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順 夏書芳
學校管理的重心是“人”的管理,而“人”是各種關系的綜合體,科學的管理是先“理”而后“管”,當各種關系理順了,學校便可達到不管而理的境界。就與管理對象的關系而言,學校管理可分為三種:對上級的管理、對同級的管理和對下級的管理。據有關資料統(tǒng)計,在管理活動中,校長大約將60%以上的時間和精力用來處理各種復雜的人際關系。因此,能否巧妙靈活地疏通協調人際關系,就成為衡量一個校長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
一、校長對上級實施有效管理概念的提出
傳統(tǒng)的學校管理,校長往往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對下級(即對教師)的管理和對同級的協調上,而對上級的管理僅僅停留在上傳下達、請示匯報的層面上。
那么,誰是校長的上級呢?狹義地講,他所隸屬的教育局領導及各職能部門都是上級;廣義地講,所在區(qū)域凡能對學校實施管理影響的部門都屬于上級,如人勞局、財政局、物價局、防疫站等。校長在管理活動中,往往對內管理多,對外管理少,甚至不重視對上級的管理,導致學校發(fā)展的外環(huán)境不良,無論干什么,上級領導不支持、不認同,進而,干起來不順當、不順心。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校長對上級的管理才是最有價值的管理。
何謂對上級有效管理?即通過謀劃、影響改變領導決策,使其朝著有利于學校或自己愿景的方向發(fā)展;提出建議,滲透自己的想法,揣摩了解上級的心理,對癥下藥,讓上級領會、同意、支持自己的工作。
對上級有效管理概念提出的意義在于:它拓寬了學校管理的視野,突破了傳統(tǒng)學校管理的盲區(qū),糾正了學校管理的偏頗。
對上級實施有效管理,是中小學校長日常工作必須面對的一件事,它不僅是一種戰(zhàn)略思維,更是一種管理的增值。
二、校長對上級實施有效管理的基本目標
校長要對自己的上級實施有效的管理,要達到哪些基本的目標呢?
1.讀懂上級,融洽關系
要讀懂上級,校長不妨先問自己如下這些問題:上級最大的興趣和愛好是什么?上級最欣賞哪一種做事方式?上級最器重哪一類人?上級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難和瓶頸是什么?上級對我的期望和要求是什么?上級當前遇到的最大壓力是什么?……如果你對上級這些問題對答如流,表明你對上級了解;如果你回答不上來也沒關系,從現在開始,帶著這些問題去了解你的上級。很快你就會發(fā)現,其實讀懂上級并不是一件難事。只有讀懂上級心里想什么,才能慢慢走進上級的心里去,因為“理解”是融洽關系的前提。
2.面臨機遇,領導關照
某縣第一高中,要創(chuàng)建省級示范性高中,該校對照省級示范性高中的硬件條件要求,發(fā)現操場沒有塑膠跑道。于是,校長找縣委書記、縣長,陳述創(chuàng)建省級示范性高中對全縣教育發(fā)展的引領作用,建設塑膠跑道對幾千名學生鍛煉身體的益處。結果,書記、縣長就被校長的責任心、使命感所打動。按學校預算計劃,縣財政一次性撥款到位。此案例說明:當學校遇到好的發(fā)展機遇,領導未必知曉,作為校長,要及時向領導匯報溝通,以贏得支持與關照。
3.工作過程,領導知情
許多校長,通常比較注重向上級領導遞交期末(年終)工作匯報或述職報告,但這只是呈現了一個“果”。事實上,學年初(學期初)有什么樣工作思路與計劃,學年(學期中)主要工作如何開展,在運作中遇到哪些需要領導幫助解決的問題等,都需要校長在過程中及時向領導匯報,以便領導了解下情,給予幫助與支持。
4.工作成績,領導認可
有些學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干得都很出色,榮譽一串串,獎狀一大堆,社會共信度、美譽度、知名度都很高,但領導不認可,何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學校與上級領導缺乏溝通,領導對其不了解。因此,即使學校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領導也不便表態(tài)。當然,也有個別基層學校校長自恃辦學條件、師資、生源優(yōu)質,或者政治地位也不比上級領導低,因而不把人家放在眼里,那么,盡管學校也做出了不菲的成績,可是領導就是不認同。
