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冬
摘 要:當前,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課堂教學活動中越來越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知識提升。在這種教學環(huán)境下,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經很難滿足實際教學的需求,而情境教學不僅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能很好地調動課堂的氛圍。將情境教學應用到語文教學中能讓學生產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诖耍疚木颓榫辰虒W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究,期盼提供給相關行業(yè)一些參考建議。
關鍵詞:情境教學;小學語文教學;應用
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應用情境教學的方式,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從而體現出學生在教學課堂的主體地位,提高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質量。因此,本文對于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的探究具備特別重要的意義。
一、情境教學的教學模式
所謂情境教學,是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根據課堂知識以及學生具體情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相對輕松、適合學習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的興趣,調動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積極性,引發(fā)學生對課堂知識內容的思考。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既掌握了所學習的課堂知識,又提高了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情境教學的模式,是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改革。
二、情境教學對小學語文教學的作用
1.對教學內容有更好的情感體驗
為了能夠更好地實現情境教學,在教學準備的過程中,教師通常會利用多種教學輔助工具,播放一些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圖片、音樂等,引導學生進入到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有更好的情感體驗,對課堂內容也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同時,在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還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2.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情境教學,還能充分激發(fā)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學習興趣。相較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法,采用情景教學能夠營造輕松、活躍的教學氛圍,能夠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當中。
3.有利于促進學生相互合作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使用情境教學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能力。教師在進行情境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小組討論或者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在輕松的游戲中相互合作。同時,也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堂上所要學習的內容。
三、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創(chuàng)設情境來導入課程
小學語文課程如果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與學習興趣,就應當做好課程的導入工作,通過構建相應的課程情境,使學生獲得足夠的興趣。具體引入時,教師可以運用生活化的情境或者生動的語言來描述課文中所描述的場景,讓學生自我想象,如果課程允許,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有關課程的相應情境,使學生的興趣提升,拉近學生與課程的距離,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望廬山瀑布》時,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來創(chuàng)設相應的課程情境,播放有關廬山瀑布的視頻、圖片,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廬山瀑布的美麗,以此引入實際課程學習。
2.通過提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來創(chuàng)設相應的課程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幫助學生主動思考,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例如,在講解《撈鐵?!愤@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中向學生進行提問,諸如“通覽全文,你們知道鐵牛是怎樣撈上來的嗎?”、“為什么要撈鐵?!钡葐栴},以此來激發(fā)學生主動閱讀課文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與討論。另外,在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時,教師還可以將課程中的重點與難點加進去,讓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知識閱讀與學習,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其思維能力與理解能力必將逐漸提升。
3.借助圖畫、音樂等來創(chuàng)設相應課程情境
圖片往往具有直觀、形象、生動等特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圖片來創(chuàng)設相應的課程情境,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程內容,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升,例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圖片來展示蝌蚪演變成青蛙的過程,讓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青蛙的成長歷程,幫助學生積累知識。另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還可以用音樂來創(chuàng)設相應的課程情境,小學生通常對五官聽到的、看到的、聞到的東西比較感興趣,實際教學中,使用音樂來營造相應的課程情境,可以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比如,在學習《月光曲》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利用教室的多媒體設備播放《月光曲》這首音樂,在播放音樂的同時,讓學生同時閱讀課文,邊聽音樂邊理解課文中所描述的情境,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可養(yǎng)教學中,借助圖片與音樂進行教學,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水平,對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均有重要幫助,促使學生語文能力全面發(fā)展。
4.運用實物展示相應的課程情境
視覺往往是人們判斷事物真假的重要手段,虛擬的事物永遠不可能比實物更有沖擊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如果只依據口頭講解與解釋來引導學生掌握陌生知識,勢必效果不佳,尤其是一些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沒有見過的東西,單憑小學生的想象必然難以獲得比較深刻的認知,因此,在實際教學時,教師可以采取實物演示的方法,將某一客觀實物具體展現在學生面前。比如在學習《蠶婦》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展示蠶這一實物,讓學生對蠶的形態(tài)獲得直觀的認識,通過實物認知,可以讓學生對蠶這一動物的習性與形態(tài)有所了解,更加立體的感知課文,在此基礎上,教師在加以指點與引導,通過情感講述,使學生獲得更加深刻的認識。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語文教學中,使用情境教學法,對學生的思想開拓與求知欲提升而言均有重要意義。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韓苾璇.李吉林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模式研究[D].渤海大學,2015.
[2] 張靜.知識可視化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實證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
[3] 辛緯國.初中語文小說閱讀情境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