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麗
【摘 要】 美術課是中學全面發(fā)展的素質教育所設置的課程體系的一個重要部分。其目標是以審美教育為主線,以學生的智力和才能培養(yǎng)為核心。中學美術教學就應該結合美術教學的特點,選擇并運用好相應的教學方法。通過對學生審美知識的傳授和美術技能的訓練,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審美眼光和美術實踐能力。為此筆者對新課程改革下中學美術課堂教學進行探討。
【關鍵詞】 新課標;中學美術;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2-0-01
一、落實“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
美術課是義務教育的一門必修的藝術教育課程,是通過向學生傳授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逐步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美、生活美、藝術美的感受,激發(fā)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藝術美的追求,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欣賞能力,達到其全面發(fā)展的目的。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應當把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作為藝術教育的目的,把強化藝術教育作為發(fā)展學生特長、造就教育特色的形象工程,深入落實“以美育人”美術教育理念。并意識到課堂教學是進行藝術教育的主陣地,因此想方設法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要效率。
二、合理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
在傳統美術教育過程中,教師使用的方法太單一枯燥,只是一味地灌輸,學生產生會反感心理,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曾經看過有一篇調查報告中陳述一個調查結果是:學生在課堂上所“贊許”的,同他們在閑暇時間中所熱中的大相徑庭,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問題就出在教師使用的方法上。其實教師可以通過一些趣味故事;動人、通俗的陳述;一首音樂,使學生對藝術品和藝術家先有一個深刻的了解。當每次新課開始的時候,就要考慮如何來調動學生主動自覺的學習動機。教師可以選擇學生比較熟悉和感興趣的內容下手,盡量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結合在一起。例如,我在上漫畫、卡通畫這類課時,就事先了解到大部分學生對此課是感興趣的,那么接下來就是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跟我互動起來,所以我就選了幾首學生平時較熟悉的動畫片主題曲在課前放給他們聽,然后讓他們討論說出這些動畫片都有哪些主要人物和特點,因此調動了他們上課的積極性,跟老師有了更多的溝通交流。
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參與意識,我還改變了傳統的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多用討論式和問答式。由于給了學生極大的自由,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很高。例如,在雕塑作品的欣賞課教學中,我把圓雕和浮雕兩課時集中為一次上。課前,給學生布置任務,搜集有關資料,包括各個代表性雕塑的作品介紹,創(chuàng)作者及創(chuàng)作時間等。我做了充分的教具準備,包括主要雕塑的大幅作品,幻燈圖片等。上課時,把準備好的作品及學生搜集到的作品都掛出來,并組織學生自由討論:各種雕塑作品的特點、其中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藝術背景等。這些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就是要注重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基本動力之一。教師可以利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情意和認知特征相適應,改變課程過去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調動其學習積極性。例如在練習繪畫“構圖”時,我舉以漫畫為例子,首先學生們對漫畫是相當感興趣的,其次有部分學生能從中學到一些漫畫構圖的知識,有助于他們今后的練習。通過這堂他們都比較有學習欲望的課,不但知道了什么是水平線構圖,垂、斜線構圖,對稱構圖等,更了解到這些看似簡單的畫面中竟然有如此的奧妙。不同的構圖形式可以表達出畫者不同的思想情感。從而舉一反三,學生在欣賞一些名畫的過程中也就能體會到“構圖”的巧妙之處。
除此之外,課堂的氣氛營造和師生間和諧的關系調節(jié),也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引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的。比如對于校園風景的寫生,我會讓他們自由選擇喜歡的風景進行寫生,課堂一開始,他們都很興奮,學生們對于自己熟悉的地方最有親切感,表現起來也就更加的得心應手。氣氛就變得熱烈起來了,為主動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營造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
新課程改革把教師和學生從過去那種“教材統治人”的反常模式中解放出來,明確提出了“教師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來教;學生不是學教材,而是用教材來學?!边@樣,師生擺脫了教材的束縛,以真實的自我融入心靈對流的交往互動中,在廣闊的教學空間里,雙方的知識經驗、潛在智能得以激活,新的體驗、新的價值觀不斷生成,從而為學生的終生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親切的言談、優(yōu)雅的舉止,甚至每一次和學生目光的交流,讓學生感受到美術課的美,進而喜歡美術老師——親其師則信其道,并且有興趣的學習達到事半功倍。教師應啟發(fā)學生內在的主動性,引導學生隱藏的獨特性,放手讓學生表現自己的獨立性。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認為的:教育是人和人心靈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觸。以學生為主體是現代教育的中心,我們應該承認青少年自身存在的自主發(fā)展能力,大多數學生因個性等條件的差異會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在美術教學中我們應該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獨立思考、操作條件,正確引導、啟發(fā)他們的想象力,鼓勵他們敢于去思考,敢于去實踐,敢于去創(chuàng)造。
另外學生為主體,在平等氛圍中,學生的自我評價、互相評價及對美術教師做出的評價都可以有效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精神。鼓勵學生看到別人的長處,起到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多問為什么更是培養(yǎng)學生虛心好學品質的絕好機會。特別是美術具有非語意性,不同的評價會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而平等積極的評價更會激發(fā)他們強烈的求知欲。
五、自主、合作、探究
學生掌握美術知識就像是在做一個實驗其內容包含觀察、模擬、練習、熟練創(chuàng)作過程。蘇霍姆林斯基“創(chuàng)造性學習”教育理論認為:通過手的探索、眼睛的觀察與周圍的世界發(fā)生著積極的相互作用,掌握了技巧,提高了認識,獲得了知識,增強了智能。美術教學過程的本質是活動,讓活動滲透到教學過程中就是主體參與、合作交往、發(fā)現探究。新課程改革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思考與動手探究是課堂教學的主旋律。
總之,“新的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應該從塑造人的角度來探索,更加注重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個性發(fā)展,挖掘學生潛在的能力,培養(yǎng)開拓精神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苯虒W過程是資源,學生是教師的資源,教師同時也是學生的資源。在一定的情境中,每個人都能感受到開發(fā)別人的同時也在開發(fā)著自己,在新課改中,我們還需加強學習,潛心研究,在探索中求創(chuàng)新、求發(fā)展,為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徐雯.如何提高高中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文教資料,2011(03).
[2]建黨.淺談如何提高高中美術課堂教學效率[J].大觀周刊,2013(01).
[3]韓燕.如何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實效性[J].黑河教育,2012(07).
[4]黃思曄.談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J].美術教育研究,2013(14).
[5]葉聲翠.高中美術課堂教學的探討[J].教書育人,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