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旨在研究語言和言語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首先解釋語言和言語這兩個概念,然后敘述其聯(lián)系與區(qū)別。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清晰的語言和言語框架。
關(guān)鍵詞:語言;言語;區(qū)別;聯(lián)系
作者簡介:余媛,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H0-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4--01
1.語言這一抽象的概念我們很難給它一個界定,但就其作為語言學研究的對象,我們可以稱其為一種抽象的實體。實實在在存在的是各種各樣自然語言,也就是各種民族語言,就像我國的漢語、藏語、維吾爾語、英美等國英語、日本的日語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所認為的“語言”。語言的定義很復雜。不同的語言學家或研究者從不同的角度給語言以定義。如果把語言的定義匯編起來,是一部很厚的書。由于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西方人不給確切定義,大多是描述或解釋,讀者從他們的描述中,得到啟示。而中國人往往希望得到一個確切的定義。嚴格的說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胡壯麟的《語言學教程》中沒有語言的確切定義。但是在戴偉棟,何兆熊的語言學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一語言定義,即語言是人類交流當中任意的聲音符號。地區(qū)方言的形成其實就是在一種使用的人口較多幅員較遼闊的語言內(nèi)部多出現(xiàn)了地區(qū)差異,而這些地區(qū)差異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地區(qū)方言。一般說方言指的就是地區(qū)方言。在中國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我們的方言特別多,而且即便是中國人,對于我們國家內(nèi)某些地區(qū)的方言根本就像在聽天書一樣,或者就像在聽另一種語言一樣。其實地區(qū)方言是民族語言的地區(qū)變體,因此是隸屬于民族語言的。
2.語言和方言就某一點來說是并無差別的,即作為某一社會群體的交際工具而言,他們沒有差別,舉個例子,漢語是一種語言,它是用來交流的,閩南語它是方言,它也是用來交流的。就二者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系統(tǒng)而言也都是自足的。事實上,如果詳細來劃分,中國的方言可以分為八種,即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閩北方言,閩南方言,粵方言;而也有人把中國方言劃為九種或十種,即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閩北方言,閩南方言,粵方言還有平語(分布在廣西一帶)。其實不管是 “八大方言”、“九大方言”,還是“十大方言”,都屬于國內(nèi)的漢族方言,如果加上少數(shù)民族的語言,中國的方言還可以劃得更多、更細。中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是非常豐富的,據(jù)統(tǒng)計,中國的語言正在使用的就有80多種,已經(jīng)消亡的古代語言更是不計其數(shù)。主要有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朝鮮語、壯族語,以及苗、侗、毛南、黎、撒拉、蒙古、達斡爾、土、東鄉(xiāng)、保安、鄂溫克、鄂倫春、布朗等民族的語言。在眾多方言之中我們最為熟悉的應該是閩南語以及粵語。因為作為文化一部分的歌曲是我們各個地區(qū)交流的媒介,閩南歌曲“愛拼才會贏”相信大家都頗為熟悉,它的歌詞是這樣的:一時失志不免怨嘆 一時落魄不免膽寒 那通失去希望 每日醉茫茫 無魂有體親像稻草人 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 有時起有時落 好運歹運 總嘛要照起工來行 三分天注定 七分靠打拼 愛拼才會贏 一時失志不免怨嘆 一時落魄不免膽寒 那通失去希望 每日醉茫茫 無魂有體親像稻草人 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 有時起有時落 好運歹運 總嘛要照起工來行 三分天注定 七分靠打拼 愛拼才會贏 一時失志不免怨嘆 一時落魄不免膽寒 那通失去希望 每日醉茫茫 無魂有體親像稻草人 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 有時起有時落 好運歹運 總嘛要照起工來行 三分天注定 七分靠打拼 愛拼才會贏。其實究其歌詞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閩南語的書寫規(guī)則和我們是一樣的,只是讀音卻千差萬別。
因此言語和語言如果只是作為純語言學的研究對象來說應該是沒有任何差別的。那么它們的差別在于什么?兩者不同的社會政治身份正是它們最大的差別。毋庸置疑每個獨立的民族都有其獨立的語言,而方言的地位是一個民族語言的一個部分,與方言聯(lián)系在一起的只是某個民族的某個地區(qū)。因此我們可以這么說,如果承認這個獨立的民族那么同時必須要承認這個民族使用的口頭交流工具是一種獨立的語言。將方言認為是這個民族內(nèi)部不同地區(qū)所使用的口頭交際工具。然后換個角度再說,如果不承認某個民族使用的口頭交際工具是一種獨立的語言而只是把它當做是一種方言,那么這意味著對這個社會群體是一個獨立的民族的否認,或者我們可以說只是承認它是某個民族的一部分而不承認它是一個獨立的民族。所以方言和語言的問題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絕非一個學術(shù)上的問題,我們應該將其當成一個重大社會政治問題并且是和民族的獨立的地位息息相關(guān)的重大問題。
3.不管怎么說無論如何探討,語言都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它是不可能脫離社會的,即脫離社會的語言就不叫語言。而方言其實是民族語言的一部分,語言和方言在實質(zhì)作用上沒有差別,都是溝通交流的工具,它們的內(nèi)在結(jié)構(gòu)也都是自足的,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語言和方言的差別是它們不同的社會政治身份,語言的權(quán)利是權(quán)威的,方言是一個團體產(chǎn)生共鳴的一種方式,就像我們的權(quán)勢與親屬關(guān)系一樣。因此想從語言結(jié)構(gòu)的差異程度方面去區(qū)別語言和方言不僅是不行的,而且在理論上也是沒有有力的支持。
參考文獻:
[1]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社會語言學引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布萊克韋爾出版社,2000.
[2]Linguistics:A Course Book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
[3]胡文仲.文化教學與文化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2.
[4]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5]《北歐人相互理解達到何種程度》,《國外語言學》1981年第1期,第81頁。
[6]萊昂斯《語言和語言學》,劍橋大學出版社,1981年,第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