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秋蓉
摘 要:新課程教學改革中明確指出,教育要以學生為主體,圍繞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展開,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就要求通過對學生的自主管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小學教育作為教育事業(yè)的基礎教學,更應該著重對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以此為出發(fā)點,簡單闡述了小學語文滲透學生自主管理的相關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管理;學習能力
傳統(tǒng)應試教育始終將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學生能力的唯一標準,因此,在長久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或學校已經(jīng)形成了將學習成績作為重點的教學思維,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很多學生思維僵化,只會教材中的基本知識,不會進行思維拓展,這既不利于學生的個人成長與發(fā)展,也不利于社會的發(fā)展。而小學教育是教育教學事業(yè)中的基礎教學階段,小學語文又是小學教育中的重點,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更應該重視。教師為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幫助學生在日后的學習發(fā)展中適應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有利于其成長為適合社會需求的綜合型人才。
一、自我管理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探討
1.自主學習能力的塑造
在對學生自主管理能力培養(yǎng)方面,首先需要重視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yǎng),塑造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在實際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除了日常的識字、筆畫、拼音的學習外,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己去學習課文,如學習《小英雄雨來》時,教師可以舉出相應的例子,提問學生小英雄雨來是如何同敵人做斗爭的,或者在進行生字的學習后,讓學生通讀課文,自己講出教材所講述了一個怎樣的內(nèi)容,以此來塑造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學會利用課余時間
小學教學中課余時間相對較多,也比較放松,可供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較多。這個時間本身是非常充裕的,因此,教師或學校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以游戲的方式共同合作,在游戲的氛圍中相互幫助,逐步養(yǎng)成合作意識,同時也起到了放松的效果。
3.注重學生興趣愛好
自我管理是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管理自己,實現(xiàn)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要注重學生的興趣愛好,有意識地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展開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實現(xiàn)了課堂的高效性。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步塑造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同樣以《小英雄雨來》文本內(nèi)容為例,在學習該課程時,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準備相關歷史資料或電影動畫進行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為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1.課前預習
自我管理簡單來說就是學生能夠調動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去學習。體現(xiàn)在課堂中就是在進行教學活動之間能夠自覺主動地進行課前預習,對教材內(nèi)容有大致的理解和掌握,并清楚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通過課堂的提問或尋找老師的方式進行解決。小學生的思維意識尚且不夠完整,因此,就課前預習而言,需要教師不斷引導督促,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便于學生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更好地進行學習。
2.課堂提問
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不注重對于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yǎng),往往只針對大眾化的問題進行講解,長此以往,個別學生的知識誤區(qū)得不到有效的解決,不斷累積,最終導致學生無心學習或對產(chǎn)生厭倦心理。小學語文是一個打基礎的過程,有大量需要記憶和背誦的內(nèi)容,因此相對其他課堂而言,略顯枯燥范圍,因此,教師要注意調節(jié)課堂氛圍,引導學生積極提問,或主動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并積極地予以鼓勵。例如,在學習課文《王二小》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下多個問題,如“王小二是怎么把敵人帶到包圍圈的?”“王小二為什么愿意犧牲自己?”等等,鼓勵學生自發(fā)地回答問題,答案無論對錯,都應對積極主動回答的學生給予肯定,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
3.課后反思
課后反思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通過課后反思,學生能夠準確定位自己學習的不足之處,加以彌補,反復鞏固,加深印象。對于小學語文階段而言,這個過程更是必不可少。由于小學生的個人能力處于培養(yǎng)階段,相對較差,教師可以先進行督促,培養(yǎng)學生的習慣,漸漸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課后反思行為,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打好基礎。長此以往,學生就能逐漸形成自我管理模式,達成教學目標,實現(xiàn)教學意義。
自我管理能力對于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主要通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幫助學生樹立合作學習的想法,同時要加強課堂的趣味性,保證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課前預習、課堂提問、課后反思等多個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幫助學生學習進步。
需要注意的是,小學生不論是自覺性、主觀能動性還是思維意識方面都處于培養(yǎng)教育的階段,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根據(jù)該年齡階段學生的行為習慣及心理特征展開教學,才能夠更加貼近學生,拉近師生距離,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也更能夠起到幫助作用。
參考文獻:
[1]朱海龍.小學生自主管理的探討與實踐[J].基礎教育論壇,2012(24).
[2]江琴.低年級小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研究[D]. 華中師范大學,2013.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