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影
摘 要: 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語文界的熱門話題和關注焦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積極有效地學習,已成為當前語文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結合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探討有效語文課堂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 高中語文 教學策略 教學理念
隨著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實施,高中課程改革的步伐很大,這既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對高中教育的要求,又是落實我國教育教學目標的重要保障。每一個高中語文老師都必須從更新教學理念入手,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
1.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轉變教學行為
教師應該徹底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能單單傳授知識,不能再進行灌輸式的教學活動。首先,教師應該積極轉變思想和觀念,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面貌煥然一新,一掃以往死氣沉沉的教學氛圍。其次,教師應該轉變自身的角色,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所起到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幫輔者。最后,教師要積極改變教學行為,努力探索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為學生更好地學習高中語文奠定基礎,教師不僅自身應該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而且應該引導學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在高中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把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帶領學生自主地探究性地學習。教師要積極轉變,推陳出新,善于學習和創(chuàng)新,推動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發(fā)展,提高其有效性,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2.營造學生高效學習的氛圍
課堂教學要達到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思維,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的目的,教師首先要洞察每個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映。如果課堂上有學生有小動作、開小差,那么一定是教師給了他偷懶的機會。每堂課,每位學生都有45分鐘學習的權利,每一位教師都應該給他們45分鐘的收獲。要做到課堂上不浪費任何一個學生的時間,教師除了必須在課前做好備課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工作外,在課堂上必須留意每個學生的每一個動作和表情,只有這樣他才能知道學生是否全神貫注。只有保證學生是在做與課堂有關的活動和反應,才能順利地保質保量地完成學習任務。
3.從課堂活動入手,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教學活動是新課程實施的主渠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使教學內容更易于學生掌握,最好的方式是通過他們自己參與教學過程獲得,而課堂活動則是最好的實施辦法。高中新課程計劃在實施中強調著眼于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為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態(tài)度、能力、知識諸方面的學習與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強調加強對學生各種學習活動的組織,大量增加觀察、實驗、操作、調查、討論等課堂學習活動,并把綜合實踐活動列為必修課,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和能力。
當然,在課堂活動過程中,由于學生素質、紀律觀念、教學條件等原因,活動操作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如課堂混亂、冷場、答非所問、時間不夠用等。這就需要每一位教師在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精心準備、合理組織,研究教材、研究學情、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探索適合本學科特點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我們應結合教學目標設計足夠數(shù)量的探究題目,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開展學習活動,自行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組間巡視,對后進生開展輔導,對其他學生進行思維方式上的點撥、啟發(fā)、引導,讓學生的思維按照正確的方向發(fā)展,用自己的思維獲取知識,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幫助學生形成系統(tǒng)認知,提高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
4.搭設探究平臺,延伸課堂內容,在探討中感悟
在語文教學設計中,根據(jù)教學目的和內容,精心設計,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在探究過程中,學生先自我完成題目,提出見解,然后將個人見解放置到學習小組中去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學生綜合各小組成員的意見,得出小組結論,在互相交流中,學生思維相互碰撞,撞擊出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因此,在語文教學設計中教師要善于捕捉課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華和突出主題的地方,鼓勵學生發(fā)散、變通,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如教學“鴻門宴”一文時,我們設計了如下問題進行探究:文中的劉邦、項羽分別具有怎樣的性格特征?如果歷史可以重來,那么你覺得項羽還會敗給劉邦嗎?問題提出后,引起學生極濃厚的興趣,他們通過查找、搜集資料,甚至展開一次小型的辯論賽,最終認為:劉邦和項羽兩個人有著完全不同的性格,正是這些性格的差別決定了他們的成敗和命運。
5.加強教師課堂教學過程的反思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化,廣大語文教師要不斷反思和總結自身在教學過程中的優(yōu)點與不足。這就要求廣大語文教師積極轉變自身角色,構建多元的知識結構,努力成為綜合型、專家型教師。教師只有具備多方面的知識,并相互滲透使各種知識融會貫通,才能創(chuàng)設并提供恰當?shù)呐囵B(yǎng)創(chuàng)造力的良好環(huán)境和條件,并幫助學生理解和發(fā)展發(fā)散思維,從而逐漸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風格。
總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高需要增強師生合作能力,新課程對語文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師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引導者,應當以新的教學理念為支撐,不但要關注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接受程度,更要重視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樹立以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學立足點,將課堂教學變成師生之間的對話、合作,為學生提供主動探究和發(fā)現(xiàn)問題的機會,從而實現(xiàn)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超.新課改模式下高中語文教學策略初探[J].學周刊,2016,07:75.
[2]耿薇薇.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策略研究[J].語數(shù)外學習(語文教育),2013,10:9.
[3]宋麗.探究高中語文課堂的高效教學策略[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5,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