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嚴歌苓的作品都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深度的剖析,這與她獨特又深刻的生活經(jīng)驗緊密相連。無論是童年時期遭受的“文革”創(chuàng)傷,還是成年旅居美國時西方文化對她的沖擊,都對她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本文所研究的《花兒與少年》是以移民為視角,特別是女性為主體,來揭示人性在異國他鄉(xiāng)的迷失和掙扎,向我們展示了在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與融合下,一個柔弱但卻堅韌的東方女性形象。
關(guān)鍵詞:《花兒與少年》;錯位歸屬;東西文化碰撞;女性形象
作者簡介:趙寒雪,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2014級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1-0-02
嚴歌苓,中國當代著名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多以女性的視角為主,從底層小人物的生活中抓取題材來進行創(chuàng)作,去探索人性的隱秘,嚴歌苓善于以小見大,立足于弱勢群體,對社會底層人物或者邊緣人物關(guān)懷,以她們的視角出發(fā)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并對其進行關(guān)注和描寫。地球上生活著不同種族、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人們,每個國家都有著自己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經(jīng)濟、政治、社會環(huán)境、意識形態(tài)都是不同的、獨特的,因此在中國社會生存的小人物去到美國這樣的資本主義發(fā)達國家,人就會顯得那么的渺小,那么的弱勢。但在嚴歌苓筆下的女性形象,雖然身在異國他鄉(xiāng),看似弱小的她們其實卻是弱勢群體中的強者,在東西文化激烈碰撞中仍活出了自己的本色。
《花兒與少年》講述的就是一位中國女性在美國的故事。女主人公叫晚江,年輕時是一位舞者,在舞蹈團里認識了自己的丈夫洪敏,兩人的日子過得雖然清貧但一雙兒女的到來卻也讓這個家有著歡聲笑語。在某一次的機緣下,一位叫瀚夫瑞的美國退休律師認識了晚江,他雖然比晚江大30歲,但他仍想把晚江帶回美國與自己生活。而洪敏為了晚江與自己的兒女未來能有好的生活,支持晚江帶著兒子九華和女兒仁仁跟隨瀚夫瑞去美國。在瀚夫瑞的家里,他還有一個叫路易的兒子和一個叫蘇的女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生活習慣,他們雖不認同對方但也不干涉。故事講述的就是在這個中西結(jié)合的大家庭中所發(fā)生的生活瑣事。洪敏和晚江沒有感情破裂,盡管分開雙方也仍掛念著彼此,因此后來洪敏去了美國,也一直和晚江保持著電話聯(lián)系,這樣晚江就有了兩個家庭,過上了危險的雙重生活。但之后發(fā)生的一系列事情讓本想帶著兒女回到洪敏身邊的晚江也猶豫了,兩個人雖然對對方還有愛意,但在一次次的經(jīng)歷中,心變了,當年那曾經(jīng)的愛情感覺也早已煙消云散了。兩人看似快要相遇,實則是兩條漸行漸遠的平行線。嚴歌苓在書中最后也寫道:即使曾是“花兒與少年”那樣天造地設(shè)的愛人,“錯位歸屬”使他們不可能舊夢重溫。情在義也在,回到原先位置卻已是陌生人。彼此心靈的遷移,竟比形骸的遷移要遙遠得多。[1]嬌艷欲滴的花兒,命運多舛的少年,晚江和洪敏本可以與一雙兒女悠閑自得地過著自己幸福的小日子,無奈對物質(zhì)的追求使兩人做出了改變命運的決定,幸福的一家四口由此也被拆分,并且分隔在遙遠的兩地。我相信故事最后的結(jié)局,無論是晚江還是洪敏,都不是他們所希望的,他們?yōu)楫敵醯臎Q定付出了代價。嚴歌苓總是能深刻的看穿人的欲望和本性,并用文字毫不留情的揭露出來。作品中嚴歌苓直白地寫出了晚江和洪敏對物質(zhì)的極度追求,揭示了中西文化碰撞中小人物的命運及人性的復(fù)雜。
