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欣
〔關鍵詞〕心理??;青春期心理;異性交往
一、探究情景劇在異性交往方面應用的原因
(一)異性交往對學生生命成長的意義
埃里克森的成長發(fā)展階段理論告訴我們,青春期的核心任務是完成自我同一性。青春期中期高中生生命成長的深層內(nèi)涵包括自我同一性的發(fā)展、自主性發(fā)展、親密性的發(fā)展、學業(yè)成就的發(fā)展,而同一性的發(fā)展又是這一階段的核心問題,其中完成性別同一性是實現(xiàn)自我同一性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性別角色同一性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達到同一性,就會造成性別角色混亂,出現(xiàn)所謂男不男、女不女的情況。沒有表現(xiàn)出充分男性化或女性化的個體很難獲得異性的認可,也難以獲得同性的認可,這將對學生的個性完善及將來的戀愛、擇偶、婚姻產(chǎn)生不利影響?,F(xiàn)在的學生絕大多數(shù)為獨生子女,在他們的成長中缺少與異性兄弟姐妹互動交流的機會,在對異性的了解上相較于多子女家庭會少了很多機會,也缺少了性別角色強化的機會。對性別角色的強化必須要進行異性交往。學會與異性交往,完成異質(zhì)社交性,是青春期最重要的社會目標之一。
(二)教師、家長對學生異性交往的認識
現(xiàn)在家庭結構多為獨生子女家庭,父母對孩子傾注了很多的心血,甚至將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和期待強加在孩子身上,對孩子學業(yè)成就的關注遠遠大于對他們自身生命成長的關注。因男女生不當交往造成惡果的大肆宣傳更是讓家長對男女生交往神經(jīng)緊張,以至草木皆兵,過度壓制孩子與異性之間的交往,一旦出現(xiàn)“早戀”苗頭便如臨大敵,過度干預,導致學生在成長中碰到一些困惑時很難得到家長的指導與幫助。
對于教師來說,中學階段的男女生交往問題也是一個棘手的難題。從理智上他們能接受并理解青春期少男少女的這種交往需要,但由于每天千頭萬緒的工作以及巨大的升學壓力,當真正面對男女交往帶來的種種問題時,教師也會感到很頭疼,很矛盾;在如何引導他們把握交往尺度,保持適度的克制,建立積極健康的交往關系上,教師也會充滿疑惑。在教育實際中,教師處理男女生交往問題時往往采取說教與壓制的方法。
(三)我校學生在異性交往方面的現(xiàn)實需要和生活實際
我校為寄宿制高中,學生來自省內(nèi)各地。封閉式的校園,學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相處交往,也為男女學生交往提供了便利。尤其當遇到學業(yè)、生活的壓力時,他們極易陷入卿卿我我的情感世界中,以此逃避現(xiàn)實壓力,從而影響其學業(yè)、同伴交往,對其身心健康成長不利。同時,在面對異性交往這一成長課題時,他們有很多的困惑。在對我校403名高一、高二學生的問卷調(diào)查中,結果顯示73%的學生存在異性交往困惑。
在對異性交往困惑的調(diào)查中,上頁表1顯示四個項目之間無明顯差異。而面對這些困惑,學生卻沒有合適的途徑尋求幫助。如何能夠因勢利導,將學生朦朧而美好的情感轉化為對現(xiàn)實目標的追求與努力,使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異性觀、交往觀,并為以后的戀愛、擇偶奠定基礎,成為我思考的一個主要方向。2009年,我校舉辦了第一屆校園心理情景劇,在那一年的劇本中有一個關于異性交往的劇本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驚詫于學生對劇本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挖掘,驚詫于他們對人物內(nèi)心情感沖突的真實呈現(xiàn)。這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我開始思索校園心理情景劇對引導學生異性交往的作用。
