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昆鵬 賈軍紅 任懷珍 張曉愉
(邢臺市人民醫(yī)院肝膽外科,河北 邢臺 054001)
?
CT引導下經皮穿刺置管引流術與開腹引流術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繼發(fā)胰腺周圍膿腫的臨床療效
張昆鵬賈軍紅任懷珍張曉愉1
(邢臺市人民醫(yī)院肝膽外科,河北邢臺054001)
〔摘要〕目的探究CT引導下經皮穿刺置管引流術與開腹引流術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SAP)繼發(fā)胰腺周圍膿腫(簡稱胰周膿腫)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該院收治的SAP繼發(fā)胰周膿腫患者48例,根據治療方式分為觀察組(25例)和對照組(23例),觀察組給予CT引導下經皮穿刺置管引流術治療,對照組給予開腹引流術治療。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血淀粉酶恢復至正常時間、恢復飲食的時間、癥狀及體征消失時間、住院總時間、治療有效率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果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淀粉酶恢復正常時間、恢復飲食時間、癥狀體征消失時間及總住院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期間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CT引導下經皮穿刺置管引流術治療SAP繼發(fā)胰周膿腫的效果較好,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急性胰腺炎;經皮穿刺置管引流術;膿腫
急性重癥胰腺炎(SAP)患者繼發(fā)胰腺膿腫是目前導致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1〕。對于胰腺周圍膿腫,既往采取外科手術開腹清除感染壞死組織,但外科手術對患者產生的創(chuàng)傷較大,預后較差〔2〕。隨著醫(yī)學技術及影像學的發(fā)展,應用微創(chuàng)治療能夠明顯提高SAP繼發(fā)胰周膿腫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3〕。目前CT引導下經皮穿刺置管引流是治療SAP繼發(fā)胰周膿腫的首選〔4〕。本研究旨在探究CT引導下經皮穿刺置管引流術與開腹引流術治療SAP繼發(fā)胰周膿腫的臨床療效。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SAP繼發(fā)胰周膿腫患者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齡46~68歲,平均(58.43±6.39)歲。根據治療方式分為觀察組(25例)和對照組(23例),觀察組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齡(58.76±6.10)歲;病程2~6 w,平均(4.3±0.2) w;對照組男11例,女12例;平均年齡(57.97±7.45)歲,病程3~6 w,平均(4.4±0.3)w。診斷標準均符合SAP診治指南〔5〕;排除膽源性胰腺炎合并膽道梗阻、胰周感染及中毒癥狀嚴重等早期需手術引流者、腹腔高壓引起多個臟器功能發(fā)生障礙者、暴發(fā)性胰腺炎手術治療者。所有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所有操作均符合醫(yī)學倫理學要求。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1.2.1手術所有患者于發(fā)病4~5 w時進行手術。觀察組患者行CT引導下經皮穿刺置管引流術:患者術前行常規(guī)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等檢查并評估其全身情況,患者取仰臥位或側臥位進行穿刺。采用常規(guī)薄層CT掃描,了解患者腹腔內部情況,掌握患者穿刺引流的部位,確定最佳穿刺層面、角度、進針點及深度等。所有研究對象進行常規(guī)消毒、麻醉后,避開機體重要臟器穿刺進入膿腫,放入導絲,用擴張器延導絲進行擴張,最后放入穿刺引流管,根據患者膿腫的大小和數量放入多根引流管,制造沖洗回路。對照組患者行開腹引流術:術前患者行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等生化檢查。術中患者暴露腹腔,進腹后探查膿腫所在位置,避開大血管和腸管后清除壞死組織,置入并固定引流管。兩組患者置管成功后24 h內進行連續(xù)滴注沖洗,每4 h采用20 ml注射器進行手動脈沖式抽吸,避免脫落壞死組織堵塞引流管。記錄患者每天沖洗的出入量,每3 d評價1次患者的血常規(guī)、生化指標,掌握患者膿腫腔的變化情況。
1.2.2拔管標準兩組符合以下標準后進行拔管:①體溫正常;②查體無陽性體征;③血常規(guī)正常;④CT證實膿腫消失;⑤引流量減少且連續(xù)3 d均小于10 ml,性質為清亮滲出液。
1.3觀察指標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血淀粉酶恢復至正常時間、恢復飲食的時間、癥狀及體征消失時間、住院總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治療的有效率。療效評定標準〔5〕,①治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實驗室檢查指標恢復正常,影像學檢查提示胰腺功能恢復正常;②好轉:臨床癥狀、體征緩解,但輔助檢查顯示并發(fā)癥如感染、炎癥、假性膿腫未完全恢復;③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改善或加重;④死亡:手術治療無效死亡。有效率=(治愈+好轉)/總例數×100%。
1.4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19.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及秩和檢驗。
2結果
2.1兩組治療后臨床相關指標比較治療后觀察組血淀粉酶恢復時間、飲食恢復時間、癥狀及體征緩解時間及總住院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臨床相關指標±s)
2.2兩組療效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00%(治愈18例、好轉5例、無效1例、死亡1例),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6.52%(治愈10例、好轉3例、無效5例、死亡5例,P<0.05)。
