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紅
摘要:語文教學屬于國文教育,擔負著提高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重要任務。實際上,從孩子識字開始,我們的語文教育就已經(jīng)開始了,只不過幼兒園之前的教育,父母是教師,之后,我們成了孩子的教師。但是有一個困惑是,如果從幼兒園算起,到高三畢業(yè)考入大學為止,大約是十四五年的時間,孩子們一直都在接受語文教育,但是直到步入社會后,有些人的文化素養(yǎng)仍不過關(guān),這不得不令我們反思,我們的語文教學到底哪里出了問題。在多年的教學生涯中,筆者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最終筆者想,可能是我們的語文教學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太深,太過于重視對孩子們技術(shù)層面的教學,而忽視了對孩子們素養(yǎng)方面的培養(yǎng)。
關(guān)鍵詞:文化素養(yǎng);書寫漂亮;閱讀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12-0037
語文教學屬于國文教育,擔負著提高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重要任務。實際上,從孩子識字開始,我們的語文教育就已經(jīng)開始了,只不過幼兒園之前的教育,父母是教師,之后,我們成了孩子的教師。但是有一個困惑是,如果從幼兒園算起,到高三畢業(yè)考入大學為止,大約是十四五年的時間,孩子們一直都在接受語文教育,但是直到步入社會后,有些人的文化素養(yǎng)仍不過關(guān),這不得不令我們反思,我們的語文教學到底哪里出了問題。多年的教學生涯中,筆者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最終筆者想,可能是我們的語文教學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太深,太過于重視對孩子們的技術(shù)層面的教學,而忽視了對孩子們素養(yǎng)方面的培養(yǎng)。明白了這一點之后,筆者就試著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改變過去的一些做法,嘗試著把教學重心放到培養(yǎng)孩子們的文化素養(yǎng)上來。
一、提高學生書寫的素養(yǎng)
從書寫的角度來說,過去我們總是強調(diào)一點就是要寫清楚。為什么這樣強調(diào)呢?因為,我們在考試的過程中,如果書寫得比較潦草,以至于自己寫的什么東西連判卷教師都不能準確識別的話,勢必會影響到自己的成績。所以,我們總是讓孩子們書寫時要工整、干凈。至于寫的美觀與否則是另外一回事情。事實上,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這樣教育孩子們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從文化素養(yǎng)上來講,則要求太低。教孩子們寫好漢字是我們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這里的寫好,不僅意味著教會孩子們會寫字,還要把字寫得漂亮才行。有人可能會提出不同的意見,認為這樣是多此一舉。本來,作為高考的一個科目,我們幫助學生獲取更高的分數(shù)才是我們教育的根本,其他的都可以忽略。只要我們的學生在考場上把字寫清楚,能讓判卷教師識別就萬事大吉了,為什么還要教導孩子們寫這么漂亮。另外,把字寫得漂亮豈不是浪費時間的事情,考場上的時間十分寶貴,可以說我們要分秒必爭,哪有時間去管漂亮與否呢?對于這樣的觀點,筆者不敢茍同。因為,把字寫得清楚與把字寫得漂亮一些二者本質(zhì)上是一樣的,起初時我們可能需要用功地去練習,但是我們把寫得漂亮當做一種習慣之后,自然所需要的時間也不會過長。本身對于語文學科來講,如果我們的孩子們在考卷上寫的一手漂亮的字的話或許可以博得判卷教師的好感,從而得到一定的好感分。同樣的一張試卷,筆者認為字寫得漂亮的定要占有一定的優(yōu)勢,這是一個不可否認的現(xiàn)實。
二、提高學生閱讀的素養(yǎng)
閱讀是一種優(yōu)秀的習慣。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一定要把培養(yǎng)孩子們閱讀習慣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這不僅是因為在我們的高考中,閱讀理解部分的分數(shù)是很高的,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主要是為了讓孩子們在今后的人生中找到一種生活的樂趣。當我們苦悶時,當我們寂寞時,當我們不被理解時,當我們無處訴說時,我們都可以拿起一本書來閱讀,通過閱讀,通過和書中的人物對話,通過體驗作者的寫作意圖,來疏解自己的心理壓力,使自己的情緒得到調(diào)節(jié)。而現(xiàn)實的語文閱讀教學是怎樣的呢?筆者認為很多方面都不太盡如人意。比如,我們通常會讓學生閱讀一篇文章,然后按照出題人的意圖,將其中的某些句子拿出來,設置幾個題支然后讓學生來理解其中的意思。和命題者的意圖一致的就算是對,一旦和命題者的意圖不一致,自然就是錯的。實際上這是多么不科學,閱讀本身就是一種主觀的感受,本來沒有一種統(tǒng)一的閱讀體驗在哪里,而我們的測試題目卻要學生通過閱讀得出一種一致的體驗,這豈不是笑話。這里有一個故事值得深思,記得某年高考過后,某文學家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一篇文章入選了當年的高考閱讀試題,于是找來高考語文試卷,試著答題,結(jié)果這篇閱讀理解題自己竟然不及格,然后研究了一些命題人所設置的一些題支,不僅啞然失笑。這個故事的真實性自然無從考究,但是這個故事暴露出的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問題值得重視。
怎樣來衡量一個人的閱讀素養(yǎng)呢?筆者認為最基本的一條標準就是看看我們越來越大的房子里還有沒有一件書櫥的空間,書櫥里又有幾本藏書就可以窺見一斑了。如果連這樣最基本的閱讀條件都不具備,又怎么能奢望國人的閱讀素養(yǎng)有多高呢?另外一個標準就是看看我們的公共圖書館里看書的人,淅淅瀝瀝的沒有幾個人,缺少了這樣的閱讀氛圍,我們的閱讀素養(yǎng)自然就不會高了。因此,我們的語文教學面臨著十分嚴峻的形勢。
筆者一直試圖依靠自己的微薄之力,改變自己所能影響的孩子們,讓孩子們從小愛上閱讀,拋卻比較功利的閱讀,把閱讀當做自己的一種生活習慣。前些天看到自己的一個學生發(fā)給筆者的一首小詩:
《夜班讀書作》
窗前對陣臺球響,
燈下讀書墨跡新。
不敢詩文夸??冢?/p>
還應陶令論清貧。
特摘錄于此,與各位共勉!此詩描寫了一個場景,窗外一陣陣打臺球的聲音不斷傳來,而室內(nèi)一個孜孜不倦的人正在讀書,并且邊讀邊寫著筆記,“燈下讀書墨跡新”一句十分傳神地表現(xiàn)了一個孤單的人的閱讀境地,不得不令人贊嘆!時常想,如果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多一些這樣的人,那豈不是我們的幸事嗎!
(作者單位:河北省大城縣職業(yè)技術(shù)教育中心 06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