5.工作失誤,領導諒解
校長在工作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失誤是在所難免的,正確的態(tài)度是主動攬過,知錯就改。如果與上級領導關系好了,領導諒解,可能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如果與上級領導關系緊張,很可能被一些心胸狹隘的領導揪住“辮子”不放。所以,當工作中有了失誤,取得領導諒解、化險為夷也不失為一種領導策略與藝術。
6.工作風格,領導接受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因而每個校長的工作風格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有的務實肯干,有的好高騖遠;有的雷厲風行,有的拖泥帶水;有的八面玲瓏,有的拙于公關……作為校長,能認識自己的優(yōu)勢與短板是一種自知之明,但讓領導接受自己的工作風格,更是一種智慧。
7.工作改革,領導支持
任何一項改革,都離不開領導的支持。從某種意義上講,上級領導的支持是學校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目前,教育綜合改革,已成大勢所趨,但如果領導思想陳舊、抱殘守缺,或安于現狀、故步自封,對基層學校推進改革十分不利。因此,能讓領導認同改革、支持改革、一起改革,是改革是否贏得成功的關鍵。
8.工作難題,領導支招
一代偉人毛澤東曾講,領導干部有兩大使命: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出主意就是支招。作為校長,要做解決問題的高手,不把矛盾上交,具備獨當一面的能力,但并不是所有工作中的問題是校長都可以解決的。在這種情況下,不妨虛心向領導請教,有時領導的一兩句點撥,可能讓你茅塞頓開。畢竟領導的站位、思考角度、處事方式與校長有所不同。因此,遇到工作難題,要善于向領導借力、借智、借道。
三、校長對上級實施有效管理的策略
校長對上級的有效管理,事實上是開發(fā)利用領導資源,便于自己更好地開展工作的過程。那么,應當采取哪些相應策略呢?
1.加強信息溝通,做到知己知彼
俗話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不殆。校長具有雙重的身份特征:在領導面前,你是部下;在師生面前,你又是一校之長。因此,校長是貫徹領導意圖的“中轉站”,既要理解上情,又要理順下情。只有把上情和下情結合起來,才能在工作中融會貫通,應對自如。如何加強與上級信息溝通?(1)隨時讓領導了解情況;(2)切忌越級上報;(3)切忌報喜不報憂;(4)發(fā)生緊急情況,第一時間向領導匯報;(5)提出自己觀點、建議或意見時,要簡明扼要,不要長篇大談,不著邊際;(6)與上級領導意見相左時,應遵循下級服從上級的原則;(7)與領導意見相同時,應將功勞歸由于上級的英明領導,切忌爭功或邀功請賞。溝通時,校長要有超前思維,要與領導換位思考;向上級匯報工作要講究技巧,例如,考慮領導當時工作繁忙程度、心情好壞等。每次溝通的過程,都是校長與領導之間雙方加深理解的過程,也是校長與領導“相識——相交——相諧——相知”的過程。
2.配合與幫助領導想辦法、想對策
個別校長由于個人主義或本位主義作怪,一遇到急、難、險、重問題總想推給領導,為名正言順地卸包袱,“孩子哭抱給娘”,把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一股腦壓給領導、達到自己一身輕的目的,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正確的態(tài)度與做法是:遇到難題,與領導共同面對;為領導決策提供背景支持,拿出備選方案;給領導的應是選擇題,而不是問答題。校長必須明白:自己是配合領導幫助自己解決難題的,而不是拿老大難問題去刁難領導。
3.把自己的想法變成領導的想法
如何把自己的想法變成領導的想法,這是一個校長智慧與領導智慧高度融合的一種境界。