2.3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治療期間觀察組有5例(20.00%)發(fā)生并發(fā)癥,其中有1例發(fā)生膿毒癥、1例發(fā)生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2例腹腔出血、1例胰瘺;對照組有19例(82.61%)發(fā)生并發(fā)癥,其中4例發(fā)生膿毒癥、3例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6例腹腔出血、6例胰瘺;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χ2=18.783,P<0.05)。
3討論
SAP是一種特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易發(fā)生臟器功能障礙,出現假性囊腫、膿腫或壞死等并發(fā)癥〔6〕。目前對于SPA的發(fā)病機制和病因尚未清楚,但患者發(fā)病早期可激活患者胰腺腺泡內胰酶,造成胰腺細胞自身溶解,進一步加重機體炎癥反應〔7〕。同時可激活單核巨噬細胞、內皮細胞、中性粒細胞,釋放大量細胞因子及炎性介質,導致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AP不僅可引起患者胰腺出血、壞死,還可導致多器官功能障礙、器官衰竭及休克的發(fā)生,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安全〔8〕。研究顯示,70%以上患者的發(fā)病與酗酒、膽道疾病、暴飲暴食等相關〔9〕。
研究顯示,采用在CT引導下經皮穿刺置管引流能夠準確置管,避免切開腹壁置管的盲目性,術后能夠達到良好的沖洗效果,且創(chuàng)口小對患者的內環(huán)境影響較小〔10〕。本研究CT引導下經皮穿刺刺置管引流術,主要考慮以下幾方面因素:①CT證實壞死灶已經發(fā)生液化,有利于充分引流;②膿腫壁形成、液體局限,易于穿刺與沖洗;③患者經歷急性炎癥期的打擊,內部穩(wěn)態(tài)建立,有利于術后恢復。本研究結果說明CT引導下經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療SPA繼發(fā)胰周膿腫較開腹引流具有更好的療效,術后患者恢復更快,且更安全可靠。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11〕,其主要原因:①CT引導下經皮穿刺置管引流具有安全、準確、無創(chuàng)等優(yōu)勢;②能夠緩解早期SPA患者因積液、膿腫引起的腹內高壓,有利于促進患者恢復〔12〕。
4參考文獻
1王華,汪濤,湯禮軍,等.超聲引導穿刺引流聯合膽道鏡清創(chuàng)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胰周膿腫〔J〕.復旦學報(醫(yī)學版),2012;39(1):107-8,110.
2Kayar Y,ElShobaky M,Danalioglu A,etal.Wernicke encephalopathy in a patient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J〕.Acta Gastroenterol Belg,2015;78(1):58-9.
3鈕宏文,朱建明,賀衛(wèi),等.穿刺引流預防胰腺假性囊腫的臨床經驗〔J〕.肝膽胰外科雜志,2014;26(6):493-4.
4Oh HJ,Im SA,Lee JW,etal.Relationship between modified CT severity index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L-asparaginase-associatedpancreatitis in pediatric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J〕.Pediatr Hematol Oncol,2014;31(7):647-55.
5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胰腺外科學組.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4版)〔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5;14(1):1-5.
6王鵬程.早期腹腔穿刺引流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療效觀察〔J〕.醫(yī)學信息,2014;(30):198.
7趙家慧,王崇高,李福祥,等.經胃鏡鼻空腸置管早期腸內營養(yǎng)與腸外營養(yǎng)對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血糖等變化的對比研究〔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1;23(23):4702-4.
8Shen X,Tong Z,Li W,etal.Infected retroperitoneal pelvic necrosis i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how can we manage it〔J〕?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5;27(4):449-54.
9賀慧.早期腹腔穿刺引流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臨床效果分析〔J〕.醫(yī)學信息,2015;(19):233-4.
10鄭慧瑛,謝于,王瑞玲,等.經腹膜后途徑CT引導下穿刺引流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4;17(11):901-2.
11楊耀成,黃耿文,李宜雄,等.經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療急性胰腺炎合并壞死感染的預后分析〔J〕.肝膽胰外科雜志,2015;27(2):94-6,99.
12劉丹,宋彬,黃子星,等.胸部CT表現評估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和預后的價值〔J〕.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44(2):319-22.
〔2015-08-03修回〕
(編輯滕欣航)
基金項目:邢臺市科技計劃項目(No.2015ZC089)
〔中圖分類號〕R657.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12-2968-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2.068
1邢臺市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
第一作者:張昆鵬(1982-),男,碩士,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急性胰腺炎及肝臟腫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