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虹
摘 要:在創(chuàng)作方式和制作工藝上,動畫和電影電視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在動畫制作時不允許有片比,這就決定了其模式是后期前置的方式,嚴格遵循最后的剪輯效果設計動作和估算時間進行制作。所以,在原畫設計時明確的預想出制作完成后影片的效果。
關鍵詞:原畫設計;表演模式;劇情環(huán)境;解決方法
[中圖分類號]:J21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6--01
原畫是一個完整動作過程特征的若干關鍵動態(tài)瞬間,即在動畫創(chuàng)作中的體現的是某一場景動作從開始一直到結束的畫面。然而,并不是每個動畫生產中都需有原畫步驟,但在動畫制作中,原畫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可有效提高影片的質量。
一、原畫設計中的誤區(qū)
(一)不理解原畫概念
在原畫設計中,由于人物動作姿勢非常簡單,因此成片效果不佳,人物動作僵硬,且表演沒有趣味性;另外,還經常出現動作呆板、角色說話靜幀等問題,這會大幅降低觀眾對動畫作品的熱情和興趣。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原畫設計人員不清晰運動規(guī)律,且對原畫的概念沒有充分掌握,找不準關鍵幀,僅將動作里某些幅度較大的姿勢,或是某個動作的起止點當作了原畫。但實際上,除了某個動作的起止點會有關鍵幀外,在一些運動軌跡的轉折點中也存在關鍵幀。
(二)不分氣氛、不分人物情緒地套用表演模式
對于走路、跑跳等一些常用動作,在一些原畫設計書籍中都有很詳細的圖解。這些動作很多都是一些大師級別的大師,通過自身豐富的經驗而總結畫出的,符合運動的規(guī)律。許多初學者對自己設計動作和表演缺乏信心時,會直接按書里的動作和表演套路進行設計,這就很容易讓他們陷入一個誤區(qū),他們會把這些典型的運動方式作為萬能模式,然而,這些表演模式并不是針對特定環(huán)境和特定人物來設計的,因此,其缺乏個性,我們應靈活的學習運動規(guī)律和表演方式,不要死搬硬套。
盲目套用很容易使作品出現許多雷同的現象,造成在所有場合,或心情下,其表演方式都相同,只是換了換角色的問題,這樣很難給觀眾造成深刻的印象,甚至都記不清作品在的氣氛,以及感情色彩。
(三)將現實動作直接搬進原畫
在我們不知道怎樣設計某個動作時,可以先對著鏡子將動作表演一遍,以幫助自己更好地設計原畫,這種方法會提高動作的流暢性,避免在運動規(guī)律上發(fā)生出錯。然而,動畫最大的魅力就是他可以超越現實,表現現實里不能實現的“隨心所欲”和“奇思妙想”,它不僅僅只是將簡單地現實還原。在還原現實過程中,受動作設計夸張程度的制約,致使動畫失去了其最大的魅力。另外,由于表演的動作本身就不正確,從而錯誤地引導了原畫的設計,造成設計的動作與運動規(guī)律不符。
(四)設計動作時一味求新
有時候為了不讓角色的表演落入俗套、流于平庸,而給角色設計繁復的動作,結果往往令人失望,成片中的角色矯揉造作地做著所謂的表演,做作得讓人受不了。一味求新有時候反而讓原畫設計陷入誤區(qū),給原畫設計制造瓶頸。
二、原畫設計中的解決方法
(一)理解原畫的職責和任務
我們一般只側重于動手畫畫,沒有對理論理解加以重視。動畫作品是具有敘事性的,而其中的角色就是一個造型符號,目前,原畫環(huán)節(jié)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通過動作和姿勢,將這些造型符號賦予生命力與性格。根據劇情的發(fā)展和導演的意圖,設計動畫作品中各個角色的動作,畫出各個動作和表情的關鍵姿勢的每個畫面,這是原畫的職責和任務。原畫設計實質就是將動作進行細致的分解,以完美設計出各個角色的動作,將“姿勢”轉化為“動作”進行表演。
(二)分析原畫動作表演要素對劇情環(huán)境與要求的表達
原畫的動作設計即是表演方式的設計,劇情環(huán)境不同,其要求的表演方式也不相同,因此,在原畫設計中,其最關鍵的問題即使動畫角色能夠合適地表演。是否合適主要是看動作設計是否符合運動規(guī)律,以及是否能服務于劇情。在《孔子》這部動畫片中,有許多角色人物,他們的性格都不盡相同,因此各個角色的表演方式也不同,另外,根據劇情環(huán)境,以及影片氣氛的變化,同個角色也會有不同的表演方式。例如,羵羊其性格比較暴躁,其表演方式大多都是大開大合,而且運動幅度較大,就拿走路動作來說,制造出的動靜也比其他角色大,而皮休的性格特點是頑皮、可愛,與羵羊形成強烈的反差,如果不能掌握這些角色性格,那么設計出來的表演效果則會不理想。由于沒用個角色的性格都有多面性,在受到憤怒或歡喜刺激時,可能產生失常狀態(tài),如:駟赤,其性格儒雅,在走路或是做事時,呈現的多是鴻儒之態(tài),但一旦發(fā)生緊急情況,其會產生豪氣之相,表演方式呈大將之風,因此,在設計人物動作時,需根據劇情環(huán)境進行揣摩。
(三)在動畫制作的實踐過程中深化理解和推陳出新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有了理論之后還是要回到動畫制作的實踐中才能充分理解理論,在原畫設計的過程中深化對原畫的理解,克服瓶頸,消除誤區(qū),拾遺補漏,在實際操作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原畫設計能力。
結語:
在動畫片制作過程中,需要有許多的藝術人員參與,并在影片中融入各個創(chuàng)作者的個性,以達到一種共性,實現高度的統(tǒng)一。為真正解決原畫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必須正視遇到的瓶頸和誤區(qū)。
參考文獻:
[1]孫曉玲,探討《原畫設計》課程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C].《咸寧學院學報》,2010.11.
[2]曹田泉,吳振編著,《原畫設計高等院校動漫教材S》,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3.
[3]李杰,《原畫設計》,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