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世昌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高中政治對學生的能力要求也逐步提高,鞭策我們不斷反思,積極改革,致力于觀念和教法的更新,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提高其學習效率。為此,我們在教學中引入互動模式,加強師生、生生間的交流,打破傳統(tǒng)課堂教師“滿堂灌”的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其融入教學,在不斷的思考交流中深化認知,提高能力。
【關鍵詞】高中政治 課堂教學 互動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062-01
就當下教學來看,很多學生對政治學科表現出“不感興趣”的態(tài)度,認為所學政治理論“深奧難懂”與時代脫節(jié),缺乏實踐意義。分析這一現象,歸根到底是因為教法和觀念上的偏差,很多老師在教學時注重理論傳輸,學生一度處于“被動”地位,導致其在長期的機械學習中喪失興趣。針對這一問題,我們要從根源上解決:加強互動,增進交流,鼓勵學生合作學習,促進思維碰撞。
一、啟動——教師引入,掃清障礙,奠定良好基礎
所謂“互動”是教師和學生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兩者中要有先“動”起來的一方。因此,作為課堂的主導,我們就要在上課初做好引導工作,營造良好的交流氛圍,為學生的理解互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做引導工作時,我一般會結合教材,站在學生的角度尋找一個最佳的切入點,在介紹相關知識的同時明確教學要求幫助其掃清認知障礙,在感性材料的引導下充滿信心地學習。
比如,在講《價值規(guī)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一課前,考慮到內容比較抽象,平鋪直敘學生很難理解,我就借助小說引入,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著名作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寫過一篇小說《多收了三五斗》,其中有一部分內容與文本切合很密切,我就借此提問,引入教學:秋后,農民糧食豐收,將家中剩余的糧食拉到市場上去賣,那時每斗米5塊錢。然而到了第二年6月缺糧時,糧食又賣到了15塊錢一斗。為什么同樣的一斗米價格會相差這么多?學生得到啟發(fā)開始聯系教材,為了激起他們更大的興趣,我緊接著提問:我們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情況?這種經濟現象暗示著什么樣的規(guī)律?學生馬上開始討論起來,七嘴八舌地說著自己的生活,時不時地和同學交流一下,很積極地探討話題。在其一番發(fā)言后,我就很自然地引入教學。
二、探究——學生自學,層層遞進,明確學習目標
在互動模式的教學中,我們先要將學生引入課堂,然后結合其學習心理制定可行的教學目標,讓其循序漸進,步步深入,在興趣的促使下進行探究。在此過程中,我們要提供一定的自主學習空間,讓學生獨立思考,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對文本做一個整體的探究。我在一旁可以適當地點撥,指導其探究方向,不斷激發(fā)其交流欲望,為接下來的討論環(huán)節(jié)做好準備。
比如,在講《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時,我就先反復鉆研學習目標:1.記和理解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記和理解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理解價值規(guī)律的內容、表現形式與價值規(guī)律作用的內在聯系。2.初步學會運用價值規(guī)律的知識分析市場經濟現象。3.通過學習培養(yǎng)科技意識和競爭意識。
三、討論——小組交流,集思廣益,實現歸納總結
討論是互動模式教學的關鍵,建立在初步感知額基礎上,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深入探究,遵循“ 同組異質, 異組同質”的原則, 鼓勵其在問題情境中自由發(fā)揮,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實現分享和交流。
通常,互動學習的模式有很多種,像小組交流、組間交流以及組組競賽等,我會依據學情和教學內容選擇,制定合適的計劃促進學生討論交流,讓其在合作學習中探究思考,解決一些自主思考無法解決的問題。比如,在講《價值規(guī)律》時,我就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教學,設計較為深入的問題引導其思考:在市場中有一些稀有的東西,像文物、名人字畫以及古董等東西他介個昂貴卻不遵循價值規(guī)律,也不圍繞價值波動,這是為什么?問題一經提出,學生馬上和同學開始交流,十分積極,接下來就是圍繞教材內容進行探索,促進思維的深化,實現拓展延伸。在其討論的過程中,我要求他們記錄下討論情況,適當總結,做好理解歸納工作,在稍后的匯報中向大家展示。這個做法本是在教學要求之內卻在無意中激起了學生的競爭心,更投入地準備,將整個討論氛圍推向了高潮。最后,小組代表在臺上做了很有特色的匯報,分別表達了他們的看法,在內容形式上很有新意,讓我很驚喜。
總之,互動模式的引入是促進高中政治教學的有效途徑,不僅能打破傳統(tǒng)模式,激活課堂,還能深化教學內容,優(yōu)化課堂。具體實施時,我們要結合學情,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在有效導入的基礎上鼓勵其討論交流,實效高效課堂的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