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丹紅
在當今教育教學中,大多學校以學習成績?yōu)橹饕蝿?,學校之間以考試成績?yōu)樵u判優(yōu)劣的標準,以致教師教學功利化,學生學習也日益浮躁。語文作為小學教育的根本學科,許多教師都會摘選出必考內(nèi)容要求學生背誦,其他與考試無益的部分便會被忽視遺忘,更甚至因純背誦的試題分值不重而忽略不計。這一語文基本功的偏廢,必然導致“重講不重讀”的教風盛行。學生在校幾年、十幾年,結(jié)果仍是腹中空空,言無珠璣。在我的教學探索中,我深覺背誦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背誦教授語法
著名語言學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葉蜚聲先生,他在接受訪問時說:“學習語言必須多讀、多講、多背誦。……中文、英文或是其他語言,我都喜歡背誦,因為背誦是幫助融會貫通的方法之一。”可見背誦并不是愚笨的教學法,相反有助于學生認識語法規(guī)律、掌握遣詞造句的訣竅。
二、背誦積累素材
朱光潛先生在《從我怎樣學國文說起》中說:“私塾的讀書程序是先背誦后理解。在‘開講時,我能了解的很少,可是熟讀成誦,主句一句一句地在舌頭上滾將下去,還拉一點腔調(diào),在兒童時卻是一件樂事。我現(xiàn)在所記得的書,大半還是兒時背誦過的,當時雖不甚了了,現(xiàn)在回憶起來,不斷地有新領(lǐng)悟,其中意味,確是深長。”可見背誦與積累之重要。然而,在當前語文閱讀教學中,仍有不少人對背誦存在兩種誤解:一是把背誦視作死記硬背而摒棄之;一是從應試的需要出發(fā),說純背誦的試題分值不重而忽略不計。因此,在中小學,只能在早讀的時間聽到一點點讀書聲,這樣一來課本中指定背誦的內(nèi)容都完不成,更談不上背其他的內(nèi)容了。
三、背誦增強記憶
人們的記憶有兩種,一種是機械記憶,一種是理解記憶。小學生理解能力差,主要是機械記憶。隨著年歲的增長,幼時所記便能結(jié)合自身經(jīng)歷成為理解記憶,這知識才算消化為己物。梁實秋先生在《豈有文章驚海內(nèi)》中說:“我在學校上國文課,老師要我們讀古文,大部分選自《古文觀止》《古文釋義》,講解之后要我們背誦默寫。這教學法好像很笨,但無形中使我們認識了中文文法的要義,體會攄詞練句的奧妙?!痹噯枺F(xiàn)今小學生,有幾個人會去背誦諸如《古文觀止》等著作?一個人等到理解力強了,恐怕背誦的大好時光也就過去了,應當趁年紀小,記憶力強時大量背誦,文中精妙,日后也可徐徐圖之。
四、背誦培養(yǎng)寫作
背誦能使學生靜下心來理解文意,記住文章,學會寫法,自然也就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行文時各類典故便可信手拈來,洋洋灑灑,一筆揮就,哪見捉襟見肘之窘境。
理解了書義,也便受到了教育,提高了對事物的認識、分析、理解能力,對生活有了正確的觀點、態(tài)度。因此,我們要認真研究背誦的方法,提高背誦的效率,不斷增強記憶能力和思維能力,提高寫作能力。下面聯(lián)系實際,介紹幾種背誦的方法:
1.充分理解法。即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首先要理解詞語的意思,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文章的意思,然后再誦之以口,記之以心,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比如,《記金華的雙龍洞》這一課,要求背誦第五六段。首先,讓學生理解這一段的中心是寫金華雙龍洞的情景,然后,再理解我們是怎樣進入雙龍洞的就便于先從整體上去記憶內(nèi)容,再經(jīng)過熟讀,背誦起來就容易多了。
2.提綱挈領(lǐng)法。即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重點句子,理解其表達的主要內(nèi)容,以此作為記憶的憑借,加快背誦速度。如《桂林山水》一文,讓學生找出“水、山、畫卷”三個重點詞,想一想在文中的位置和作用,就很快地背會了全文。
3.歸同尋異法。有的文章幾個段落機構(gòu)相似,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認清它們的相同和不同之處,促進背誦速度的提高,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背《桂林山水》一課時,引導學生首先弄清第2~3自然段都是以“……真……啊”的句式開頭,又連用幾個排比句差異不大。而下面的句子也都有許多相似之處,仔細分析比較,再重點突破第二段,下面的第三段就迎刃而解了。
4.各個擊破法。即讓學生把一篇文章分成幾段,每段再分成幾節(jié)、幾句。先一句一句、一節(jié)一節(jié)、一段一段地背誦,由少而多,逐步積累,直到全部背誦熟練。如《萬年牢》一課,引導學生分為糖葫蘆萬年牢、做生意萬年牢、做人萬年牢三部分。先背誦糖葫蘆萬年牢,再背誦做生意萬年牢,最后背誦做人萬年牢。這樣,化整為零,各個擊破,集零為整,連起來背誦,就容易多了,而且還能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深刻理解三個萬年牢的異同。
5.抄寫強化法。這種方法比較適合短小精彩的片段和古詩、名句,通過抄寫加強記憶。因為抄寫時,五官同時協(xié)作,將信息傳遞給大腦中樞,在大腦皮層中留下較深的痕跡。同時通過抄寫還可以掌握一些難字的筆畫與結(jié)構(gòu),便于下一步較準確的默寫。如背誦五言詩《獨坐敬亭山》、七言詩《望洞庭》、《四時田園雜興》等,就可以引導學生運用這一方法。
6.重點突破法。要求背誦的內(nèi)容難度并非一樣,一般情況下,如只背一段,開頭和結(jié)尾部分易背,中間難背,可引導學生先突破中間部分。如《自然之道》八個自然段共分三層,第一大段(1、2自然段段)和第三大段(末句)較簡單,背起來不難第二大段,段數(shù)較多,難背一些,學生就可以集中精力重點背會第二段后,再背全文。這種方法具體落實到每一課,是不完全相同的。
我們語文教師應重視“背誦”這一教學手段,繼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語文教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背誦的意義,再根據(jù)不同的文章選擇適合的背誦方法,讓學生多背誦一些名篇佳作,提高自身語文素養(yǎng)。去浮躁,正學心,多背誦,同古今,學文化,頌明理!
參考文獻:
田鳳榮.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背誦的重要性[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4(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