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彩梅
[摘 要]語文課堂教學是學生由讀到思再到悟的過程,也是學生邊讀邊思邊悟的過程。語文課堂教學應注重學生的讀、思、悟,讓語文課堂大放異彩。
[關鍵詞]教學 三足鼎立 大放異彩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33-010
平時的語文教學,多讓學生去讀文本、思語句、悟情感,比較理想地實現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形成讀思悟三足鼎立的良好習慣。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談幾點見解。
一、奠定大放異彩之基礎——讀
讀思悟三足鼎立的閱讀教學,讓學生具備硬讀的功夫是實現語文課堂大放異彩的重要基礎。奠定學生讀之基礎,作為教師,需要為學生多做一些比較理想的示范性朗讀。平時的語文教學,似乎教師在示范朗讀上有些缺失。談到讀,多是讓學生自己去讀;多是讓學生去選擇自己所喜歡的段落進行自由朗讀;多是以錄音播放讓學生去模仿朗讀,很少是教師示范朗讀。這樣的讀,學生讀的水準很難得到提高;這樣的讀,很難促使課堂教學師生之間氣氛的和諧;這樣的讀,更難提高學生的感悟水準,很難加快學生的感悟速度。如教學相關的古詩文時,教師不僅僅要示范朗讀,還應當多做一些具有實質意義的誦讀示范,有時還應當給學生做一定意義的示范性唱讀。這樣的讀,在讓學生能夠接收到教師所傳遞空間語言的基礎上,加深對古詩文所抒發(fā)作者情感的感悟。如教學《草原》一文時,在幫助學生理清課文思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進行范讀性的指導,學生在教師的范讀指導下,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朗讀中進一步加深理解蒙漢人民的深情厚誼,激發(fā)學生對草原的熱愛和依戀。
二、夯實大放異彩之硬功——思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边@話語道出學與思之間的關系,也道出思考在學習中所能夠發(fā)揮出來的作用。平時的閱讀教學,教師讓學生在閱讀中去思考了嗎?完全意義上來說應該是沒有的,即使是讓學生進行思考,也多是表層上的思考;即使是讓學生進行思考,也多是讓少數學生進行思考。當學生思考不夠全面,得不出正確答案時,教師都是以自己的講授去替代學生的思考。從其意義上說,就滋生了學生自主閱讀感悟方面的惰性。這樣的教學,永遠也形成不了學生比較理想的語文素養(yǎng)。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做到的是夯實學生大放異彩的思之硬功。想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教師做到教學手段的優(yōu)化、教學媒體的優(yōu)化整合。如教學《將相和》時,教師為學生呈現課件:奧運會“和”的視頻,學生在觀看視頻的基礎上,對“和”產生一定正確意義上的認識。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在快速瀏覽文本的基礎上,去談課文內容,學生便談出“和”的相關原因;教學中,教師讓學生神游于教材文本的字里行間,讓學生去品味不同人物所表達出來的情感,比較有意義地深入分析人物言行所告訴我們的道理;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去進行相關意義上的表演,學生在比較自主的人物形象表演中,感受到藺相如和廉頗忠于國家、顧全大局的高尚品質。尤其能夠懂得“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懂得不少“和為貴”的道理。學生在一系列活動中所進入的思考境界,比較理想地促進學生的閱讀感悟。
三、落實大放異彩之行為——悟
語文教學所需要的是學生能夠自主地去感悟文本,那么學生對文本的感悟也就顯得比較深刻、真實。但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似乎陷入學生閱讀感悟的相關誤區(qū),教師平時的教學比較注重小組合作,當學生多比較意義上去進行經常性的合作討論時,那么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感悟就多得不可能實現了。當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感悟在一定程度上被替代后,不少學生也同樣滋生出不思進取的惰性,學生也就不能夠在閱讀感悟過程中產生“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思想。因此,對于小學生語文學習,教師需要去落實學生自主感悟大放異彩的行為。讓學生去悟,必須是經常性的實踐,學生必須具有主動性的行為,必須多產生成功的樂趣。如教學《豐碑》,這是一篇意境優(yōu)美、人物形象鮮明、感情真摯濃烈的作品。閱讀這樣的作品,給人以呼之欲出的感覺。教學時,按照文本詳寫和略寫相結合的特點,讓學生從將軍的語言、神態(tài)的變化中閱讀感悟,了解將軍的內心活動,體會將軍對軍需處長崇敬的心情,又讓學生從軍需處長凍死的形象中,體悟出軍需處長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為革命事業(yè)勇于獻身的崇高精神和偉大形象。當學生比較意義上感悟出軍需處長和將軍的語言形象所涵蓋的意義時,便比較理想地體會到“晶瑩的豐碑”的特殊含義。
總之,讀思悟是語文課堂大放異彩的先決條件,實現讀思悟的三足鼎立,需要我們做出比較深刻意義上的研究。
(特約編輯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