《花兒與少年》雖和嚴歌苓的其他小說如《少女小漁》等作品有相同點,都是以女性為主體,寫中國小人物在異國他鄉(xiāng)的移民生活,描寫在中西文化碰撞中人性的復(fù)雜和多變,但《花兒與少年》還是有著自己的藝術(shù)特色。首先,在《花兒與少年》中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更明顯。晚江帶著兒女來美國時,兒子九華就表現(xiàn)出完全的不適應(yīng),無論是餐桌上大家一起吃飯還是廚房里與他人聊天,九華都悶不吭聲,不與他人溝通,就算是瀚夫瑞耐心地一遍遍教他說英文,他也還是閉口不言。在這個家中,九華情愿當一個隱形人也不愿融入他們。相反,他的妹妹仁仁由于來美國時還是三四歲的小孩子,瀚夫瑞傾其全部時間和精力來培養(yǎng)仁仁,他非常有耐心,不厭其煩地教著仁仁說英語單詞,教她各種社交禮節(jié),還把仁仁送去學校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因此,仁仁從小接受的是西方的教育和文化熏陶,說著地道的英語,性格上也有著西方女孩的活潑和開放??梢?,在東西文化的碰撞中,形成了兩個完全不一樣的個體。例如故事中有一處描寫,洪敏來到美國,給晚江打電話,仁仁接到電話后對她爸爸說的不是中文而是一堆的英語,一方面是故意氣洪敏當年為什么要媽媽帶著他們來美國,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文化不同的地方所形成的獨特習慣。嚴歌苓善于關(guān)注細節(jié),用細膩的筆觸來表達人物的性格特點,常常用一個很小的細節(jié)就把人物的獨特性表現(xiàn)出來。其次,嚴歌苓筆下所塑造的女性形象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她們都是邊緣的,都是弱勢的??删褪沁@種女性卻猶如一滴滴水一樣折射出豐富而又復(fù)雜的現(xiàn)實和人性。晚江在美國衣食不愁,并且有著自己喜歡的烹飪事業(yè),表面上看似輕松悠閑,實則沒有自由。瀚夫瑞是個律師,一個心思縝密善于觀察的人,他什么都知道只是不說而已。無論晚江去晨練,還是出去教客戶做飯,瀚夫瑞都一直在“跟蹤”她,時刻掌握著她的動向。小說后半部寫到洪敏為了讓晚江帶著女兒回到他的身邊,因此為了多掙錢聽信他人,被一個騙子公司把所有積蓄都騙走了,包括晚江借他的私房錢和瀚夫瑞給仁仁上學的錢。他沒有錢還,而晚江也知道紙是包不住火的,瀚夫瑞早晚得知道,所以晚江把一切都告訴了瀚夫瑞,并擺出了一副任瀚夫瑞處置的姿態(tài),小說到這里結(jié)束了,讀嚴歌苓的小說,像是看一部永遠也猜不到結(jié)局的電影,瀚夫瑞到底怎么解決的我們也無從得知,只有憑自己的想法去設(shè)置結(jié)局。因此說晚江也是為了他人而活,為了有更好的物質(zhì)生活,為了兒女能有更好的教育,她不惜來到美國過著“寄人籬下”的日子;為了給洪敏湊錢,她將自己的儲蓄全部拿出;為了能與瀚夫瑞安然無事的相處,她又不得不聽從瀚夫瑞。嚴歌苓以女性的獨特視角和觀照方式審視人性的復(fù)雜多變,充分挖掘出了人格中豐富的潛藏,喚醒了人們對于自身的意識。
記得在《少女小漁》小說最后馬里奧對小漁說:“那是你的生活,你要學會尊重你自己的選擇?!倍嗝淳畹囊痪湓?,我們要為自己生活,而不是沒有原則的圍繞著別人轉(zhuǎn)。當然,我們要保持善良的美德,我們要善待身邊的人,我們要包容,但不縱容,我們必須要學會尊重自己的選擇。嚴歌苓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在不同文化、政治、觀念意識的夾縫中頑強生存,呈現(xiàn)出令人震撼的而又深邃的“人性”。 嚴歌苓曾說:“到了國外之后,發(fā)現(xiàn)沒有什么是不可以寫的。我不想控訴某個人。我只想寫這樣一段不尋常帶有荒謬的歷史運動,讓讀者看到一種非凡的奇怪的人性。我對人性感興趣,而對展示人性的舞臺毫無興趣。”還說,“女人比男人有寫頭,因為她們更無定數(shù),更直覺,更性情化。”也許在嚴歌苓眼中,女性更敏感,通過對女性情感及形象的深入挖掘和描寫,能更好地反映她的寫作意圖,揭示出邊緣底層小人物的無奈和復(fù)雜的人性,喚起人們的生存意識。善良、無私、樂于奉獻是女人的天性,但凡事有度,過度的順從則會讓自己處于兩難境地。因此,女性在保持自己原有美德的基礎(chǔ)上,也要有自己的原則和衡量尺度,學會選擇學會拒絕,為尊嚴而活,為自己而活。
注釋:
[1]《花兒與少年》,嚴歌苓著,昆侖出版社,2004年出版.
參考文獻:
⑴莊園,《女作家嚴歌苓研究》,汕頭大學出版社,2006年出版.
⑵張舒,《論嚴歌苓小說中的女性主義》,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