很多校長在向上級提出建議時,總是喜歡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而不考慮現實的條件,也不考慮上級的價值取向,更不考慮上級能否辦到。因此,他的意見很難被上級采納,作為一名校長,要學會著眼全局看問題,站在領導的角度看問題;把自己的想法與領導推心置腹地交流,科學地分析利弊,讓領導覺得你是在為他著想,為工作考慮,切忌摻雜個人情感;避免提過于理想化、說了也辦不到的建議。此外,提出問題的同時,一定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這樣,校長就與領導找到了思維方式的共鳴點,一旦校長的想法與領導的思維高度吻合,那么,推行起來,自然順風順水、順理成章。
4.學會與不同工作風格的上級和睦相處
一個校長,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與上級的關系,那么,就會處在一種艱難的生存夾縫中,上壓而下擠。校長與上級領導相處的總原則是:(1)為上級領導擋駕;(2)為上級領導擔責;(3)幫上級領導處理各種麻煩;(4)為上級領導擋住下級責難與信訪。對于平庸的上級須善待:合理鎖定期望值,在弱將手下做強兵;對于“老爺型”的上級須寬待:為他搭臺,請他唱戲,以迂為直,綿里藏針;對待疑心重的上級須慎待:謹言慎行,常匯報,多請示……總之,靈活機智,因人制宜,與不同的上級都能共事、交心,這對校長來講,是對社會交往能力的考驗、歷練與提升。
5.以卓越績效回報領導的厚愛
若問上級領導喜歡什么樣的校長,毫無疑問,肯定喜歡那些有思想、有能力、敢創(chuàng)新、出績效的校長。所以說,校長想要贏得領導的賞識、重用與信賴,或者在領導心目中有位置,就必須創(chuàng)造一流的業(yè)績。能否把學校辦出特色、辦出質量、辦成品牌,是衡量一個校長是否優(yōu)秀、杰出的重要標尺。因此,校長不能把心思過多地用于投機鉆營、溜須拍馬、旁門左道上,而要把功夫下到學校的管理與經營上,以卓越的績效贏得上級領導的關注與支持。時刻牢記:憑本事吃飯,靠業(yè)績立身,發(fā)展才是硬道理。
6.善于諷諫,幫領導改正失誤
西方有一句格言:不要在暴雨天砍掉一棵大樹。這句話蘊含的道理是:不要在情緒極端沖動的情況下,做一些讓自己將來會后悔的決定或舉動。這句話用在校長與上級的矛盾處理上很有借鑒意義。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聰明一世,糊涂一時,領導也有犯錯的時候,特別是一些虛榮心極強的領導,為了維護其面子,死不認錯,死不悔改,作為下屬的校長,該怎么辦?犯顏直諫,他不接受。可否換一種思維方式,像鄒忌諷齊王納諫那樣,說不定會峰回路轉,柳暗花明,有道是“尖端之時不極端,絕地之處留余地”,有時候,給領導一個臺階下,不失為作為下屬的一種智慧與寬厚。
7.帶領導一同參加培訓,借外力洗腦
我們常常發(fā)現這種現象:一些領導對新生事物看不見,看不慣,不接納,力排斥。作為一名校長,要改變自己容易,想改變領導很難,尤其是要改變一個思維定式、保守頑固的領導難上加難。怎么辦?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帶入”,比如有什么針對性的培訓,邀請領導一塊兒參加,當領導實地聆聽了、考察了、體驗了,他的觀念在無形之中就發(fā)生改變了。這種方法,就是“外力洗腦法”。
8.學會“公轉”與“自轉”
所謂“公轉”,即圓滿完成領導交代的任務。保證完成目標任務,是一位基層校長最基本的職業(yè)素養(yǎng)。在任何一個組織中,最重要的是執(zhí)行。美國著名的西點軍校最流行的一句話是:“沒有任何借口!”中國軍人標志性的一句回答是:“保證完成任務!”其實這兩句話都蘊含一個道理,就是不管在自己面前的條件如何,都不要找借口,要貫徹執(zhí)行,攻堅克難,保證完成任務。
所謂“自轉”,就是開動腦筋,打破常規(guī),開拓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一個學校的工作能不能優(yōu)質高效,一個學校的師生能不能出類拔萃,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校長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性工作的力度。這就要求校長具有先進的辦學理念,學校有科學的辦學機制;同時,還要有一流的教師隊伍、適合不同學生發(fā)展的多元課程、優(yōu)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此外,還要有濃厚的文化氛圍。當一個學校的內部的事情搞好了,政通人和,百事俱興,再加上領導重視,就會關注,學校的發(fā)展便可如虎添翼,日新月異。因此,一名校長要想得到上級持久的關注與重視,必須不斷超越自己,超越同行,超越先進。不斷向上走,才有新高度。
