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梅
【摘要】提高小學生作文能力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主動收集素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開展廣泛的語文閱讀,不斷擴大知識面。不斷加強說寫相結合訓練,讓說與寫相互促進。還要加強良好作文修改習慣的培養(yǎng)。
【關鍵詞】作文教學 作文能力 收集素材 修改習慣
作文是學生語文綜合運用能力的具體體現(xiàn)。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重點,教師要善于掌握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方法,讓學生正確、高效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下面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談幾點提高小學生作文能力的教學嘗試。
一、厚積薄發(fā),培養(yǎng)學生主動收集素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當前小學生作文能力低下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知識量小。小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識的積累為基礎。為了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讀好書。除了教師推薦好書、規(guī)定讀書數(shù)量、安排讀書時間、組織讀書匯報、進行摘抄寫讀書筆記等這些常用的方法外。還可以采用一些新穎的、體現(xiàn)學生主動性與參與性的訓練方法。1、讓給學生編寫好書推薦。具體做法是: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欣賞、最喜愛的好書,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把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值得閱讀的原因,以及部分精彩語句的摘錄,編寫成推薦材料展示出來,供同學們參閱、交流。學期末由學生自己評選出“最佳推薦獎”和“優(yōu)秀推薦獎”。這極大激發(fā)了學生參與制做的熱情,提高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以及鑒賞、選擇好書的能力,推動了讀書活動的開展,體現(xiàn)出作文綜合能力的訓練。2、結合課文內容,多方面搜集信息,補充知識,編寫制做“百科知識卡”。葉圣陶在《和教師談寫作》一文中指出:“小學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實就是綜合地表現(xiàn)他今天以前的知識、思路、語文等方面的積累?!笨梢姴牧系姆e累,功夫在平時,靠課內外閱讀的結合。很多學生在對課文學習后并不滿足于課文中有限的知識提供,他們的頭腦中還有很多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問題得不到解答。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通過各種途徑--圖書、報刊雜志、網絡……搜集獲取相關信息來彌補課堂教學與課內閱讀的不足,為作文做積累的準備。比如,學生在學完《太陽》一課后,還想知道更多有關太陽的知識,在閱覽室、圖書館中或通過上網查閱資料,把感興趣的問題,如太陽黑子的活動、太陽能的利用、太陽對人類不利的方面等摘寫在卡片上,并用簡短的語句寫出自己的感受和啟發(fā):人類如何克服不利因素科學有效地利用自然資源。最后標明信息來源、制卡人姓名,還可以粘貼圖片,繪畫插圖以配合知識內容,圖文并茂。“百科知識卡”可布置在教室的知識角,隨課文的進程而更換。它給同學們開辟了一個補充知識更新知識的新天地。學期末把同學們制做的知識卡分類,串繩成冊,加上封面,命名為“小百科知識全書”。全班同學都是作者,編者。這種活動把閱讀、收集、摘抄、寫作、繪畫等多方面結合在一起,大大開擴了學生的視野,日積月累,為作文做好語言和素材的準備,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體現(xiàn)了作文訓練的多樣化和綜合性,也促進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加強說寫相結合訓練,提高學生作文能力
有些學生說起來可以眉飛色舞,滔滔不絕,但寫起來卻一籌莫展。這種說寫不一的現(xiàn)象,關鍵在于學生并不真正明白作文就是“我手寫我口”,總以為要有一套寫作技巧,要說另外的語言。所以,引導學生說寫結合,打破對作文的神秘感便顯得十分重要。1、巧用說話材料。課間,與學生一起游戲,我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藏有許多撲克牌大小的人物卡片:三國英雄、梁山好漢、影視明星、體壇冠軍……他們興致勃勃地傳閱爭論、比較欣賞,有的還在激烈地“討價還價”,進行“交易”。我靈感頓發(fā),這不是指導學生習作的好素材嗎?于是我先在作文課上組織學生召開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談紙卡,論英雄”的討論會,然后布置寫一篇關于紙卡的作文,學生的作文寫得頗有“滋味”,有一學生就這樣寫道:在一百零八將中,我最“討厭”的就是排名第二十二的黑旋風李逵,他打仗還算不錯,沖鋒在前,勇猛無比。然而,他是一個十足的“大老粗”。說起來令人笑也不是哭也不是?!凹皶r雨”宋江讓他回家,把老母接上梁山,他荒唐透頂,在途中竟把老母弄丟,被老虎吃了!世上哪有這樣的“馬大哈?”真是清新、生動! 2、發(fā)揮想象功能。莎士比亞說;“想象可以使人成為萬物之靈?!币m時激發(fā)學生發(fā)揮想象功能,如:我?guī)ьI同學們去小溪邊撿石頭,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些石頭的形狀、顏色、大小,再讓學生想象一下這些石頭原來是怎樣的,經過多少年怎么變成現(xiàn)在的樣子。思考幾分鐘后,同學們紛紛舉手,有的說,他拾的石頭上有斑斑紅點,就似英雄的鮮血;有的說石上原有山林、亭子,現(xiàn)在沒有了,這是地殼運動造成的;有的說這一塊小石頭當年曾是一塊大石頭,經過千萬年的風吹雨打,才變得如此小。學生發(fā)言熱烈,暢所欲言,以致說得不想停下來?!澳敲?,把你想說的全寫在紙上,告訴老師和同學,好嗎?”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落筆成文,饒有興趣地描述了各自獨特的想象。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作文修改習慣
依我個人來看,傳統(tǒng)的作文批閱方法我是覺得有較多的弊端。我是這樣來完成這個步驟的。主要是利用面批和課堂上一起批閱。面批我每篇文章針對的對象不同,爭取每篇有十個以上的同學能夠面批,在這個時候,我著重發(fā)現(xiàn)優(yōu)點,以表揚為主。使學生的優(yōu)點得到發(fā)揚擴大,這樣才會產生有個性的文章。課堂批閱,我會用比較典型的題材,句子的不通順、羅嗦,段落之間的不連貫,這樣的文章選取一篇,然后抄寫出來,或者打印出來,先讓他們自己找毛病,然后全班一起商量、討論,改正,我認為這對作文和閱讀都有很大的好處。當然,同時我還會選一篇或兩篇優(yōu)秀習作,讓孩子找出優(yōu)點,自己認為值得學習的地方,一起總結,學習,鼓勵。每篇習作,我都同時運用這兩種方法,然后其他同學的作文,我不會很努力地進行句子疏通,盡量保留他們的特點。以改正錯別字為主要內容,然后寫上熱情洋溢的批語。這樣的方法,我感覺收效還不錯。 當然,學生作文的前提是需要素材,這就包括平常對生活的細致觀察,詞語的積累,課外書的閱讀,這都要老師大量的心思,需要一個語文老師耐心的引導和鼓勵,也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愛上寫作,樂于寫作,寫出自己的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