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勤
摘 要:提高初中體育與健康學科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求教師要主動參與,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要整合器材(場地),大膽創(chuàng)新,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體育課;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029-01
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們積極參與新課程的教學,努力改革學習方式,促進教學的民主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了“新傾向”和“新問題”。如何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體育課堂教學煥發(fā)生命的活力呢?下面本人結合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在教學目標的價值取向上注重學生的主體發(fā)展和個性成長
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充分體現(xiàn)了課程改革的要求,繼承和發(fā)展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小學體育課程所確立的價值取向,即“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fā)運動興趣,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受益”。同時,新體育(體育與健康)課程進一步拓寬了健康的含義,確立了生物、心理、社會性三維的健康觀,使素質(zhì)教育的價值取向得到了進一步深化。因此,在新體育(體育與健康)課程里,體育教學模式的建構應當立足于既要注意運動技能的掌握、體能水平的提高,更要重視對學生體育與健康意識的培養(yǎng)、體育能力的提高、體育興趣、態(tài)度的形成,以及人格完善與個性的培養(yǎng)。
二、教師主動參與,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體育課的特點是不停學習與不停的實踐的反復循環(huán),老師一味的口令指揮學生進行學練,久而久之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會使學生失去興趣。教學實踐給我的體會是老師的主動參與會極大地帶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從而也會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程度。 去年一月的一天,我上初二一班的體育場外課,由于當天氣溫低,學生都不愿意練習,如何才能讓學生動起來呢?我不斷的思考,決定組織所有學生踢足球,我也參加。分成兩組,實力均等,比賽開始了。我不停地大聲組織學生進攻和防守,不停地鼓勵和叫好并積極地跑動參與學生間的對抗。學生也被我感染了,他們也大聲地叫,女生也跟著跑。1:0他們歡呼;1:1他們開始跳躍……不知不覺中已經(jīng)下課了,同學們流著汗水離開了球場。幾個女生一邊走一邊說:“踢足球,真有味道,以前怎么沒有發(fā)現(xiàn)呢!”這時的我早已是蹲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氣了,但是看著遠去的學生帶著笑聲、滿足離去很欣慰、開心。 如果說這節(jié)課有什么特別之處的話,那就是教師的親身參與和激情感染了學生。老師的參與可能對學生來說是一種無形的激勵與認可,他們覺得老師和自己在同場地上競技是對他們的最大的尊敬??匆娎蠋煷舐暤亟泻煤蜌g呼,全然把自己和他們?nèi)谠诹艘黄?,學生也就充滿了熱情。 這說明教師的適時參與、會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課堂教學效率。我們也可以在實心球的教學中老師和學生比誰拋的遠、素質(zhì)課上比誰跳繩跳的多、籃球課上的三對三或是罰籃(定點投籃)等,只要有老師參與的項目學生都會表現(xiàn)出極高的參與熱情。
三、整合器材和場地,大膽創(chuàng)新,提高學生學習有效性 場地和器材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也有作用,隨著學校的發(fā)展體育場地和器材的不斷豐富,現(xiàn)在我們的體育課內(nèi)容豐富起來了。學生對場地、器材有了興趣,必然會提高學習的有效性。一批新型的器材填補了學生體育器材的空白,如,飛盤、輪滑等,同時器材的改進也提高了學生學習有效性,如,軟式排球。 天然資源包括學校校園的自然資源及附近場地,如,斜坡、樓梯等,通過這些的利用改變了傳統(tǒng)體育課一定在操場上的思維模式,使學生有一種新鮮感。如有時帶領學生到附近的的斜坡臺階進行跑步訓練,學生練習很放松,很容易達到教學目的。
四、教學組織形式多樣化
1、分層次分段教學。在教學中應根據(jù)不同的學生不同身體素質(zhì)和運動水平基礎,制定不同的教學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學手段。如根據(jù)不同的體能情況授課有助于區(qū)別對待,又有一定的靈活性。分組可以是固定的,即某一節(jié)或某個單元,始終按體能分組形式組織教學,有時可以是臨時的,可根據(jù)教材,課的類型,隨時進行分組。如耐久跑教學中,按體能分成好中差三組。又如跨越式跳高復習課教學中按學生實際能跳的高度,臨時組成三個高度進行教學。
分層次分段教學要真正做到使每個層次的學生能跳起來摘到自己的“桃子”,使優(yōu)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飽,差生吃得了,每個層次都應有一定的教學目標和評分標準。
2、按技術分組教學。根據(jù)學生對某一技術的達標程度進行分組。分組教學從學生掌握動作的情況考慮,具有靈活性,實效性,針對性,但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它適合于復習課的教學,對技術要求不高的教材授課和身體素質(zhì)訓練等不適用。
3、按性別分組教學。性別差異是學生在體育中表現(xiàn)出來的最明顯的差異。男生在速度,靈敏性,力量上占優(yōu)勢,而女生在柔韌,協(xié)調(diào)性方面占優(yōu)勢,男生積極,靈活反應快,但是自控能力差,女生細致,好靜自控能力強,但是惰性大,怕累。針對這些情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將男女分兩組,明確各組的目標,有區(qū)別的進行練習。b在分組練習的基礎上,公開各組的標準。讓男生集中精力,勇于超越;讓女生認識到自己的差距,趕超男生,確立自信心。c男生組和女生組開展小型多樣的競賽,以促進男女生練習質(zhì)量的進一步提高。還可考慮到學生性別間生理和心理的差別,如中學選修內(nèi)容教學中男生選擇武術、足球、手球等,女生選擇羽毛球、健美操、藝術操等。
4、按體形分組教學。中學生的體型大致可分為矮小型、肥胖型、瘦高型。學生不同的體形往往具有不同的動作行為特征。在體育課上矮小型善于技巧練習,身體比較靈活柔韌性較好,但缺乏力量。肥胖型適合力量型項目,如投擲類練習。瘦高型學生善于跳高,跨欄,跳遠。體育課的教學應對此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 體育課堂教學必須是一種有目的的、講求效益的活動。有效性才是教學的生命。我們教師要踏踏實實立足于平日的教學,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遠離一些形式的浮躁,多作一些務實的探究。在學習后實踐,在實踐后反思,在反思后改進,在改進后再學習。這樣的話,我們的課堂教學一定能真正達成教學的有效性,學生才能真正得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