二、研究問題及研究意義
(一)學生當前對異性交往的認識及存在的困惑
經(jīng)歷了青春期早期對異性的疏遠后,進入青春期中期的高中生因生理心理的變化而對異性多了一份好奇,多了一份渴盼。在對我校高一、高二年級400名學生的調(diào)查中,61%的人認為高中階段需要與異性進行交往。來自異性的評價成為高中生對自身評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證明自己是否有魅力的一個重要指標。一方面他們渴望與異性交往,另一方面也會因此而陷入情緒的漩渦,在內(nèi)心體驗很多的掙扎與糾結。既有情感需要被滿足的愉快,也會感受到來自同伴、教師、家長等方面的壓力,還會有因青春的悸動誘惑帶來的不安與恐懼。
(二)學校、家庭對學生異性交往的教育現(xiàn)狀
教師在面對千頭萬緒的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還要面臨很大的升學壓力,在處理異性交往問題時往往簡單粗暴,動輒叫家長;而家長對此方面的問題往往是談之色變,視之為洪水猛獸,大逆不道,往往不問青紅皂白一味壓制。這種方式不但不能解決問題,相反會增加學生的逆反心理,使之愈演愈烈,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及將來擇偶、交往帶來不利影響。
三、本研究核心概念界定
(一)校園心理情景劇
心理劇是由美國心理學家雅各布·莫雷諾創(chuàng)立,以團體心理治療(輔導)為主要方式對有心理疾患的人進行治療的一種方法和手段。校園心理情景劇是在心理劇的理論基礎上,結合校園生活環(huán)境和特定對象應運而生的一種全新的心理劇表現(xiàn)形式。它與心理劇的區(qū)別在于,心理劇重治療,而校園心理情景劇更重情節(jié)設計、人物刻畫和舞臺效果,即更重表演。
(二)異性交往
本文中所說的異性交往是指不同生物性別的學生之間進行的帶有社會交往性質(zhì)的活動。在此過程中,男女學生之間會產(chǎn)生心理上和情感上的接觸與影響。
四、校園心理情景劇的開展實施
(一)我校校園心理情景劇的活動背景
2009年,為提升學生們的心理健康意識,豐富我校心理工作的內(nèi)容,切實加強心理活動對學生的引領及對學習、生活的輻射作用,在5月份的心理健康月活動中,我校開展了首屆校園心理情景劇。劇本主題內(nèi)涵廣泛,主題深入,有反映父母親情的,有反映師生關系的,有反映學生友誼的,有反映自尊、自立和內(nèi)心成長的,還有觸及異性交往的。本次活動在學生中產(chǎn)生了巨大反響,這種“自編、自導、自演”的活動形式備受學生喜愛,極大地激發(fā)了他們的自主意識,這種表現(xiàn)形式也受到了評委教師們的好評與稱贊。自此,校園心理情景劇成為我校的一項常規(guī)心理活動項目。
(二)情景劇的開展過程
1.發(fā)動宣傳
本階段主要是下發(fā)活動方案,并附上往年優(yōu)秀劇本供各班借鑒學習,同時組織各班代表觀看優(yōu)秀情景劇視頻。
2.劇本征集
將校園心理情景劇的活動內(nèi)容進行安排布置,各班結合自身實際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進行劇本創(chuàng)作。
3.劇本篩選
從劇本主題是否鮮明,對角色內(nèi)心把握是否準確,是否包含舞臺劇的要素(有情節(jié)、有沖突、有高潮)等方面對上交的劇本進行篩選評比,評出一、二、三等獎。獲得一等獎、二等獎的班級可進入后續(xù)的劇本編演階段。
4.劇本編演
