式起重機械超長外懸結構設計的難點。
關鍵詞 葫蘆門式起重機 超長外懸 懸臂處靜態(tài)剛度
中圖分類號:TH213.5 文獻標識碼:A
1 概述
某起重機制造公司設計的電動葫蘆門式起重機,型號為MH25-36A3,額定起重量為Q=25t,跨度L=36m,工作級別A3,外懸長度為L=16m(有效外懸為15m),有效外懸與跨度比為5/12,《JB/T 5663-2008 電動葫蘆門式起重機》3.2.6要求“有效懸臂長度(L1、L2)一般不大于S/3”,此臺起重機有效懸臂超出設計標準要求的范圍。因此本文提出以超長外懸葫蘆門式起重機為研究對象,在采用以經典力學為基礎的理論和經驗設計法的傳統(tǒng)設計方法基礎上,進行金屬結構設計,針對超長外懸的葫蘆門式起重機的懸臂靜態(tài)剛度不能滿足設計標準要求問題,改進了主梁懸臂處的結構,并建立門架外懸平面力學模型進行分析,驗證了改進后主梁結構的合理性和工藝的可行性,使主梁強度和懸臂靜剛度滿足使用要求。
2改進前懸臂處結構分析
按JB/T5663-2008電動葫蘆門式起重機規(guī)定對于A3門式起重機外懸許用垂直靜剛度為[Y1] = = 42.8(mm),此處Y1>[Y1],主梁懸臂端垂直靜剛度超過標準要求,主梁結構必須改進來保證垂直靜剛度。
3改進后懸臂處分析計算
為滿足該設備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在外懸上離支腿法蘭盤中線1000cm處加斜拉鎖加強與主梁連接,保證其性能。門架結構改進后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在主梁懸臂處加設斜拉鎖,斜拉鎖為槽鋼合成矩形方鋼(采用18槽鋼),單根矩形方鋼的截面積為A=2929mm2,建立平面力學模型如圖3.2示。
以C點為研究對象,斜拉桿AC與桿BC在垂直載荷P作用下產生下?lián)?,由此可知,斜拉桿垂直下?lián)狭薴值,C點也下?lián)狭薴值。
4結論
通過對超長外懸門式起重機結構分析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和把握針對此類起重機設計的關鍵技術,解決了懸臂處結構設計的難點,達到了設計標準要求,并且該設計方案制造工藝簡單合理,用戶經過一定時間的使用也達到了使用要求,從而驗證了改進后的結構設計方案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