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芬
【摘 要】 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中,美術以經久不息的生命力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而進步。筆者認為,基本的美術素養(yǎng)是每個公民都必須具備的,對繪畫作品的認知就如識字一般重要。鑒于此,為了全面提高我國公民的美術修養(yǎng),提升公民的綜合素質,文章對高中美術教育高效課堂的建立與實施進行研究。
【關鍵詞】 高中美術;教學方法;審美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089(2016)25-0-01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fā)展,美術也不斷的發(fā)展。筆者通過研究發(fā)現,在人類發(fā)展的歷程中,美術的生命力是不容小覷的,它作為一種文化縮影深深烙印在人們的血液里。美術教育作為中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可以啟發(fā)學生智慧、提高其審美能力,其關鍵“在于利用美術學科的屬性為健全學生自然、社會屬性和心理屬性,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必備能力”。因此,教育者有理由將美術作為素質教育的必修內容。但是,目前的高中美術教育對學生美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筆者對高中美術教學中高效課堂的建立與實施進行了一定的研究。
一、我國高中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1授課方式較為單一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高中仍過于看重學生的成績。加之美術不屬于考試科目,因此在美術教學中,一些教師教學的積極性不高。筆者通過研究發(fā)現,筆者所在地區(qū)部分高中缺乏美術教師,一些教學力量不強的學校甚至沒有專業(yè)的美術教師,美術教學工作由其他科目教師代為完成,教學質量不高。此外,由于一些教師美術素養(yǎng)不足,因此在教學中往往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這樣單一的教學模式容易抹殺高中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從長期看,這顯然不利于我國公民審美素養(yǎng)的提高。
1.2過于重視西方的繪畫藝術
我國傳統(tǒng)繪畫與西方傳統(tǒng)繪畫的差異較大。如,我國傳統(tǒng)文人畫如風景畫比較注重寫意,而西方傳統(tǒng)繪畫如宮廷畫比較注意寫實,有的作品刻畫細致入微。當然,我們不能片面地評判兩者的優(yōu)劣,而應辯證地欣賞不同藝術的美感。國畫中的墨色變化和以線條為主的勾、皴、點、染、濃、淡、干、濕、陰、陽、向、背、虛、實、疏、密和留白等多種表現手法,具有高度提煉概括的技巧,充分體現了民族特色,其產生的美感也是油畫所不能體現的。在美術教學中,有些教師對西方藝術推崇備至,而忽略了我國的傳統(tǒng)藝術。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美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反而容易導致學生審美觀的扭曲。
1.3過于重視技巧,忽視藝術
由于教師的對美術教育的認知偏差、部分家長的功利心態(tài)和目前的美術教學評價體系的缺陷,傳統(tǒng)美術教育把美術的技能教學定位在“以熟練某種表現程式、反復的程式訓練為學習方式與手段”層面,而學生在學習繪畫的過程中被過度地授以各種方法,這些方法有一定的操作程序,簡單易教。但美術教育不僅是技術,更重要的是一門藝術。而藝術是“道”,是觀念,是一種觀察世界和認識世界的方法。因此,“重技”就容易忽略讓學生觀察、發(fā)現和感悟的過程,這無疑是對學生觀察力的抑制與扼殺,限制了學生思維的拓展,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只有把美術當做一門藝術,理解并自覺運用其中的規(guī)律,才能夠創(chuàng)作出有靈性的作品。
二、高中美術教育高效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策略
2.1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學習熱情的學生是沒有意愿主動獲取知識的。所以,高中美術教學順利開展的前提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美術教學之前,教師要采取適當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師對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必須符合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作為成年人,其經過了長時間的歷練,因此具備較強的審美能力。而高中生的審美能力還處于被開發(fā)的階段,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不能強求學生一開始就可以欣賞莫奈、德加、凡·高等人的印象派、后印象派畫作,更不能奢求學生立刻能理解畢加索等人的抽象主義繪畫。在教學伊始,教師應該讓學生欣賞較為古典的作品,如我國著名畫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徐揚的《乾隆南巡圖》或西方的宮廷人物畫、圣母畫??偠灾?,要使用符合學生審美能力的作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2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
藝術的誕生源于靈感,而靈感的誕生源于積累,源于生活環(huán)境。如,我國璀璨的文人山水畫,多來自創(chuàng)作者恬靜放曠的胸襟和悠然自得的生活。在西方繪畫領域,雖然莫奈、凡·高等遠離沙龍的畫家生活比較困窘,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都有一顆隨遇而安的心。因此他們才會留下那么多雋永的作品。所以,教師在日常美術教學中為學生營造輕松的環(huán)境,有利于學生審美素養(yǎng)的提高,也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藝術靈感,只有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學生才會很好地認識美、創(chuàng)造美。
2.3讓學生學會辯證地審美
什么是美,這是一個難以定義的問題。因為每個人心中美的含義都不一樣,所以人類的美術史乃至藝術史才會一直進步。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教師應該正確引導學生的審美意識。在美術作品賞析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增大賞析作品的跨度,不能將目光拘于一隅。如,在講中國傳統(tǒng)繪畫時,既包含人物畫,又包含山水畫;既要有明清時的秀麗溫婉,也不可少了秦漢時的粗獷放達和唐朝的開明繁榮;既要有表現世情風俗的《清明上河圖》,又要包含浪漫情懷的《洛神賦圖》。一言以蔽之,教師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最主要的任務是教導學生欣賞美,因此審美的角度要盡可能廣闊,這樣學生看到的才是泰山而非障目之葉。
2.4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多學科領悟
美術是一種具有文化內涵的藝術,而藝術之間在“道”的層面上是可以相通的。各種不同的藝術形式都能形象地展現現實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都能表現美感,使人們能夠感知到藝術的巨大魅力。因此,美術教師可充分利用各學科獨特的藝術來提高學生欣賞美術作品的能力,而且一些美術作品正是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才能被正確地認識和解讀,只有將美術作品與廣泛的文化情景聯系在一起才能開闊學生的審美視野,深化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
三、結語
為了全面提高我國高中生的美術素養(yǎng),就需要構建高中美術教育高效課堂。而構建高效課堂首先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其次是營造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最后是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發(fā)展,以此全面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永紅.基于提升中學生美術素養(yǎng)的教學舉措[J].美術教育研究.2012(15)
[2]李璇.論美術教學中美術素養(yǎng)的重要性[J].職業(yè)技術.2015(06)
[3]郝江麗.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美術素養(yǎng)[J].山西青年.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