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紅英
【摘 要】中職生的語文功底薄弱,寫作一直是他們最為頭疼的事情,也是中職語文教師最為棘手的事情。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根據(jù)中職生的特點提出以下四點作文教學法:實踐體驗,從活動中發(fā)掘興趣;課外閱讀,從美文中培養(yǎng)興趣;互改互評,換位體驗調(diào)動興趣;揚長鼓勵,增強信心激發(fā)興趣。
【關鍵詞】中職;寫作;興趣;培養(yǎng)策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興趣”這東西,既看不見也摸不著,關鍵在于人心。如何能讓學生饒有興致的輕松作文,也就成了讓教育工作者致力探索的課題。那么,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淺談幾點看法。
一、實踐體驗,從活動中發(fā)掘興趣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作文,最重要的就是材料,有了合適的材料,再適當?shù)挠枰渣c撥,就可以激發(fā)興趣,增加語言素養(yǎng),再形成文字也便水到渠成了。我曾布置學生寫一篇描寫植物的作文,事先,我?guī)W生走進學校的花園,給他們介紹園內(nèi)的花、草、樹木等各色植物的特點,以及由它們的特性和品質(zhì)所聯(lián)想到的做人的道理,舉例說:小草,雖低矮、其貌不揚,卻不放棄生命,歷經(jīng)風吹雨打仍頑強生長,盡心地裝點著足下的土地。由它聯(lián)想到做人也應如此,即使再普通再平凡也要努力綻放,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問心無愧的自己才不負韶華。當我這樣跟學生說了之后,他們也有所悟。在參觀花園了解了很多植物的特性后再回到教室,他們便不再像開始時那樣,覺得這種寫植物的作文那么難了。其中有好幾篇以“桂花”、“米蘭”、“樟樹”等為內(nèi)容的習作還寫得特別的出彩。假如,把他們關在教室里,肯定不會有這么多好的習作出現(xiàn)。所以說,實踐體驗活動,能給人增強認知,能讓人獲取養(yǎng)分。
還有一次,一個班級的學生在組織進行了野炊活動之后,我便布置了一篇以《野炊》為主體題的作文。因為這是一次集體性活動,從分組、買菜到洗切,從壘灶拾柴到煮飯做菜,再到集體用餐及餐后娛樂。整個過程他們都有親身經(jīng)歷,并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寫作過程中,每個同學都興趣盎然,下筆如行云流水。盡管有些同學寫得有如記流水賬,重點不突出、詳略不得當、層次不夠清晰,但那都是技巧上的問題,可以慢慢學習提高。能夠積極地參與寫作并完整的完成寫作,對于原本害怕寫作的他們來說,本身已經(jīng)是一種進步和成功了。我想,只要老師多用心,有計劃有目的的開展一些豐富的、有意義的活動,為學生的寫作創(chuàng)造情境提供素材,讓他們能有話可說。那么,發(fā)掘興趣使他們積極參與到寫作中來便不再是難事。
二、課外閱讀,從美文中培養(yǎng)興趣
我曾讀過某著名教育學專家的一篇文章——《學語文不只是學語文課本》,大意是說,課本上的文章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世界上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浩如煙海,因此我們應該多讀一些優(yōu)秀的課外作品,來增加自己的文學信息攝入量。我對此觀點深表認同。于是,我在了解了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興趣后,結合自己的經(jīng)驗,列出書單讓他們購置了諸如古今中外的名著、青春校園小說、社會紀實、心理學等等方面的書籍以及一些優(yōu)秀的雜志刊物,并讓他們在閱讀完后與其他同學交換書籍進行閱讀,還組織他們交流讀書心得體會。實踐證明,通過閱讀,開闊了他們的視野,也拓寬了他們的思路,更讓他們對閱讀的喜愛增添了幾分。
有語云:“勞于讀書,逸于作文”。于是,我便要求學生在閱讀時,準備一個摘抄本,隨時將書中一些用得很精彩很傳神的詞語,或是一些經(jīng)典的、能引起思考和共鳴的、令人印象深刻的語句摘抄下來。這些好詞好句,定能為今后的寫作貢獻出力量。多閱讀才不至于是井中之蛙,多作讀書筆記才不至于隨讀隨忘。也許每日閱讀量不大,摘錄也很少,可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日積月累之后,寫作自然是能夠如魚得水的。
三、互改互評,換位體驗調(diào)動興趣
我所任課的幾個班級,大多數(shù)學生的語文基礎水平都不高,第一次評改作文的時候,文中比比皆是的錯別字和語句不通順的問題讓我驚訝不已,甚至很多學生不能正確的使用標點符號和分段等基本格式。也難怪他們會對作文提不起興趣。第二次作文評改的時候,我讓學生們交換作文本,互相評改。評改的時候,我輔導他們從標點符號、格式的錯誤開始修正,然后是錯別字,再是語句不通順方面,最后是整體評語的撰寫。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一步步指導他們?nèi)フJ真的評改他人的作品。而在這個過程中,也是對他們自己寫作能力的一次提高:別人做得好的地方,可以學習;別人做得不好的地方,以其為鑒盡量避免。在他們相互評改完畢后,我再對他們的原文和評改給予最后的評改。這一“小老師”的角色體驗,讓學生們覺得新奇有趣,而他們也由起初的大呼“不要,好丟臉”,到后來的“這次我肯定沒什么錯誤了,盡管看吧”。實際上,他們很期待看看別人的作文,更期待自己作品在別人眼中的評價。于是這一做法,很大程度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并且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四、揚長鼓勵,增強信心激發(fā)興趣
在批改作文的過程中,我會表揚他們,比如字跡工整、語言流暢、內(nèi)容真實、情感真摯等等,然后再指出一些不足,比如錯別字,層次條理,最后會寫上一些如“老師期待著你的進步!”“繼續(xù)努力,你可以做得更好!”等等之類的鼓勵話語。事實證明,用一顆真誠的帶著期許的心去指導他們、鼓勵他們,比簡單的指責和批評要更容易讓人接受,效果也好得多。
五、結束語
誠然,作為一名年輕的語文教學工作者,我的經(jīng)驗尚不夠豐富,以上種種,也只是我在短暫的教育生涯中,對作文教學初步嘗試所獲得的一些小小成功。我將繼續(xù)向前輩、向書本學習,努力探索,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桂化德.基于網(wǎng)格的中職作文教學研究[D].魯東大學,2013
[2]張雪芳.中職“生活化”作文教學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