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娟娟
摘 要:學習動機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動人進行學習活動以達到一定目的內部動力。人的行為與其動機相一致,行為總是在動機的指引下向一定目標前進,而放棄其他方向,動機越強烈,人的行為目標也越明確。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全面提高現(xiàn)代化教育的質量,在一定意義就是引導學生的需要與學習行為。而這些行為的發(fā)生,離不開動機。我們可以從激發(fā)需要、適當的開展競賽、期望與評價、設定中等難度的學習目標、培養(yǎng)良好的集體氛圍和體驗成功喜悅等幾個方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把這些方式方法應用于實踐教學中,將很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學習動機;需要;競賽;期望;班級氛圍心理學家認為,動機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動人進行活動以達到一定目的內部動力。行為總是在動機的指引下向一定目標前進,動機越強烈,人的行為目標也越明確。激發(fā)學習動機是完成學習過程的動力因子,動機來源于受教育者的內部需要和外部的條件的刺激。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全面提高現(xiàn)代化教育的質量,在一定意義就是引導學生的需要與學習行為。而這些行為的發(fā)生,離不開動機。動機一旦發(fā)揮作用,它就會給人以能量,并使這個人的行為向著滿足其需要的方向發(fā)展,使行為和行動具有穩(wěn)固而完整的內容,對獲得該種目標表現(xiàn)出極大的積極性,使注意集中,思維敏捷,進行著持久而頑強的學習。
一、學習動機的分類
從不同的角度看,學習動機有不同的分類,心理學家根據動機產生的誘因來源把動機分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
1.內部學習動機是因好奇心、求知欲、自尊心、責任感、學習興趣和成功感等內部因素所引起的學習動機。內部學習動機所追求的目標是學習活動本身,具有持久性,其誘因是學習者本身的內在因素。
2.外部學習動機是追求學習活動之外的目標,通常是由長者、權威、領導或群體提供的分數、獎金和三好學生等外部引誘而產生,若外部引誘消失,行為便不能持久,其誘因是學習者外部的某種因素。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
1.激發(fā)需要
教師在教學時,先使學生產生學習某種知識的需要,或是根據學生的需要來進行教學活動。有的教師善于采用問題教學法來引起學生需要的感覺,如講解植物的激素調節(jié)時,可以問出這樣一個問題“我們一般認為樹又高又壯才好,但果農為什么還要剪枝呢?”言語不多,卻像磁石一般吸引住了學生,使他們的學習動機由潛伏狀態(tài)轉入活躍狀態(tài)。教學時,教師若能使學生對于所學的知識發(fā)生迫切的需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一定能調動起來,學習成績就一定會不斷提高。
2.適當的開展競賽
競賽是激發(fā)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競賽歷來被認為是激發(fā)人們的斗志,調動人們積極向上,克服困難去完成任務,獲得優(yōu)良成績的有效手段。能應用于教育實踐中的競賽方式有自我競賽和團體競賽。這兩種不同方式的競賽,對于提高學習動機都有很大的影響。
自我競賽,就是學生自己與自己競賽,即以今日的我和昨日的我競賽。教師若能使學生知道自己每月的成績,并且鼓勵學生打破自己上月的成績,可以增進學生的學習動機。
團體競賽是組與組、班與班、校與校之間的競賽。團體競賽重在集體的合作,個人的努力是為了完成團體的任務;團體的榮辱,就是個人的榮辱,因而可以培養(yǎng)學生愛護團體的集體主義精神,而不至造成妒嫉的心理。
3.期望
期望又叫期待,是人們對自己或他人行為結果的某種預期性認知。在學校中,期望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即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和學生對自己的期望(即自我抱負)。這兩種期望對加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作用。但是,期望太高,不容易達到,達不到情緒就會低落,失去信心;期望太低,會降低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討厭和逃避學習。為此,教師必須向學生指出在學習上哪些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從而促使學生發(fā)展恰當的期望。
4.設定中等難度的學習目標
過易的目標不能滿足自己的成就感,不足以激發(fā)動機;難以實現(xiàn)的目標,也容易使自己畏難、氣餒。而中等難度的學習目標,經過努力可以實現(xiàn),使自己從中體驗到成功感,從而導致學習興趣的產生,激發(fā)學習動機。教師對學生提出的目標或要求,要使學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而不是“跳也摘不到桃子”或者“不跳就能摘到桃子”。
5.培養(yǎng)良好的集體氛圍
良好的集體氛圍對其成員的學習動機、個性有重要的影響。個人的行為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于集體的要求和期望,個人的學習動機由于想得到所在集體的重視而受到激發(fā),學習效率也由此而提高。所以,努力形成一個相互競爭又相互理解支持的集體氛圍,對培養(yǎng)和激發(fā)良好的學習動機有著積極的作用。
6.體驗成功喜悅
教育過程的本質就是幫助學生成功,成功的教育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體驗“自我效感”得出積極的情緒體驗,有助于產生進一步學習動機。學困生從一次次試圖提高成績又一次次的失敗中“學習”到我是“學不好”,以至于沒有嘗試的欲望,長此以往,越受批評,越覺得學習可怕,引起退縮和回避反應,從“無望”到“無欲”到“無為”。如果教師給他們確定作業(yè),讓他們有“跳一跳就夠得著”的感覺,幫助他們取得進步,并且與鼓勵和表揚,就會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一次成功的體驗又推動第二次,從而使動機不斷加強,對后進生而言,成功使他們恢復信心,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三、結語
以上幾種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如果應用得當,遇到不同的學生,不同的班級采取不同的方法,同時還能幾種方法融會貫通,將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解決當前學生不愛學習,學習無目標等問題,進而大大促進現(xiàn)代教育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