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婉瑩
摘 要: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歷史課作為一門社會人文學科,其性質(zhì)決定了情感教育是高中歷史教學的重要目標。情感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融入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論與方法,能激發(fā)學生歷史學習興趣,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本文旨在探討情感教學策略在高中歷史課堂中的實施。
關鍵詞: 高中歷史 情感教學 教學策略
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育者往往只拿分數(shù)衡量學生的學習水平,過度注重考試結(jié)果,久而久之高中歷史課的人文素養(yǎng)逐漸削弱,學生不易對歷史產(chǎn)生興趣,歷史課的地位未能在學生心目中得以鞏固。因此,在新課改不斷深化的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更應重視情感教學策略的有效實施,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與水平。
一、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實施情感教學的意義
1.情感教學策略的實施能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模式,拓寬歷史教學途徑,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情感教學是一種獨特的教學模式,其運用于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之中,是教學活動開展的必然途徑,它提倡的“以人為本”教育理念正是高中歷史教學需要的。
2.當前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如教學者比較呆板、教學活動比較單一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學習興趣與熱情的產(chǎn)生。另外,高中階段是一個重要時期,學生的功課越來越多,升學壓力比較大,同時承受來自家庭與各科教育者施加的壓力,因此,學生對歷史缺乏積極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無法有效提高歷史學習水平。
3.情感教學策略的運用能夠讓學生懂得如何關心身邊人,樹立積極態(tài)度,進而構(gòu)建良好人際關系,形成全面健康人格,促使學生不斷自我認識、自我提升、自我完善。情感是人格與道德的內(nèi)容,也是提高學生知識平與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徑,只有具有健全人格和身心健康的人才,才能推動我國社會不斷進步。
二、情感教學策略在高中歷史課堂中的實施
1.教師應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歷史是高中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高中歷史教師應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充分認識到歷史教學不是刻板的知識傳授,而是歷史情感教學,培養(yǎng)學生也不僅是掌握國家、世界歷史知識,還有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認同感,樹立對國家與民俗的歷史責任感與使命感,著眼于學生綜合素質(zhì)提高及個性發(fā)展、全面發(fā)展、終身發(fā)展。
2.充分立足于教材,準確把握情感因素。教材是知識的載體,亦是情感信息的載體。歷史教材編輯中,每個歷史事實都蘊含豐富的情感功能。教師應充分立足歷史教材,吃透教材,細心品味其中的情感因素,盡量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自然滲透情感,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最終達到情感教育目的。
例如:林則徐虎門銷煙這個知識點中包含了準確歷史知識,更蘊藏了深刻的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教師可以教材為基礎,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為引言,引導學生思考一下這句名言出自哪位歷史人物之口,這位歷史人物又是懷著怎樣的情懷說出這句名言的?進而了解虎門銷煙這一偉大壯舉的歷史背景,深入理解歷史意義等。
3.有效創(chuàng)設情感教學情境。教學情境的有效創(chuàng)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歷史學習興趣與熱情,營造輕松、自由、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在歷史情境中引發(fā)情感共鳴,進而促進歷史教學效率與質(zhì)量不斷提升。
例如:相關原始社會等知識教學中,教師可以實物如文字、遺骨及藝術品等展示的方法,引導學生感知歷史,激發(fā)其學習欲望;也可以借助多媒體等設備,展示人類早期的遺骨、生產(chǎn)工具等,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與比較,從而形成對原始社會的初步認識;同時,可以制作一些模型模具講述勞動工具,促使學生加強對古代勞動人民生活的了解,從而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提升歷史認知與學習能力。
4.巧妙設計疑問,深化情感教學。新課改的不斷深化更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亦是如此。教師應善于巧妙創(chuàng)設疑問,以激發(fā)學生探知欲望,促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自主學習、思考與探究,從而不斷提升歷史學習效率與質(zhì)量。
例如:教學《抗日戰(zhàn)爭》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抗日戰(zhàn)爭中我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影響甚至延續(xù)至今日——對日本右翼勢力倒行逆施的行為,我國人民在各地掀起了聲勢壯大的抗議和紀念活動:抵制日貨商品、打砸搶日貨商店等。你如何看待這些現(xiàn)象?你認為應該怎樣理智地處理中日關系?
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言,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與意見,或者由學生自己編寫劇本,展示或表演相關歷史事件與人物。這樣,學生會更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性,深化歷史教學內(nèi)涵與層次。
5.將情感教學拓展于學生的生活領域。正所謂:知識來源于生活,最終將為生活服務。無論課堂教學怎樣精彩,畢竟時間是有限的,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更應將情感教學拓展于學生的生活領域,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長遠思考的積極學習理念。
例如:引領學生成立課外學習小組,定期舉辦紀念日活動,如抗日戰(zhàn)爭勝利周年紀念日、五四青年運動紀念日等,組織學生搜集相關資料、圖片、影像等,開展展覽活動,以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歷史責任感。
此外,還可以搜集一些歷史題材影片,如《地道戰(zhàn)》、《黃河絕戀》、《鐵道游擊隊》等,通過影片賞析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拓寬知識面,產(chǎn)生不同的人生感悟與情懷等。
三、結(jié)語
高中歷史教學是一個有機聯(lián)系整體,主要教學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正確認識歷史事件與規(guī)律,強化愛國意識,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與能力。
參考文獻:
[1]戴紅艷.論高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的結(jié)合[J].學科建設,2013(12):155.
[2]裘紅斐.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歷史情感教學問題探究[J].才智,2010(12):152.