根據(jù)劇本角色確定演員,并對后期整個的排練進行統(tǒng)籌,組成團隊,對劇本進行演繹,并參加初賽的篩選。初賽著重從“劇”的觀賞性、啟發(fā)性兩個角度進行篩選。對進入決賽的班級,心理教師進行指導編演或由班級邀請有經(jīng)驗的語文教師對其進行指導改進。最終將劇目搬上舞臺,各班選派代表觀摩,并在心理輔導課上有選擇性地進行放映。
5.分享交流
觀影結束后,請學生就“對校園情景劇這種活動形式的認識”“觀看劇目后的收獲與心得”等問題進行分享交流。
五、校園心理情景劇在異性交往方面的效用
(一)從校園心理情景劇形式上來說
將異性交往這一敏感而棘手的話題搬上舞臺,這本身就是一種正向引導,潛意識中傳遞一個信息:這個話題是可以拿出來探討的,是每一個人成長歷程中都會經(jīng)歷的。另外,它也為釋放朦朧而青澀的情感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出口。
劇本旁白在校園心理情景劇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舞臺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能對舞臺劇起到輔助陪襯作用,而且對升華主題、反映人物內(nèi)心起著關鍵性作用。在情景劇《如果你的眼睛里有光》中,樂觀詼諧的男主人公用一種智慧與委婉的方式來應對女主人公對自己的懵懂情感,在一種自然而然中,女主人公發(fā)出了這樣的內(nèi)心獨白:“每一個現(xiàn)實的問題都有一個確定的否定,原來我自己,也未曾堅定?!薄?6歲的故事》中,旁白“這是屬于16歲的故事,有時候懵懂的我們會被莫名其妙的感覺觸動心扉,充滿美好的幻想。其實我們心中都明白,只有那單純而真摯的友誼才能讓我們簡單快樂地成長”讓陷入情迷中的少男少女們多一份清醒,少一份執(zhí)迷。
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的劇本臺詞更符合他們的內(nèi)心需要,更能反映其內(nèi)心深處的心聲,形式新穎,更易被接受,對他們更有啟發(fā)作用?!肚啻河螒颉分械囊痪洹拔蚁M覀兌寄茉谡_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在正確的年華里遇見正確的人”讓有的學生禁不住感慨“為了將來對的時間再遇上那個對的人,我們應該變得更強大”,也有學生領悟到“正確的時間去做正確的事,就會在正確的地點遇到正確的人”。一句“你以為你以為的以為就是你以為的以為嗎!”形象生動地道出了主人公因幫助初中異性好友而被現(xiàn)在的好友誤解時有口難辨的委屈,也為后面真相大白埋下了伏筆。
校園心理情景劇寓教于故事中,在故事中融入解決交往難題的策略、方法,對自我意識不斷增強的青少年來說,這種形式可以讓他們對異性交往這一敏感話題放下戒備,產(chǎn)生共鳴,情感上更易接受。在劇本《如果你的眼睛里有光》中,編劇用紅橙黃綠青藍紫告訴我們青春是多彩的,在最美好的年華,不要讓熾熱的愛情成為生活的全部?!叭绻愕难劬镉泄?,記住紅色是熾熱的愛情,橙色是氤氳的溫情,黃色是燦爛的光明,綠色是永恒的希望,青澀是稚嫩的青春,還有朦朧的藍紫代表友誼和愛情,其實他們并不分明,但請一定用心來折射?!?/p>
“自編、自導、自演”以同齡人的視角看待異性交往,這種形式讓學生產(chǎn)生自然的親近感。以發(fā)生在同齡人身上的故事為藍本,并且導演、編劇又是自己的同齡人,這種形式本身就會對學生心理上產(chǎn)生一種自然的吸引力,他們對“劇”會更投入也會更包容。上頁表2、表3顯示,對異性交往這種敏感而隱私的話題,學生更喜歡與自己的同齡人交流。
通過表2和表3不難發(fā)現(xiàn),當學生面對異性交往方面的困惑或難題時,他們更希望與同齡人訴說,并期待獲得他們的幫助。這項調(diào)查告訴我們,同齡人、身邊人的話語和道理更易被他們接受。這也在后期的分享與交流中得到驗證。情景劇《青春游戲》中,女主人公對因思慕自己而情緒、學業(yè)受到影響的男主人公說的一句話“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在正確的年華遇到正確的人”成為學生中風靡一時的流行語,而這也為陷入異性交往困惑不知如何應對異性好感的男孩女孩們提供了指引,它避免了直接拒絕帶來的傷害與尷尬,也讓雙方更理智對待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