以上策略,因人、因事、因地靈活運用,可以“單打一”,也可“組合拳”,更倡導在此基礎上激發(fā)校長的智慧,創(chuàng)生更多更好的對上級實施管理的有效方略。
四、校長對上級實施有效管理的注意事項
1.把握好與上級交往的“度”
事業(yè)能否成功,你的上級領導是至關重要的人物。上級領導可以成為助你一臂之力的“登天梯”,也可以成為你前進路上的“攔路虎”。因此,上級領導在校長的事業(yè)中扮演什么角色,取決于校長與他們建立什么樣的關系。校長在與上級相處時要把握好三個度:一是忠誠度——上級領導一般都期望部屬忠誠地跟隨他、擁戴他,聽他指揮;部屬不與自己一心,常常唱反調、拉倒車,估計絕大多數領導都不會喜歡;二是誠實度——在上級領導面前,忌吹牛、撒謊和弄虛作假,因此,要當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這樣才可能贏得領導的信任;三是順從度——當領導的人也不見得方方面面都優(yōu)于一線校長,但作為校長,必須要尋找領導優(yōu)于自己的地方,服從上級,這不僅是職業(yè)倫理,也是一種姿態(tài)與格局。
2.忌拍馬屁
有的校長不把主要心思用在學校管理上,反而鉆研厚黑學,將功夫下在對領導的溜須拍馬上,結果,一旦遇到了正直正派的領導,將馬屁拍在了馬腿上,讓領導認為他是一個和珅式人物,反而引起領導對他的蔑視與疏遠。正確的做法是實事求是,言必由衷,有時真心話更見真情。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領導之所以成為領導,相信許多人是有涵養(yǎng)與胸懷的,是能清楚區(qū)分是非曲直的。當然,溜須拍馬與真誠贊美不是一個概念,假如作為一名校長,能適時、適地、適合對象地、恰如其分地贊美領導,領導一定會很受用,因為領導也需要賞識。
3.警行賄
對領導最大的尊重就是不讓領導犯錯誤,校長最大的明智是不與領導一起犯錯誤。有的校長以行賄的方式拉領導下水,以贏得領導好感、提拔重用。這樣做,既害人又害己,即便有的校長是靠行賄買了頂“官帽”,教師與同行也不見得真正認同,甚至讓人鄙夷。個別校長假借請示領導的名義,接近上級領導,憑著察言觀色的本領,專揀上級領導愛聽的講,這是對領導進行精神賄賂,同樣要棄如敝屣。
4.逼領導
有些校長太過強勢,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或功高望重,或學校是當地的名校、龍頭老大等,動輒給領導出難題,擺臺階,甚至以不執(zhí)行、打折扣、陽奉陰違對付領導;更有甚者,有少數校長不拿領導當干部,缺乏起碼的尊重與禮遇,常常以辭職不干、告狀上訪要挾領導,仿佛離了他地球不轉似的。這是校長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現,同時,也反映出作為一名校長職業(yè)素養(yǎng)有待提高。
5.請領導就范
有些校長在領導面前玩心眼,耍心計,千方百計,誘魚上鉤;設好圈子,讓領導就范。其實,作為一名校長,要遵循與領導相處的四條戒律:把握自己,別“越位”;正視自己,別“爭位”;尊重領導,別“搶位”;服從領導,別“錯位”。唯有真誠相見,肝膽相照,才能以心換心,和衷共濟。此之謂“上下同心,其利斷金”。
總之,校長對上級實施有效管理,是學校管理中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命題,既是科學,也是藝術。深入研究校長對上級實施有效管理的策略,有利于和諧學校與領導、上級主管部門與社會方方面面的關系,從而爭取上級領導對學校發(fā)展與校長工作的關心與支持,為學校創(chuàng)造更為優(yōu)越的外部環(huán)境。
(作者單位:河南新鄉(xiāng)市封丘縣實新學校
河南新安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