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勝林
摘 要:要切實有效地提高農村小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在教學中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大膽講話,認真傾聽,文明交際。
關鍵詞:口語交際、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090-01
口語交際是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反映,口語交際能力強弱也是衡量小學生綜合素質強弱的一個重要標志。它是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體?!墩Z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強調指出,“口語交際”訓練的目的就是要使學生“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際,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 要切實有效地提高農村小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我認為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培養(yǎng)學生大膽講話,認真傾聽,文明交際。
一、樂于表達
在上口語交際課的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有表達的自信心,敢大膽和別人講話。在其過程中應姿態(tài)自然大方,得體,有禮貌。不害羞,使學生具有開口說話的膽量。從培養(yǎng)學生敢講話出發(fā),逐步發(fā)展到會講話,講好話為出發(fā)點。有些學生膽小,叫他到講臺前來說,便扭扭捏捏,臉漲得通紅,還有的學生,上課從不敢舉手發(fā)言,坐在座位上提心吊膽,眼神不敢正視老師,生怕被點名發(fā)言,一旦要求發(fā)言,那結結巴巴的語言,含糊不清的表達則招來哄堂大笑。這些都是學生不敢交際的表現(xiàn)。學生之所以怕交流,是害怕說話不當、被同學嗤笑,挨老師批評;有些學生論口語功底挺不錯的,但是一旦在大庭廣眾之下就難以啟齒了。我覺得這些學生缺乏勇氣,擔心得過多,不能正視自己的能力,不敢交際。這是由于學生缺少當眾說話的鍛煉機會,造成交際時心理緊張。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下,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參與者與欣賞者。學生們往往在平時能說很多話,但當給他們限制一個主題并且當眾說話時,就產(chǎn)生了畏難心理。這時就特別需要教師尊重和關愛學生,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從而形成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進而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只有在這種良好氛圍,學生才能輕松、自在、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敢于大膽地說。盡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鼓勵學生克服害怕心理,增強自信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與別人的交流中去充分肯定學生的成績,激起學生大膽交際的欲望
二、善于傾聽
在《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因此在上口語交際課的過程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在與他人交談的過程中能認真傾聽。傾聽就是細心聽取別人說話,善于傾聽是一個人不可缺少的修養(yǎng),也是一個學生獲取優(yōu)秀成績的有效的學習方法。在課堂上,低年級學生的發(fā)言往往出現(xiàn)重復或只顧自己搶著說。為此我們在教學時,首先要讓學生明白,認真傾聽別人的發(fā)言,是一種學習方法,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能力,而且是一種有修養(yǎng)的表現(xiàn),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其次,教育學生傾聽同伴發(fā)言,要欣賞別人的長處,也要發(fā)現(xiàn)別人的不足??刹捎寐牶笤u議的方法,即讓學生邊聽邊想:同學的發(fā)言哪些地方值得你學習?哪些地方你有意見?這樣可以促使學生養(yǎng)成傾聽別人講話并提出意見的習慣。再次,可采用角色互換的方法,組織學生輪流當小老師給同學講課,老師作為“學生”在傾聽的同時提出自己的意見,并及時幫助同學糾正錯誤。在這樣的活動中,教師傾聽時的表情,提出意見時的口氣、語調等都起到了示范作用,有利于學生認真傾聽習慣的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是有效學習的保證。如果沒有傾聽的好習慣,我們就不能吸收別人思想中精華,就不能使我們的思路更開闊,思維更靈活。很多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學習習慣很差,還屢教不改,這是由于老師平時只顧完成教學任務,而沒有注意強化學生的好習慣而造成的,當學生感到教師在對待上課認真聽和不認真聽,對待好習慣和不良習慣,沒有明顯差別時,他們的不良習慣就會增多。因此,我在教學中注意觀察,及時對好習慣進行鼓勵、表揚,加以強化,而對于不良習慣及時給予糾正,必要時還給予適當?shù)膽土P。如發(fā)現(xiàn)學生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解,認真傾聽同學的發(fā)言時,就及時的給予表揚,以他為榜樣,讓大家學習他,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以榜樣帶動大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不認真聽講的同學,則給予及時指出,必要時還警告他,如果再這樣,老師就不給你畫漂亮的紅五星等。這樣,學生便學會了傾聽,學習也就主動了。
三、文明交際
《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要求學生“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币虼嗽谏峡谡Z交際課的過程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在與人交際時尊重對方,文明得體的進行交流。教師要要求學生在交談中,說話的口氣一定要做到親切謙和,平等待人,切忌隨便教訓、指責別人。他人講話時,不要插嘴打斷。即使要發(fā)表個人意見或進行補充,也要等對方把話講完,或征得對方同意后再說。對陌生人的談話是絕對不允許打斷或插話的。 不要用手指點別人,需要指出其他人的時候,應該把手指全部伸開,掌心朝上,用手掌指出那個人。要用文明語言,使用禮貌用語是有文化教養(yǎng)的表現(xiàn)。使用禮貌用語,不僅是尊重別人,也能贏得別人對自己的尊重,融洽相互間情感,從而進行正常的交往。使用禮貌用語首先要注意稱謂。要根據(jù)對方的身份和與自己的關系,直接道出稱謂。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老師等。對長者要用尊稱“您”。其次要根據(jù)不同對象、不同場合使用恰當?shù)亩Y貌用語。如:請、謝謝、您好、對不起、沒關系、給您添麻煩了、再見等。絕對不能出現(xiàn)以下一些有失身份的語言:“媽的”、“老頭兒”、 “小妞”等粗話、臟話講起話來罵罵咧咧,是很失身份的;是極度不文明的表現(xiàn),讓人難生好感;
總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應培養(yǎng)學生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際,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農村小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