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妍
[摘 要] 微課是實現翻轉課堂的基礎,翻轉課堂是應用微課的環(huán)境?;诜D課堂制作高職院校微課,要重點表現其“微”。教師還應當為微課配套豐富的資源,幫助學生在翻轉課堂中學習。同時,高職院校微課設計應當有較強的可視性,并突出職業(yè)教育特點。
[關 鍵 詞] 翻轉課堂;高職院校;微課設計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24-0076-01
近年來我們進入了“微時代”,微博、微信、微電影……這些名詞紛紛進入我們的生活中,成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育界也受到了這一股“微風潮”的影響,微課作為近幾年最具影響力的全新授課手段,普遍受到教育界人士的關注。微課的傳播和使用依賴于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和網絡平臺的普及,更依賴于對傳統教學模式的革新。傳統課堂已經不能滿足微課使用的需要,翻轉課堂為微課的使用、普及與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一、微課與翻轉課堂
(一)微課的概念
微課是近幾年才被正式提出的一種新興教學方式,國內外研究學者對微課的概念有著不同的解讀。廣東佛山教育局研究員胡鐵生率先在國內提出微課的概念,他把微課定義為: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組合。微課的核心在于“微”。學生可以利用微課完成課前的預習、課后的復習,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微課指導學生自學。
(二)翻轉課堂的概念
翻轉課堂最早起源于孟加拉裔美國人薩爾曼·汗(Salman Khan),他利用自己錄制的教學視頻,在為侄女和侄兒輔導數學功課的過程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效。隨后,陸續(xù)有人將這一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應用在實踐教學中。翻轉課堂也被稱作“顛倒課堂”,其核心和關鍵就是“翻轉”二字,主要指講授者與被講授對象身份的互換。傳統課堂中,教師的講授過程由課前自學和課內討論等活動所代替,由教師為學生提供視頻或文字資料,幫助學生在課前完成課程基礎知識的自學,然后在課堂上通過動手操作和小組討論,進一步體會課程內容。課堂學習過程中,教師全程參與并提供幫助。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翻轉課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往往會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三)微課與翻轉課堂的關系
微課是實現翻轉課堂的重要基礎。在傳統課堂中,教師通常使用口頭講述、板書演示的方式,把課程知識講述給學生。教師是課堂環(huán)境的中心,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翻轉課堂則不同,它更強調引導學生自主地學習,教師只是起到輔助作用。但學生的學習能力畢竟有限,這就需要教師制作微課,幫助學生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甚至使用微課幫助學生在課內、課后完成知識的內化。
二、基于翻轉課堂的高職院校微課設計
(一)高職院校微課設計應當重點表現其“微”
微課為翻轉課堂服務,就要突出其在教學環(huán)境中的輔助作用。微課制作短小精悍,也更有利于穿插在教學過程中。微課的“微”首先體現在其內容較少,問題聚焦并重點突出。傳統意義上的“一節(jié)課”通常會講授更為復雜的教學內容,它不嚴格要求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知識點往往是離散狀的。微課則大不相同,它通常是教學中的重點或難點。一節(jié)微課就可以解決一個問題,或者展示教學活動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同時,微課的時長也比傳統課程更短。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一般學習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微課的時長可以控制在3~8分鐘。學生可以隨時使用網絡平臺,利用碎片化的業(yè)余時間進行課程的學習。
(二)高職院校微課設計應當配套豐富的微資源
微課的制作需要投入較多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所以多數微課只是講授教學重點、難點。然而高職院校的學生自學能力相對較差,這就要求教師除了微課程外,應當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例如文字資料、教學視頻、多媒體課件等,幫助學生完成課前預習、課內自學以及課后復習。
(三)高職院校微課設計應當有較強的可視性
微課視頻一般由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等幾個部分組成。文字內容是傳播最為廣泛的一種形式,它表述清晰、不易出錯,但是閱讀速度較慢且不易理解。因此,文字的表現方法必須注意文字的字數、大小、顏色和位置的處理。圖形、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通過畫面表現主題,雖然單位時間內表現的信息量較小,但是閱讀速度快且容易理解。尤其是職業(yè)技能操作類的微課,如果使用文字表述,不但冗長且不易理解,因此最好使用可視性較強的圖像、動畫或者視頻。
微課是近幾年非常流行的一種新興教學方式,它具有短小精悍、實用新穎、主題突出等特點。微課的使用需要依托于良好的平臺,翻轉課堂為微課使用提供了重要環(huán)境。基于“翻轉課堂”進行高職院校的微課設計,特別要重點表現微課的“微”,同時應為其配備豐富的課程資源輔助教學。為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微課設計還應當表現出較強的可視性,并適當突出職業(yè)教育理念。
參考文獻:
[1]趙永紅.高職院校微課教學策略探究[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2014(2).
[2]張一川,錢揚義.國內外“微課”資源建設與應用進展[J].遠程教育雜志,2013(6).
[3]何朝陽,歐玉芳,曹祁.美國大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啟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