(二)對于參與情景劇的演職人員的意義
首先,劇本的創(chuàng)作過程是學生對異性交往進行的一次理性客觀的認識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揭開異性交往的神秘面紗,回歸理性,用旁觀者的視角客觀地看待發(fā)生在劇本男女主人公身上的朦朧情感故事。其次,劇本創(chuàng)作的過程就是他們內(nèi)心情感升華洗禮的過程,是他們就異性交往這一成長難題進行的積極探索。面對劇中主人公內(nèi)心的沖突、矛盾、掙扎與糾結,他們積極探討,深入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終使男女主人公能夠及時走出情感困擾,共同筑夢于青春道路上;或是走出早戀的誤區(qū),避免帶來終身的遺憾;或是能夠走出單相思的苦楚,終能大方自然地與自己喜歡的異性進行交往。最后,劇本創(chuàng)作的過程也是學習處理異性交往關系的過程。劇本往往反映著編劇們的心聲,編劇們正是通過對劇中主人公命運的安排、故事情節(jié)的設計這一過程完成他們內(nèi)心對高中階段異性交往的認識和領悟。
(三)對觀看者的意義
以舞臺劇的形式呈現(xiàn)高中生在異性交往中的微妙心理,真實呈現(xiàn)交往雙方內(nèi)心的矛盾沖突及情感糾葛,使學生對異性交往有一個客觀清楚的認識:既不必視之為洪水猛獸,回避交往;也不必趨之若鶩,過早品嘗戀愛的滋味。同時也可以緩解因對異性產(chǎn)生好感帶來的壓力、不安,甚至恐慌,接納自己對異性的情感,積極面對因此而帶來的情緒困擾,進而產(chǎn)生自我情感認同。
1.將部分觀眾內(nèi)心深處難以表達的情感表達出來,引發(fā)共鳴,獲得認同感
情景劇真實地呈現(xiàn)了異性交往過程中男女雙方內(nèi)心的微妙變化,并以生動形象的形式表達出來,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因異性交往而陷入情緒、情感困境的學生的焦慮、擔心和不安,減輕了他們的恐慌情緒,促使他們獲得內(nèi)心的自我情感認同,從而正視青春期這一正常的成長課題。
2.對于沒有異性交往體驗的觀眾的意義
對視異性交往為洪水猛獸,或是因擔心陷入早戀是非而避免與異性交往的父母眼中的乖孩子來說,盡管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看法,但卻可以在他們的內(nèi)心投下一枚石子,激起片片漣漪,原來異性交往并非那么可怕、可惡,它甚至可以是美好而絢麗的。在對我校396人進行的項目為“你是否有過異性交往經(jīng)歷”的調(diào)查中,有217人選擇“否”,占總人數(shù)的55%。由此可見,我校學生對異性多保持了疏離。而情景劇這一特殊的教育載體卻能夠讓更多的學生減輕內(nèi)心恐懼,客觀理性看待異性交往。
3.對深陷與異性的情感糾葛的觀眾的意義
觀看情景劇的過程也是學生對自身的情感問題進行思索與反思的過程,通過發(fā)生在同齡人身上的故事,他們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思考自己的未來,最終他們將理智面對自己的感情與未來,學著為未來奮斗,用理性而克制的態(tài)度面對內(nèi)心的情感波瀾。沒有人會愿意放棄未來而追求現(xiàn)在短暫飄渺的幸福,只是有時候情感帶來的悸動會讓他們迷失在虛幻的愛情里。
(作者單位:河北省石家莊二中實驗學校,石家莊,051430)
編輯/丁堯 終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